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火正常则养气 故少火生气也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07-23
天有一丸红日,人有一息真阳,真阳即元阳,实则“火”也。张景岳云:“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也,即生物之火也。”命门之火可推动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使之生生不息。可见火(元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渊。

对于“火”,《内经》又有少火、壮火之论。《素问·阴阳应相火论》说:“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壮火乃火盛也,火盛则耗气,故壮火之气衰也。少火属常火,火正常可养气。气壮火盛则耗气,故云食气、耗气和散气也。然火正常则养气,故少火生气也。

《内经》此论明确指出,壮火耗气是人体机能过亢,其结果必损伤人体正气,致使机能衰弱。然少火则属正常火,可生生不息以促进人体机能正常活动。

中医临床,常以“火”论疾病。《素问》病机十九条记载:“诸热暓瘈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奇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痛惊骇,皆属于火。”

如此之论,知火最伤人而易致病。火的本质乃机能亢奋之象,是人体“热之盛”,热化火是也。

中医认为,火为六淫之一,热极可以化火,风寒暑湿皆可化火。中医论火,大多从疾病的阴阳偏胜而论。故火并非单言外感,实是疾病的结果。临床中火邪致病者,实属常见,医者当细辨之。

外感邪火。常见如风火,风火相煽,“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有疼痛、颐肿、面红目赤,口干、咽喉肿痛。若火与湿邪相结合,湿热交蒸,名曰湿火,则可见渴饮、纳差、腹痛下痢,舌苔腻润等症;火与痰合,最易蒙人清窍,起病多急,症见神昏谵语,狂躁不安。若邪火结于肠胃,则大便燥结,发热,称为阳明腑实症。凡此种种,多为外感火热之邪演变所致。

火入血分。朱丹溪云:“血随火而升降,凡治血症,以治火为先。”火入血分,热迫血行,常见吐血,衄血。妇人月经先期、崩中漏下、痛经,不孕,均可为血热所致。火入营血,盛则如温病之斑瘀隐隐,神昏谵语之危候,同时也常可致痈疽疮疡。中医认为“疮疡原是火毒生,经络阻滞气血凝”。其甚者痈疮毒素常致大热烦渴谓之毒火。

脏腑之火。心火:常见言笑多,口舌生疮;肝火:肋痛,目赤,口苦,易怒;脾火:见腹胀,口臭,消谷善饥;肺火:喘而咳,鼻衄,多痰;肾火:梦遗,耳鸣,小便黄浊,耳流脓血;胃火:牙宣出血,齿龈糜烂,烦渴引饮;胆火:目黄、口苦、坐卧不宁;小肠火:癃闭淋沥;大肠火:肛门肿痛,大便不通;膀胱火:小便不利,小腹作痛;三焦火:头晕掌热、小便淋痛;心包火:怔忡面赤、烦躁眩晕。

五志之火。乃精神因素引起发热,而呈火象者是也。《医家四要》有论:“又有五志之火者,如烦劳过度,则火起于心。大怒气逆,则火起于肝。思虑过伤,则火起于脾。悲哀恸中,则火起于肺。房劳过度,则火起于肾。”五志化火常先为“肝郁化火”,也称郁火。多为“所欲不遂,郁结火生,心烦虑乱,身热而燥”。五志化火者,调节情志为治疗的重要方面。

此外,中医临床常分虚火、实火论治。实火有充实之意,常指有实在的病灶,而见机能亢奋者。虚火即空虚之意,多没有实在病灶,多见于阴虚不足而机能空虚性兴奋者是也。也有虚中挟实的郁火,其实因阳气郁阻,其兴奋的机能郁于里而难以外达也。

治火之法,实火者治以苦寒,直折其火。虚火者属阴液亏虚的,治宜滋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劳倦内伤之发热,治以甘温除热,郁火当以解郁化火。机能不振者,可稍佐以温阳引火归原是也。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