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叶《中药大辞典》:梨叶拼音Lí Yè 出处《唐本草》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叶。 化学成分沙梨叶含熊果酚甙和鞣质。叶在成叶期含氮、磷、钾最高,以后则逐渐减少,钙、镁含量则与此情况相反。 功能主治治食菌中毒,小儿疝气。 ①《唐本草》:"主霍乱吐利不止,煮汁服之。" ②《日用本草》:"捣汁服,解中菌毒。" ③《滇南本草》:"敷疮。" ④姚可成《食物本草》:"捣汁服,治小儿疝。"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外用:捣汁涂。 复方①治霍乱心痛,利,无汗:取梨叶、枝一大握,水一升,煎取一升服。(《梅师集验方》) ②疗蠼螋尿疮,黄水出:捣梨叶汁敷之,干即易。(《钱氏箧中方》) ③治病中水毒:梨叶一把,熟捣,以酒一杯,和绞服之,不过三。(《补缺肘后方》) ④治食梨过伤:梨叶煎汁解之。(《纲目》)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梨叶拼音Lí Yè 英文名Pear Leaf 出处出自《唐本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药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2.Pyrus pyrifolia (Burm.f.) Nakai[Ficus pyrifolia Burm.f.]3.Pyrus ussuriensis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白梨 乔木,高达5-8m。树冠开展;小枝粗壮,幼时有柔毛;二年生的枝紫褐色,具稀疏皮孔。叶柄长2.5-7cm;托叶膜质,边缘具腺齿;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3.5-6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带刺芒尖锐齿,微向内合拢,初时两面有绒毛,老叶无毛。伞形总状花序,有花7-10朵,直径4-7cm总花梗和花梗幼时有绒毛,花梗长1.5-3cm;花瓣卵形,长1.2-1.4cm,宽1-1.2cm,先端呈啮齿状,基部具短爪;雄蕊20;长约花瓣的一半;花柱5或4,离生,无毛。果实卵形或近球形,微扁,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2.沙梨 本种与白梨的区别为:叶片基部圆形或近心;果实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3.秋子梨 本种与2种的区别为:叶形大,长5-10cm,宽4-6cm,叶边刺芒长;花柱5;果实黄色,果梗长1-2cm。花期5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1.白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干旱寒冷地区山坡阳处。 2.沙梨:生于海拔100-1400m的温暖而多雨的地区。 3.秋子梨:生于海拔100-2000m的寒冷干燥的山区。 资源分布:1.白梨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河南等地。 2.沙梨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3.秋子梨分布东北、华北及山东、陕西、甘肃等地。 性状叶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3-6cm,先端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缘锯齿成刺芒状,叶柄长2.5-7cm。表面灰褐色,两面被绒毛或光滑无毛。质脆易碎。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分白梨叶含蛋白质,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沙梨含绿原素(chlorgenic acid),熊果酚甙(arbutin)和鞣质。 性味苦、涩、辛凉 归经肺;脾;膀胱经 功能主治舒肝和胃,利水解毒。主霍乱吐泻腹痛,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疝气,菌菇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鲜用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涂。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