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为仁道,学医要先学做人”,这是北京中医医院老中医喊出的响亮口号,他们在医德方面为我们后学者树立了光辉榜样,是中医队伍医德建设的活教材。 记得在随师学习期间,王嘉麟老师说过他最难忘的一件事。 30年前的一个夜晚,他像往常一样,临睡前躺在床上回顾一天诊治情况,忽然想起一位肛瘘患者已3天未复诊了,他赶紧起身查记录,原来患者是北京郊区的一位农民。王嘉麟决定利用星期天去走访这位病人。老伴劝他:“兴许人家用药好了呢,着的哪门子急?”可王嘉麟一大早就蹬自行车骑了四五十里地,赶到患者家里,才知患者用甲捻过敏,引起药物性皮炎,周身起水泡,已卧床不起。患者还认为是“药劲不小,躺几天就会好的。”王老师赶紧送他回医院住院,经过精心治疗,患者痊愈,还打趣地说:“这回不但治好了病,还把我这成天和土坷垃打交道的皮肤变白净了,可得感谢王大夫。”殊不知,如果没有王老这股认真劲,后果不堪设想。 王嘉麟经常说:“认真是从医第一要,大夫认真一点就能救病人的命,马虎一点,就把病人推向死亡的深渊。” 其技精湛 王嘉麟虽为肛肠外科医,不独手术为技,他早年拜名医陈慎吾、赵锡武为师,一边研读《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及《神农本草经》等经典医著,一边抄方临案实习,为以后行医领域的全面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1年至1953年进入卫生部为中医举办的进修学校学习,除了学习中医理论外,还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现代医学知识。他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在此期间,积极学习现代医学知识,并和西医同事们共同研究中医、西医融合贯通之道。对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便秘等内科疾患,王嘉麟潜心研究,系统总结出中药用药法则,特别是他在辨证用药的前提下,不仅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还十分关注治疗用药史。因此正如著名中医关幼波先生说:“既懂大方脉,又懂痔瘘疾者,王嘉麟算一位。” 其品有德 在当今商品经济化的条件下,王嘉麟不为钱所动,前些年,曾有医疗单位来找他,要把他“挖去”当顾问,许以高薪,说是只要他“动动嘴”就行,这样的“美差”他却坚辞不就,依然默默地在本院出诊、带徒。 在业务上被称为“王大胆”的王嘉麟,为人处事却被称为“和事佬”。对待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每逢年关佳节,他都要给每位学生包个红包,担心学生们拒绝,还在红包上写着:“祝您的宝宝节日快乐”…… 其术如神 90岁高龄的王嘉麟从医70余年。他用丰富的医疗经验,解除了无数患者的病痛。一位被痔疮折磨多年、因惧怕手术疼痛而不敢就医的老华侨,慕名回国前来求治,王嘉麟使用2:1消痔灵注射法,只一次就治愈了。老华侨高兴地说:“一点不痛,不知不觉就治好了,真是神医呀!” 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还在沿用以古方“三品一条枪”为主方的枯痔散、枯痔钉治疗内痔,存在着砒中毒的危险。对此他和同道一起,学习西医的动物试验法,把“三品一条枪”中的中药分别用荷兰猪、小白鼠作试验,终于将枯痔散中有毒成分去除,保留其无毒而有效的成分,又学习西医注射液的方法,把新研制的枯痔散制成注射液,这在全国肛肠界来说无疑是一场革命。它创造了一种新的疗法——枯痔注射法;创造了一种中药制剂——明矾甘油注射液;探索了一条道路——西法中用,中西结合。 其业有传 王嘉麟桃李满天下,在他周围凝聚了一批有坚定专业思想的后来人。 过去有句老话,“家里有碗凉水喝,不干痔瘘科。”极言痔瘘科之苦衷。后来这些年轻医生们甘愿留在痔瘘科工作。这和王嘉麟的言传身教不无关系。 “善教人者,使人继其志”。具体到善教医学的老师,就应当是使学生树立起明确的为人民服务的专业思想者方为“善教人者”,听他的临床课,首先传入学生耳朵的是这样几句话:“痔瘘病症情很痛苦,患者以青壮年为多见,经过我们治疗,可以使病人健康地返回工作岗位,所以有人说痔瘘科的工作是解放生产力的工作。”几句话便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高尚而自豪的职业中。 在诊桌的玻璃板下面,常能看到一些手抄的从医锦言,诸如:“痔瘘之症,虽疡医之事,而鄙夷之,然择疾而疗,岂仁者之用之乎?”等,实习生无不争相传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