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山荆子拼音Máo Shān Jīnɡ Zǐ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毛山荆子的果实、叶、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manshurica(Maxim.)Ko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毛山荆子,乔木,高达15m。小枝嫩时密被短柔毛,老时逐渐脱落,紫褐色或暗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3-4cm,具疏短柔毛;托叶线状披针形,边缘具疏腺齿,早落;叶片卵形、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8cm,宽3-4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细锯齿,基部锯齿浅钝近于全缘。花两性;伞形花序,具花3-6朵,无总梗,集生在小枝顶端;花梗长3-5cm,有疏生短柔毛;花白色,直径3-3.5cm;萼筒外面有疏生短柔毛;萼裂片5,披针形,内面被绒毛;花瓣5,长卵形,长1.5-2cm,基部有短爪;雄蕊30;花柱4,稀5,基部具绒毛崭新雄蕊稍长。梨果椭圆形或倒卵形,直径8-12mm,红色,萼片脱落。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参拔100-2100m的山坡杂木林中,山顶及山沟也有。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