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不和则卧不安”首见于《素问·逆调论篇》,原文说:“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该文说明了脏气不调而导致卧与喘息声音的关系,但并没有说明卧即是睡眠。后世医家也多从其说,解释平卧与喘息的关系。例如杨上善注文说:“故津液受邪,不能得卧,卧即喘也。”张介宾说:“在胃者,不得卧而息有音也。”但也有将“胃不和则卧不安”解为“胃中不和而致不可安眠”者,且有不少发挥。如很多人认为“胃不和”是说胃中有积滞不得卧而少寐,持此论点主要是程国彭,他在《医学心悟》中说:“有胃不和者,胃中胀闷疼痛,此食积也,保和丸主之。”后持此论点者更是大有人在,当今不少教科书中也多持此观点。 笔者认为,《内经》中说的阳明气上逆所导致卧不安,这种提法不错,但引起胃气上逆的原因不仅仅是胃中宿食。“胃中不和”概括了一切脾胃功能失常所出现的一切病证,除了胃中宿食及胃气上逆外,还包括胃中虚寒、胃中实热、脾胃气虚、胃中阴虚、脾胃湿热、脾胃痰火等证,症见胃脘胀满或胀痛,嗳气时作,恶心呕吐,嘈杂吐酸,不欲饮食等。甚则还包括肝、胆、心在内,和脾胃相兼的病证,如肝胃不和、肝经湿热犯胃、肝胆胃气郁、肝胆火伤胃、肝胆湿热致脾胃湿热、肝胆气逆致胃气上逆、心脾两虚等等。这些病证的出现皆可能影响睡眠,这时还是以治疗主要发病机制为主,兼以调和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