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写了一篇中篇小说《名医梁有志传奇》。这篇小说描写了名医梁有志在解放后一直到80年代中期的种种奇特遭遇和命运。小说不仅结构奇特,故事引人入胜,情节精彩纷呈。更让人叫绝的是,小说妙语论中医,让人们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感受中医的魅力,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读后不禁让人拍案称奇。
小说中描写梁有志“官场失意”后慢慢开始读中医书籍那一段,读起来饶有兴味,如读一篇优秀的中医药科普作品。 小说写道:阅读的劣习未除,总想看点什么,读点什么新鲜的。由于感冒、咳嗽,由于拉肚子,由于脚后跟上长湿疹,由于过早地谢顶,便读起了中医书。阴阳五行、四诊八纲、六淫七情,汗、吐、下、和、温、清、补、消,药性药味,升降浮沉,一套一套,读来有趣。由简入繁,由浅入深。后来他也学会了号脉,对脉象有所感触有所辨别,却没有医书上讲的那么丰富奥妙。与中医理论相关,他读起古书来了,不仅有《伤寒论》而且有《淮南子》与《东坡志林》,然后还读了《道德经》,和周易的书。他又学着搞一点太极拳、气功、五禽戏、八段锦,他根据自己躯体的情况常常买一点中药丸子吃,后来发展到给自己处方煎药,甘草、白芍、白术,陈皮、半夏、菊花,党参、桂元、山药、山楂、砂仁、神曲…… 这些药吃起来能疏理气机,扬清抑浊,扶正祛邪,各种中药吃后还能使肠子蠕动一番,排除些秽气。 小说还对中医神奇的理论,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解读,对中医文化作了精妙的阐释。小说写道:越来越吸引着梁有志的是中医理论和中医理论的一种特殊的思辨模式。腕部的脉象标志着人体的状况。头顶穴位联系着肛门与子宫。针刺耳穴可以治肝炎……这是经验吗?这是理论吗?这样的经验或理论的产生、积累与定型对于西洋人来说是完全不可想象的。只有喜欢联想、喜欢象征、喜欢比兴、喜欢找窍门而且使窍门带上神秘色彩,又喜欢从最简易的部位入手解决最棘手复杂的问题的中国人才能创立这样的医学。 梁有志读中医,他关心伤风感冒、坐骨神经,更关心政治的清明、社会的进步与人生的定数。他在找寻,中医是医,更是境界,是一种弥漫于天地社会中的气。 小说中还有很多类似于这样的专业性描写,读起来既让人快意淋漓,又让人叹为观止。我们读《名医梁有志传奇》,不仅读到了作品蕴含的社会意义,还读到了中医文化的无穷魅力。(石朋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