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肉《中药大辞典》:獾肉拼音Huān Ròu 出处《本草图经》 来源为鼬科动物狗獾的肉。冬季捕捉,可用猎犬、烟熏、枪杀等法。 原形态狗獾(汪颖《食物本草》),又名:獾(《本草图经》),天狗(《纲目》),山獭、山狗(《东医宝鉴》)。 休较肥大,身长45~55厘米,尾长11~13厘米。体重10~12公斤,吻长,鼻端尖,鼻垫与上唇间被毛。耳短,眼小。颈短粗。四肢粗壮,均具强有力的棕黑色爪,背毛粗而长,毛基白色,中间黑棕色,尖端白色,故背部呈黑棕色而搀杂白色。体侧白色较显。头部有3条白色纹,两颊自口角到头后各具1条,中央1条自鼻尖达头顶,其间夹有两条黑棕色宽带。耳背面及后缘黑棕色,上缘白色。下颏到腹部及四肢均为棕黑色。尾大部呈黄白色。 栖于山麓、灌丛、荒野及湖边、溪边。爪强,掘洞而居,黄昏或夜间活动,性较凶猛。 生境分部分布几遍及全国各地。 性味《纲目》:"甘酸,平,无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功能主治①《本草图经》:"治小儿疳瘦,啖之杀蛔虫。" ②汪颖《食物本草》:"补中益气,宜人。" ③《纲目》:"功与貒同。"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獾肉拼音Huān Ròu 英文名Badger 别名狗獾、獾、天狗、山獭、山狗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纲目》:瑞,猪獾也,獾,狗獾也,二种相似而略殊。狗獾似小狗而肥,尖椽,矮足,短尾,深毛,褐色,皮可为裘须,亦食虫蚁瓜果。 来源药材基源:为鼬科动物狗獾的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les meles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冬季捕捉,捕杀后,剥皮,剖腹除去内脏,剔骨取肉。 原形态狗獾,属鼬类中较大种,体长45-55cm,重10-12kg。体肥大颈部粗短。鼻端尖,鼻垫与上唇间被毛。耳短眼小,四肝粗短,前后足趾具利爪,尾较短。头部毛短,有3条白色纵纹,在其中隔以两条黑棕色纹。耳背黑棕色,耳缘白色。下颌、喉部黑棕色。体背有长而粗的针毛,整个背部颜色为黑棕色与白色混杂;体侧白色毛居多;腹面、四肢黑棕色,爪棕黑色。尾端为黄白色。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栖息于森林、山坡的灌丛、田野及湖泊、河流旁边。洞居,昼伏夜出, 杂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青海、江苏、浙江、福建、广西等地。 性味味甘;酸;性平 归经肺经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祛风除湿;杀虫。主小儿疳瘦;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蛔虫症;酒渣鼻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适量。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治小儿瘠瘦,吵之杀蛔虫。 2. 汪颖《食物本草》:补中益气,宜人。 3.《纲目》:功与揣同。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