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腮《全国中草药汇编》:牛角腮拼音Niú Jiǎo Sāi 来源偶蹄目牛科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以牛角内部坚硬骨心入药。 生境分部全国各地。 炮制牛角腮为杀牛时取角内坚硬的骨心,用水漂3~5天,刮去粘附的腐肉,锯成2~3厘米小段,劈开,日晒野露至无臭气为度,打碎,用铁砂炒至黄色,趁热洒少许醋既得。 功能主治止血。主治血崩,便血,血痢,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2~4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牛角腮拼音Niú Jiǎo Sāi 别名牛角胎(《纲目》),牛角笋(《医林纂要》)。 出处《本经》 来源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角中的骨质角髓。由宰牛场收集。从牛角中取得后,用清水浸泡数天,刮去残肉,再洗净、晒干。 生境分部主产江苏,其他各地亦产。 性状呈圆锥形,微弯,中空,基部较粗,上部渐尖,长约15厘米,底部径约5厘米。外表粗糙,灰白色或灰黄色,满布骨质细孔,并有少数浅纵沟。质坚硬。横切面中空,外壁厚约6毫米,灰白色,较细致,内层有粗大髓样组织。气微腥,味淡。以干净,无头丬骨,形状粗短者为佳。 炮制生牛角腮:牛角腮洗净后,劈成小条,日晒夜露至无腥为度,再晒干。炒牛角鳃:先将砂子入锅炒热,再入生牛角鳃拌炒至黄色为度,取出、筛去砂子,放凉即可。 性味苦,温。 ①《别录》:"味苦,无毒。" ②《药性论》:"黄牛角腮,味苦甘,无毒。" ③《蜀本草》:"沙牛角腮,味苦,温,无毒。" 归经①《纲目》:"厥阴,少阴血分。" ②《本草经疏》:"入足默阴、少阴血分,兼入手阳明经。" 功能主治止血,止痢。治便血,衄血,妇女崩漏,带下,赤白痢,水泻。 ①《本经》:"下闭血,瘀血疼痛,女人带下血。" ②《药性论》:"黄牛角腮灰,能止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止冷痢、泻血。" ③《本草拾遗》:"烧为黑灰,末服,主亦白痢。" ④《日华子本草》:"烧焦,治肠风泻血,水泻。" ⑤《本草蒙筌》:"除吐衄。" ⑥《纲目》:"治水肿。" ⑦《医林纂要》:"长筋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散剂。 复方①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牛角鳃二两(烧灰),白矾二两(烧汁尽),橡实一两,木贼-两,芎藭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二钱。(《圣惠方》牛角腮散) ②治亦白带下:牛角腮(烧令烟断),附子(以盐水浸泡七度,去皮),上件等分,捣罗为末。每空心酒下二钱匕。(孙用和) ③治卒下血:黄牛角腮一具(烧赤色,出火即青碧)。上一味为细散,食前浓煮豉汁,和二钱匕,重者日三。(《近效方》) ④治鼠奶痔:牛角腮烧作灰末,空心酒服方寸匕。(《塞上方》) ⑤治痢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牛角腮烧灰。上一味捣筛,白饮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⑥治蜂虿整疮:牛角腮烧灰,醋和敷之。(《肘后方》) 摘录《中药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