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中医__董洪涛 一年前,我一朋友的两岁小儿与其爷爷吃虾后再吃水果,双双出现严重呕吐。小儿的妈妈坚持选择中医,用绿豆甘草煎汤,给孩子喂服,服后即吐,再喂几次慢慢就不吐了,当天即愈。而其爷爷则不肯用中医,坚持要去住院,结果挂了三天水后仍是病怏怏的,精神不振。每每谈起如何育儿,我朋友就鼓励要选择中医。 我在微博里经常会从传统哲学的角度分析一些自然现象及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有人说:明明现代科学已经解释清楚了,何必硬扯阴阳五行呢,牵强附会,不知所云。——岂不知人是天地交媾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当然会随天地变化而变化。况且,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分析人的生命活动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有人诟病中医,说中医报道的都是个案,不能做循证医学分析。这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中医,并没有完全理解中医的特点。现代医学往往以疾病及治疗手段来做循证医学分析,而从中医来看,同样的疾病却属于不同的证候,按疾病来分析,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若按证候来分析,则中医有绝对的循证医学意义。 @傅延龄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极其复杂、微妙的,按照张仲景的描述是“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认识,引用一句古语来讲是“浅者见浅,深者见深”——肤浅的人认识肤浅,深刻者认识深刻。有趣的是,浅者往往不明白自己的认识是肤浅的,常常去笑话,去批评认识深刻的人。 中医也讲人体结构,也讲器。《内经》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这句话里面的“器”,指的就是今天所说的器官。不过《内经》“君主之官”、“将军之官”、“相傅之官”等,说的是功能。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在采用结构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功能划分的方法。对人体的认识,应该把二种方法结合起来。 古人如何认识人体生命现象?主要有三种方法,察外揣内、取类比象、药物试验。古人认为物理相通,虽然人们无法直接观察体内的气化,但通过对自然,对其他生物体,包括植物,对社会的观察,总结规律,那么就可以推之于人。不仅医药学,取类比象是古代科学、哲学、文学常用的认识方法。 @仝小林北京 人体疾病的外在状态,就是中医所谓的证侯。从宏观入手,调整病态(如热态、寒态、湿态、燥态、虚态、实态等),使之恢复常态,就是中医治疗的基本思维。但任何宏观之态,必然可以找到微观之证据。中医擅长调“宏态”,西医擅长调“微态”。中医之进步在于深入“微态”,西医之进步在于放眼“宏态”。 @中医纪元 中医治病没有任何神秘可言,就是把失衡了的机体纠正回来。但有的时间长有的时间短。如果一个医生能准确地判断病人身体的失衡情况,并能提出正确的措施,那么对病人来说就是坚持。不要总以为天下有神医只要碰到了就可以瞬间去掉你的病。中医的高水平体现在长期坚持下来的病人不会出现药物导致的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