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术团体的作用,促进民族医药学术发展(一)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0-12-03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是中国少数民族医学的学术团体。民族医学这个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米勒认为,“民族医学、非正规医学等等都是传统医学的同义词。”但在现代中国,“民族”一词经常是“少数民族”的简称,民族医学就是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它并不是一个现代创造的、新近发现的一个统一的学术体系,而是多种民族医药成分汇集在一起的一个工作定义和学术总称。民族医药学会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传统医药的学术组织,它实质上是一个各民族医药学会的联合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成立于1994年2月18日,于1997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并正式启动。近十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动民族医药的继承发扬和民族医药机构的内涵建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有关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开展了藏、蒙、维、傣、壮、苗、瑶、彝、土家、朝、回等民族医药学术活动,相继召开了各个医种的学术会议。其中,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朝鲜族医学都举办或协办了国际学术会议。
二、积极促进口承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工.作。其中成绩比较突出的是壮、土家、苗、瑶、侗、畲等民族。这些民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缺少医药知识的文字记载,近20年来经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整理,都编写了医学史,收集—厂大量医技方药,梳理了医学理论和经验,编著出版了一批民族医药著作。民族医药学会对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的态度是学习、认矢口、尊重和支持,多次提出“抢救民族医药,保护民族医药,把根留住”的学术呼吁,主张“发掘整理民族医药应该采取尊重历史,实事求是,满腔热情,深入调查的态度。有则有之,无则无之,多则多之,少则少之,不轻易否定,不随意拔高。”“保护民族医药主要是保护人才,保护文献文物,保护药材资源,保护民族医药文化园区。”同时认为“民族医药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抱残守缺,不故步自封,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促进民族医药的发展,百折不挠地提高临床能力为人民健康服务。”
三、组织“中国民族医药论坛,”研讨当前民族医药发展问题。集中一批民族医药专家和企业家就”让民族医药下山进城,造福人类”、”民族医药的可持续发展”、“民族医药走向世界”、“民族医药与西部开发”、“民族医药与社会保健”、“民族医药与都市生活”、《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四、向有关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其中以书面形式提出的建议有:《关于加强民族医药文献整理的建议》、《关于推荐民族医药专家进入国家药典委员会的建议》、《关于民族医药立法的建议》、《关于让更多的民族药进入“医保目录”的建议》、《关于放宽民族药内部制剂管理标准的建议》、《关于恢复民族药地方标准的建议》、《关于对民族药实行优质优价的建议》、《关于召开第三届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的建议》等等。
以上这些工作起到了三方面的作用:
首先,学术活动提高了学术队伍的士气,推动了当地民族医药的事业建设。如藏医药学术研讨会,每年一次轮流在西藏(拉萨)、青海(西宁)、四川(甘孜)、甘肃(甘南)、云南(迪庆)召开。每到一地,当地省卫生厅局的领导,州县政府领导和民族医药人员一起交流学术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唱同一首歌,念同一本经,办同一件事”,既是研讨会,又是现场会。为了迎接全国性的学术会议,甘南州抓紧扩建了州民族医药研究所,青海省同时安排了藏医药博物馆开幕式。民族医药队伍是一支弱势队伍,他们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有机会登上学术讲台,觉得非常光彩和自豪,激励了他们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次,若干历史上没有文字记载的民族医药如壮、苗、瑶、侗、土家等民族医药,近20年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学术研讨,著述出版,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有了表述,有了载体,形成了学科框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临床活力,显示了科研业绩,使这一门民族医学从无形到“有形”“站”了起来。这些著述约40余种,与其他民族医药的文献整理放在一起,我们把它称为中国民族医药发掘整理工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起了学术上的促进、支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