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思维包括抽象和意会两个过程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3-12-05

  戏曲是产生于中国本土并明显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的传统戏剧,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于一体,表演时达到“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艺术效果。中医学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等哲学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熟的医学理论体系。二者虽为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但由于均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成为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两者之间有许多相通之处。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为戏曲的三大艺术特色。综合性指其融合了多种艺术门类,如舞蹈、杂技、美术(服装设计)等。虚拟性指用一种变形的方式来比拟现实的环境或对象,这是一种抽象的过程,如演员对某些生活动作的模拟,诸如刮风下雨,船行马步,穿针引线等。程式化指对生活动作的规范化、舞蹈化表演并被重复使用。程式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活,但它又是按照一定的规范对生活经过提炼、概括、美化而形成的,如戏曲表演中的关门、推窗、上马、登舟、上楼等动作,皆有固定的格式。

  象思维,指运用带有直观、形象、感性的图像、符号等象工具来揭示认知世界的本质规律,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段把握认知世界的联系,从而构建宇宙统一模式的思维方式。象思维是中华文化的主导思维,中医相关理论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象思维,如阴阳象模型、五行象模型、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而戏曲的程式性、虚拟性也都是象思维的产物,因此笔者认为思维模式是二者相通的基础。

  象思维包括抽象和意会两个过程,即对现实的象化和对象的认知(实化),完成象和现实的统一。我国传统戏剧中程式动作的创作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描绘,观众对程式动作涵义的理解是意会。

  陈素真是一代豫剧宗师、豫剧六大名旦之首,被誉为“豫剧皇后”、“戏曲舞台上一尊美神”。她的《梵王宫》在业界内外广受追捧,特别是“思云”一场中表演得天衣无缝,剧中女主人公耶律含嫣因相思成疾,抱病闺中,出场时起腔用慢板板式唱道:“终日里闷悠悠如痴如醉”,这时候只见她一脸愁容,步履颤巍,接着唱道:“思想起那射雕的人哪病卧在深闺”,“思念起”忽然眼神一亮,如病豁然而愈,配合模仿射箭的动作唱道:“他一箭射双雕令人佩服”,嗣后创造性引入哑剧表演,在曲牌演奏的背景音乐下,通过回忆,运用眼神、台步、造型等形体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耶律含嫣与壮士花云初次邂逅的过程,并表现出了她初见花云后的爱慕与眷恋、多情与羞涩,急于再次相遇的内心世界。然而最终看到周围的景象,才大梦方醒,知道是神魂恍惚之中的南柯一梦,又被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中,不禁万般悲伤,然后接着唱道:“我有病了,何日里能展开我这紧锁的双眉。”该唱段时而张扬,时而收敛,时而幽咽,配合她脉脉含情的双眸,吐之于喉尖、又深深地植根于心底的唱腔,变幻无穷的形体动作,把一个少女由思春情结引发出来的焦虑与彷徨、渴望与无奈的“痴情”形象表露得淋漓尽致。聆听她的唱腔,如空谷来音,亦如天籁之音,飘荡耳畔,使人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结合她的表演,犹如欣赏一帧帧水墨画,演有尽而意无穷,惹人无限遐思。然而观众,由于驾驭象思维水平不一,则对舞台象理解各有差异,因此每个观众的内心由舞台象而派生出一千个“含嫣女”也不尽相同。

  再者,豫剧大师马金凤在其代表作《穆桂英挂帅·出征》一折唱到“帅字旗,飘入云”时,右手握住翎子,指向前方空中,眼神带领观众向上空望去,“飘字”拆音唱作“皮拗切”,并在其三声的基础上,借用波颤音烘托,用声音在听觉上给人一种旗帜飘扬之象,在舞台上本无帅旗一物,却演绎出帅旗一象,并能让人意领神会。

  此外,同一个剧种、剧目、相同的人物形象,由于不同流派艺术家对角色的理解把握不同,加之受演员自身条件所限,往往也会产生多种版本的不同演绎,如在豫剧中,常香玉版的《断桥》以“悲壮”著称,虎美玲的现代版《新白蛇传》偏于“美艳”,吴素真(宗陈素真派)版的《断桥》则以“凄美”出众。这正像中医治病,同一个病人、病症,不同流派的医家会用不同的治法、方药予以治疗,也都能取得疗效。因此,多元并存、和而不同也是戏曲和中医的相似之处。

  古语有云“医者,艺也”,解读多种多样。但就京剧昆曲、豫剧等传统戏曲艺术同中医而言,由于同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讲“医艺同源”。人们常说“会看戏的看门道,不会看戏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大多指的是对程式动作等抽象化的表现形式的意会,是一个象思维的认知过程。笔者认为观看和学习传统戏曲,有利于培养象思维,进而有助于培养中医原创思维。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