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翎草《中药大辞典》:双翎草拼音Shuānɡ Línɡ Cǎo 别名老妈妈棵 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鸡骨柴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0.5~1.5米,全株有香气。根头处粗大。茎四方形,基部本质化,嫩枝被短柔毛。叶对生,椭圆形,长4~8厘米,宽1.5~3.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上半部有锯齿,下半部全缘,两面多少被稀疏的柔毛,下面叶脉被长柔毛;柄极短。紧密的穗状花序顶生;花白色或淡黄绿色;花冠唇形。小坚果卵形,褐色,平滑。花期秋季。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或阳光充足的溪边、路旁、村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西、湖北等地。 性味苦涩,温。 功能主治温经通络,祛风除湿。治风湿性关节疼痛,用三至五钱,配药泡酒服。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双翎草拼音Shuānɡ Línɡ Cǎo 英文名Root of Shrubby Elsholtzia 别名瘦狗还阳草、紫油苏、小花香棵、扫把茶、酒药花、沙虫药 出处出自《昆明民间中草药》。 来源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鸡骨柴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sholtzia fruticosa (D.Don) Rehd. [Perilla fruticosa D.Don] 采收和储藏:秋和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灌木,高0.8-2m。多分枝;茎、枝四棱形、幼时被白色卷曲柔毛,老时皮层剥落,变无毛。叶对生;叶柄极短或近于无柚:叶片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3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边缘在基部以上具粗锯齿,近基部全缘,上面被糙伏毛,下面被弯曲的短柔毛,两面具黄色腺点,侧脉6-8对。轮伞花序多花密集成假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苞片披针形或钻形;花萼种形,长约1.5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齿5,长约0.5mm,果时花萼圆筒状,长约3mm;花冠白色或淡黄色,长约5mm,外面被郑曲柔毛和黄色腺点,上唇直立,长约0.5mm,先端微缺,边缘具长柔毛,下唇3裂,中裂片圆形,长约1mm,侧裂片半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伸出,花丝无毛,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伸出花冠,柱头2深裂。小坚果长圆形,长1.5mm,腹面具棱,褐色。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200-3200m的山坡、谷底、路旁、溪边或村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络止痛。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 临床应用治风湿性关节疼痛,用3-5钱,配药泡酒服。 摘录《中华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