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人类文化复归多元化。这种变化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古今一贯,递嬗发展,生生不息。历史文化断裂的状态,大都发生在民族冲突或阶级矛盾十分激烈而导致的大动乱和改朝换代时期,但都相对短暂,不久又恢复平静,传统文化依然似江河奔流,不舍昼夜。这是中国历史有别于其他文明古国的一大特点。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压药发展”的政策,越来越明确而且坚决。这种姿态,可用“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充分发挥”十二字来形容。这个政策的凸显,从国际大环境来说,是尊重传统文化、尊重民族独立、尊重人民民主的结果;从国内政治生活来说,是一百多年来令人屈辱的内忧外患已成历史,疾风暴雨式的和刻意寻找型的阶级斗争悄然结束,广大人民和广大知识界平心静气地回顾历史的心态开始复苏,和平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共识,于是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可能接轨的良好契机。 一、大力扶持民族医药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医药的医学价值 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否定,最严重的是西方科学主义造成的总体意识障碍。有些人认为现代科学才是合理的,传统文化是未经科学证明的和不科学的,其科学鉴定的尺度就是实验学。殊不知传统医学是生命科学,用对待物质世界的实验手段,或静态条件下的生命运动片断来代替和诠释人类这个高级生物的生命过程,其视界和手段实在还幼稚得很。而这个幼稚得很的标尺却长期被当作真理的唯一标准,并用来衡量一切,否定异己,其武断和无理也就可想而知。其中,传统医学就是长期被否定的对象。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民族医药,已非民族医药的原始森林,而是长期被歧视、排斥、取缔以后的残败不堪的次生林了,现在正是有人指着这样的“次生林”说事,进一步否定民族医药发掘、整理、总结的必要性,怀疑“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充分利用”政策的正确性。当然,从民族医药本身来说,各民族医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历史上有文字的民族,民族文化传承较好,历史文献记述较多,医学知识的积累和医学体系的形成达到了较高水平(如藏、蒙、维医学);而那些历史上没有文字因而也就缺少医学文献的民族,全凭口传心授继承传统医药文化,其保留的医药知识明显受限,今日的发掘也成风毛麟角(如壮、苗、瑶、土家、侗医学等)。还有一些人口较少、生活环境更为艰苦的少数民族,其传统医药知识虽然珍贵,但比较零星分散,医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更难企及。所以,我们一方面对民族医药的历史价值有一个总的估量,另一方面也必须做实事求是的分析,掌握它的不平衡性和不完整性,以便分别情况,区别对待;既高度珍惜,又择善而从。如果有人认为民族医药的学者只是不假思索地冒叫一声,在好端端的现代医药之外别出心裁,给如此这般通体现代化的医疗卫生事业添了麻烦,加了累赘,那真是不懂历史,也小看了人民的创造力! (二)民族医药的经济价值 (三)民族医药的文化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