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哲学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2-11-15

  著名哲学家任继愈先生曾说,中国哲学史一直以来就认为中医哲学是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中国哲学的第一章。中医伴随着华夏民族不止五千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投入过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临床实践,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化,形成了这样一个医学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包括了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及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一致的,充分说明了中医不是孤立看病而是倾向于整体性、有机性、连续性;并且,“天人合一”这一朴素辩证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现代医学则是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人体形态结构的改变,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重症监护技术以及体外循环、活体肝移植等手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就是最好的证明。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术特点的集中表现,则更体现了祖国医学在看病过程中着重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而只把现象看作是“入门的向导”,因而采取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等的方法。祖国医学和哲学甚至与最具说服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谋而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所谓的“阴阳动静辩证法”、“物极必反”不就与中医学中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具有相通意义吗?

  唯物辩证法作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在学习方剂学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灵活运用,给人印象最深的是用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证。热结旁流证是实热壅结肠道而致的热利之症。旁流是为外部假象,而热结是其内部本质。因此,不仅不能止泻,相反还采用下法以去实热,实热一去,泄泻自止。由此可见,现象和本质有些时候并不一致,甚至是矛盾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被假象所蒙蔽。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假象流露出的马脚,热结旁流还伴有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等实证症状,细心再加上抽象思维即可把握这一点。另外,四物汤从动、静两方面治疗营血虚滞证也是用唯物辩证法分析问题的体现。而现代医学以机械唯物论为指导思想,把各种实验室指标变化和仪器设备检查结果作为证据,突出微观分析性,认为疾病是其形态结构异常的病理过程。

  中医治病还有一个特色即是“中病即止”,不能过之,着重于培养人体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应之于中国文化就是中庸之道的哲学。不偏不倚,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有如“增至一分则太长,减至一分则太短。”不仅是中医特色,也是中国特色啊!而现代医学则是要对抗、征服人体内的病原体、病灶,靶点非常清楚。

  中医学不仅具备完善的理论体系,也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西医的“有病治病”理念不同,中医学突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倡导“上医治未病”,也就是现在说的养生。后世由此发展起来的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养生等,为人类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西医学是在不同哲学思想、不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不同的医学体系,其指导思想、发展背景和医学模式都不同。我们要站在人类大医学的高度,进行中西医学的比较,明确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结合现代科技,不断提高临床疗效,为促进人类健康长寿,迎接未来文明而不懈努力!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