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中医怎样治病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1-02-08
中医是怎样治病的?比较恰当的回答,就是按照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这四个字,包括了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一整套理论和方法。因此,先把这个问题简要地介绍一下,对于学习本书下面所讲的一些常见病的辨证治疗有好处。究竟什么叫做“辨证论治”呢? 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辨明病证,把病看准,如何使用恰当的药物治好疾病的一整套治病的办法。要辨明病证,首先必须了解病情。了解病情,主要是依靠医生的检查和病人自己讲。当掌握了全盘情况以后,就要针对这些情况来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哪里有病?病证的特征是什么?病证的性质又是怎样?等等,这就是“辨证’。做好了这一步工作,接下来就要针对具体的病证,定出治疗的原则,然后运用恰当的药物口服或外用,达到治好疾病的目的,这就是“论治”。但辨证论治这一套治病方法,又是紧密联系起来的。究竟怎样辨证论治呢?按照中医看病的习惯,可分为了解病情、找出原因、分析病证、选择治法等四个方面。现在一步步地来讲。
了解病情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工作。了解病情,除了病人自己讲以外,还要依靠医生的检查。医生的检查,是通过眼看(望诊)、耳听或鼻嗅(闻诊)、口问(问诊),手按或摸 (切诊)这四种方法来进行的,一般简称为四诊。它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我们必须逐步掌握它,现在先把一些主要 的、便于掌握的介绍于下:
望诊
望诊主要是看病人的,神色和形态,因为得了病,就会在 这些方面表现出反常的现象来。
什么叫做神色?神就是精神表现,色就是颜色和光泽。
什么叫做形态?形就是形体(有一定形状的身体),态就是活 动状态。
为了说明这些问题,我们分全身情况和局部情况两部分 来介绍。
先说全身情况:
精神过于兴奋,烦躁不安的,多屈热证,实证;没有精 神,懒说懒动的,多属寒证、虚证。起病不久,神昏不清 的,多属实证、热证,病久不好,神志糊涂的,多属虚证, 寒证。
肥胖的人多痰,瘦弱的人多火。
手脚仙动或肌肉颤动,多是风证;手脚活动不灵,一动 就疼痛的,多是风湿。病人皱着眉头,以手按住胸部或肚子 的,多是虚寒痛证,如果胸部或肚子痛不可按的,多是实热 痛证。
睡觉眼睛不闭的,多是虚证;一忽儿坐起,一忽儿躺下,心里烦躁,不能入睡的,多是实证。
再说局部情况;
对局部的望诊,主要是看面部以及五官(是眼、鼻,耳、舌、口的总称)的颜色。色分五种;青色多见于风证、痛证,红色多见于热证,黄色多见于湿证,白色多见于虚证,黑色多见于寒证。面色光亮鲜明,多届热证、实证,面色晦暗枯燥,多属寒证、虚证。
口眼歪斜,牙齿咬得紧紧的,多见于风证。眼白发红或有红丝的,属热证,眼白有红丝,红丝的末端有圆点的,属瘀血证,眼白发黄是湿证,眼眶下陷的,则病情危险。鼻流清涕是感冒风寒,鼻孔干燥,流黄稠鼻涕的,是热证;鼻翼煽动是痰热证。口唇枯燥带紫红色是瘀血证。
最后,要讲一讲舌诊。舌诊是中医临床诊断中极为重要的一项,不但是望诊中的重点,也是四诊中的重点。舌诊包括看舌质和舌苔两部分。
舌质:舌质主要看它的颜色和形态的变化。正常的舌质是淡红色的。舌质较正常稍红的是热证、实证,较正常淡的是虚证、寒证。绛色(深红色)是血里有热。紫色有寒热的分别:深紫干枯属热,浅紫湿润属寒。舌面干燥起小的红色的肉刺或裂纹,多属热证。舌头颤动或伸出口外舔弄的,多属风证。舌肿胀色紫的,多属瘀。血。舌卷缩色淡的,多属寒证,虚证。
舌苔:舌苔就是舌面上长出来的象污垢一样的东西。看 嗅气味,口中有臭气是胃病,大便腥臭属热证,妇女的 月经或白带有臭气的多是湿热证。
【切诊】 【问诊】 【闻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