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苣《中药大辞典》:苦苣拼音Kǔ Jù 别名野苣(《千金·食治》),褊苣(《嘉佑本草》),兔仔菜(《广州植物志》)。 出处《嘉佑本草》 来源为菊科植物兔仔菜的全草。春、夏季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秃净草本,高15~30厘米,具一柔弱、平生的根茎,叶大部根生,具柄;线形或线状矩圆形,长7~10厘米,全缘或间有疏离的锯齿;茎叶少,无柄,有时略抱茎。头状花序小,组成为一疏松、柔弱、伞房花序式的圆锥花序;花舌状,黄色;总苞长约6毫米,约有等长的苞片8枚,最外的数枚极小;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略扁平,有棱起的脉,稍有极小的突点,喙约与果身等长,冠毛白色。花期春末至秋初。 生境分部生于荒地上。分布我国南部及东北各地。 性味①《千金·食治》:"味苦,平,无毒。" ②《嘉祐本草》:"味苦,平,一云寒。" 功能主治治黄疸,疔疮,痈肿。 ①《千金·食治》:"久服少睡。" ②《嘉祐本草》:"除面目及舌下黄,强力不睡;折取茎中白汁敷疔肿出根;又取汁滴痈上立溃;碎茎叶敷蛇咬。生食之,调十二经脉,利五藏,霍乱后胃气逆烦,生捣汁饮之,虽冷,甚益人。" 用法用量内服:煮热或捣汁。外用:捣汁涂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苦苣拼音Kǔ Jù 英文名all-grass of Versicolour Lettuce 别名野苣、褊苣、东北苦菜、兔仔菜 出处出自《嘉佑本草》。 《嘉佑本草》:苦苣,即野苣也,野生者,又名褊苣。今人家常食为白苣,江外、岭南、吴人无白苣,尝植野苣以供厨馔。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苦苣的全划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xeris chinensis (Thunb.) Nakai subsp. Uersicolor [Fisch. Ex Link] Kitam. [Lactrca uersicolor (Fisch.) Sch.-Bip.]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苦苣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全株无毛。根茎柔弱,平生。叶大部分基生,具柄;叶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长7-10cm,全缘或间有疏离的锯齿;茎叶少,无柄,有时略抱茎。头状花序小,组成一疏松、柔弱、伞房花序式的圆锥花序;总苞长约6mm,约有等长的苞片8枚,最外的数枚极小;花舌状,黄色;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柱头2裂。瘦果加重扁平,有棱起的脉,稍有极小的突点,喙约与果射等长,冠毛白色。花期春末至秋初。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荒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东北及南部各地。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主黄疸;胃炎;痢疾;肺热咳嗽;肠产肿;睾丸炎;亲疮;痈肿;黄水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注意1.《千金°食治》:“不可共同密食之。”2.《嘉祜本草》:”不可同血食(一本作密),食作痔疾。“ 各家论述1.《千金·食治》:久服少睡。 2.《嘉佑本草》:除面目及舌下黄,强力不睡;折取茎中白汁敷疔肿出根;又取汁滴痈上立溃;碎茎叶敷蛇咬。生食之,调十二经脉,利五藏,霍乱后胃气逆烦,生捣汁饮之,虽冷,甚益人。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