鬼毛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7-01

鬼毛针

《全国中草药汇编》:鬼毛针

别名鬼头发

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鬼毛针Microphale pilosipes Sing. vel aff.,以菌索入药。

原形态菌体为极发达的菌索,菌索紫黑色,往往簇状丛生,分叉或不分叉,呈细而长的马尾骔状,有时基部呈撕破的纤维状,长可达20厘米以上,径0.2~1毫米,子实体由菌索上生出,菌盖膜质,近半革质,呈圆币状,盖径常在1厘米左右。

生境分部多生于砂土、草原上、针叶林下、腐木上或禾本科植物的根状茎上。分布于湖南。

功能主治治疗麻风病人的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焙干,研成细粉,以少量白酒兑服,每次0.5克,每日2次。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鬼毛针

拼音Guǐ Máo Zhēn

别名茶褐小皮伞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本品滇南俗称树头发、传统入药。其同属的近缘种:安络小皮伞 M. Androsaceus (L. )Fries,与本品有相似功能,民间将二者往往混用。

来源药材基源:为白蘑科真菌安络小皮伞菌素。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rasmius androsaceus(L .ex Fr.)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菌索,除去泥沙、杂质、晒干。

原形态子实体小型,菌盖宽5-10cm。初期半球表,后平展,中央凹陷,具放射状条纹,灰褐色、荼褐色、红褐色至深紫褐,中央色深,成熟时色浅。菌肉白色,薄。菌褶白色,直生,不等长,稀疏。菌柄细长,光滑,长0.3-4cm,直径约1mm,脆骨质,黑褐色至黑色,上部淡黄色,生在基物上的根比生在菌索上的柄短。根状菌索特别发达,脆骨质,栗黑色至黑色,顶端色浅,为淡黄色,光滑,直径0.5-1mm,长可达150cm,分枝或不分枝。孢子近卵,形无色,透明,(6-7.9-9)μm×(3-4.5)μ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枯枝落叶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湖南、云南等地。

栽培1.生物学特性 安络小皮伞的子实体群生或散生。子实体在每年5-10月,当林下温度为15-28℃时均可生产,但在6-8月气温为22-26℃时生长旺盛.子实体和根状菌索皆需较高的温度,但子实体在下雨或雨后生出。完全黑暗的条件下,只适于菌丝体生长,不能形成子实体和菌索。

2.栽培技术 培养斜面菌种时的培养基组成 麦麸10%,蔗糖或麦芽糖2%,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05%,琼脂2%,Ph5-6。菌种转接在培养基上,在23-25℃条件下培养10d即可获得白色蓖丝。

3.固体培养 用麦麸70%-75%,稻壳25%-30%配制而成。配料用水拌合,以手握紧、指缝间有水渗出而不滴下为宜。然后装瓶,进行常温灭菌。灭菌后即可接种。在23-25℃温室中培养。20h后,菌丝开始萌发,40-50d全瓶长满白色菌丝体。这时,可打开瓶盖,加强通气。待菌丝表面变成褐黑色时,给以散射光使其长出根状菌素。取出根状菌素,在60-80℃条件下烘干。也可用液体深层发酵法生产菌素,既可扩大药源,又可得到提纯药物,制成片剂。培养基配方:葡萄糖3%,玉米浆0.5%,硫酸镁0.05%,磷酸二氢钾0.1%,碳酸钙0.4%酵母汁0.2%,Ph5-8。适温为22-26℃,最适宜的Ph4.5-6。

化学成分安络小皮伞菌丝,菌索中含甘露醇(mannitol),胆甾醇乙酸酯(cholesteryl acetate),甘氨酸(glycine),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缬氨酸(valine)等,还从菌丝体中分离出β-谷甾醇(β-sitosterol),棕榈酸(panlmitic acid),二十八碳酸(octacosanoic acid),对羟基桂皮酸(p-hydroxycinnamic acid )及小麦黄素(tricin),另含腐殖酸(humic acid)。

药理作用安络小皮伞浸膏剂24g/kg小鼠灌胃给药有非常显着的抗电休克作用。热板法试验证明还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安络小皮伞中羟基桂皮酸成公腹腔注射,小鼠扭体法也证明具有镇痛作用。并能对抗苯异丙胺而显示镇静作用。从安络小皮伞中提取的粗多糖,含葡萄、甘露糖和果糖,纯化后得六个级分,其中经进一步提取得到的多糖B1和B2,能促进神经组织和纤维结缔组织的炎症消失,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营养状况,恢复神经功能。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 对羟基肉桂酸小鼠腹腔注射的LDO为1273.5mg/kg。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安络小皮伞浸膏剂大鼠每日灌胃给药量为成人口服量的120倍,连续20d,见一般健康状况良好,外观和活动无明显变化,心、肝、脾、肺、肾病理学检查未见显病损。

性味微苦;性温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定痛。主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头痛,各种神经痛,腰腿疼痛,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或浸酒、研末。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温。有止痛、消炎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疼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头痛、眶上神经痛、面神经麻痹、腰肌劳损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Tag标签:

上一篇:鬼柳树

下一篇:鬼灯笼

栏目列表

龟甲

浏览:20次

龟甲胶

浏览:20次

龟肉

浏览:20次

龟胆汁

浏览:20次

龟胶

浏览:20次

鹳肉

浏览:20次

鹳骨

浏览:20次

龟版

浏览:20次

龟版胶

浏览:20次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