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发展纪实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11-18
    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怀着弘扬中医针灸事业的使命感,积淀“求慎敬命”的医院精神,坚持走中医(针灸)特色的发展方向,发挥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的优势,突出人才、技术在服务过程中主导地位,医院的中医药特色建设、重点专科建设、医疗质量、综合服务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医院实施大专科,小综合,突出中医针灸特色,从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特色和亮点。
 
    历史沿革
 
    1984年山西省针灸研究所成立,是当时全国仅有的4所针灸研究机构之一;
 
    1990年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附属医院成立,病床设置50张;
 
    1999年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附属医院与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合并,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附属医院更名为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同时被确定为中国针灸临床中心山西分中心,针灸系更名为针灸推拿系,院系合一,率先在全国建立起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临床教学模式;
 
    2008年太原铁路结核病医院划归过来,床位数增至200张;
 
    2012年床位增至300张,成功晋升为全国仅有的两所以针灸为特色的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
 
    2013年增名山西省针灸医院;
 
    2014年医院学科、专科取得较大发展,针灸研究所第二任所长吕景山教授被评为“国医大师”称号,填补山西省内空白。
 
    专科建设出成效
 
    医院紧抓针灸特色,突出专科优势,把原汁原味的中医药技术作为发展医院的命脉,以临床医疗为主体,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核心,以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医院加强重点专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优化了临床诊疗方案,提高了人才队伍素质,推动了学术技术创新。2007年成功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脑病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通过3年的努力,2011年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2012年脑病科申报成功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突出中西医结合超早期康复治疗脑梗塞、脑出血等脑科疾病;康复科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创造性地将中医针灸之“静”与现代康复医学之“动”有机结合,开创了“中西医结合个体化康复治疗”的模式,成立了中风病、老年病、骨关节病、疼痛等康复单元,形成中西医结合、针灸并用为特色的中医康复治疗理念。针灸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该科是我院的核心科室设有5个二级科室,并各自形成了特色。针灸一科(头颈病科)突出传统针刀及刀钩针的使用;针灸二科(腰椎病科)突出名老中医“对药”“对穴”治疗手段;针灸三科(关节病科)突出山西特色针灸疗法“新九针”的应用;针灸四科(综合科)以针药结合治疗内科杂病为擅长;针灸五科采用非药物疗法治疗皮肤外科疾病。5个科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以针灸为特色的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骨伤科转型发展,引进微创理念,从单纯的骨科手术治疗逐步改进,将传统中医传统小针刀疗法与现代生理、局部解剖学紧密结合,形成了真正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骨伤科新模式。
 
    专科建设是医院的核心,医院通过政策引导,在人、财、物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兑现对重点特色专科的奖励,住院病人数成倍增加,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医疗技术整体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治疗技术显优势
 
    专科建设的核心是技术的优势,作为针灸专科医院,荟萃了各种针灸技术,并针对不同适应症选择不同针灸方法:针刺、艾灸、小针刀、埋线、刺络放血、新九针、韧针、刀钩针、浮针、腹针、松筋针、水针刀、锋钩针、中药、刮痧、穴位注射、足浴、水疗、牵引、刺络放血、熏蒸、贴敷等,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采用“非药物”特色综合疗法,形成具特色的针灸临床诊疗方案。2011年非药物综合治疗中心开诊;2012年水疗和熏蒸治疗室开始投入运行;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独特的治疗体系。2014年11月,医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重奖在专病领域有重大创新的医务人员,鼓励临床一线人员刻苦钻研、大胆创新。
 
    根据发展需要,医院实时引进中医药技术:“醒脑开窍针法”、“醒脑通督针法”、“三伏贴疗法”、“谢锡亮灸法”、“解痉纠偏针法”、“ 整脊疗法”、“前后立体针法”,开展中医护理技术:铺灸、足底反射治疗、耳穴疗法、火龙酒、八段锦、通络药枕方——药枕等,不断丰富充实了医院临床新技术及传统疗法的新用义。逐步建立了芒针研究室、新九针研究室、贴敷研究室、吕景山对穴研究室等,加深了临床和科研的有效结合,丰富了医院的非药物治疗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技”的科室建设思路。
 
    名医战略重传承
 
    2010年,医院启动了院内“师带徒”师承授受项目,2011年“国医堂”特色门诊,2011年吕景山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立,2012年赵尚华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立、医院建南分院“国医堂”开诊。2012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莅临医院指导工作,并作为山西省首批中青年中医临床领军人才的导师,收医院针灸二科吕玉娥主任为徒,用3年时间嫡传其学术思想和诊治经验。2014年文洪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立,同年山西省脑病学石学敏院士工作站成立,通过院士不定期指导,为医院培养临床、科研、教学人才。
 
    通过名医多种形式传帮带,几年来,共为医院培养了15名中青年中医人才。
 
    教学科研提层次
 
    院系现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14名。科研人员70余人,博士7人,硕士29人,在读博士1人,为做好科研教学工作提供了人才的保证和支持。
 
    除每年要完成高职、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的临床带教任务外,教师坚持下临床,根据专业需要,举办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中医药学术会议、学术活动,聘请省内中医名家定期开展中医学的继续教育,夯实中医理论基础,拓宽诊治思路;成立了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专业委员会头颈部疾病学术委员会,成为国家肿瘤微创综合治疗设备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临床示范基地。
 
    1998年始医院受国家经贸委委托连续16年举办了国际针灸技术培训班,1000余名学员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远涉亚太地区、东欧、南美和非洲地区。院系有10余名教师能给国际针灸班进行英汉双语授课、临床带教,从课堂教学到临床实践都受到学员的高度评价和国家经贸委的充分肯定。
 
    医院把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进社区、进基层、进家庭作为载体,通过专家带动,先后与太原市9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每周选派副高以上专家带队深入社区运用传统的新九针疗法、小针刀疗法、火针疗法、埋线等疗法,同时还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务人员“请进来”,有计划、分批次地开展分类培训。
 
    临床路径渐规范
 
    医院于2010年9月开始试行中医针灸临床路径,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脑病协作组安排,医院脑病科首先实施了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率先制定与实施了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项痹病、膝痹病、腰痛病5个优势病种中医针灸临床路径,共纳入临床路径800余例,取得了较好效果,促进了针灸技术标准化的建设,提高了中医治疗率,加强了中医特色疗法的使用,优化了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促进中医优质辨证施护的开展,使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谐了医患关系。
 
    预防保健治未病
 
    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重点,以中医针灸为主深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工程;在健康体检时增加中医体质辨识,对指标正常但已是偏颇失衡的体质状态进行早期干预,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讲座、社区义诊、媒体采访、发放宣传品等形式,把针灸、推拿、拔罐、敷贴、熏蒸、冬病夏治、三伏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结合疾病预防保健对社区医务人员宣传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中医“治未病”知识,感受中医药“简、便、验、廉”特点和优势,满足群众对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优质护理显特色
 
    医院贯彻 “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及“三好一满意”的服务活动方针,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分别在脑病二科和针灸二科两个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改变护理排班模式。
 
    护士为每位住院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的分类与判定》的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体质,从9种体质对患者进行评判,依评判结果在床头悬挂相对应体质的健康教育卡,并从生活起居、情志、饮食、药物保健、八段锦形体锻炼、经络保健等6个方面进行全面调护。与主管医师共同查房,深入了解每位患者的护理重点,注重中医操作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协助医生完成各项中医治疗工作;同时开展贴心服务,每位护士随身携带护患贴心本,满足患者的需求;配置洗头车,护士在为患者洗头的同时结合中医穴位进行按摩,达到减轻疲劳、缓解头疼、治疗失眠的效果;出院时建立亲情联系卡,全院护士始终坚持“患者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追求”的服务理念,真正做到“我的患者我做主,我的质量我主管”。
 
    医院文化树形象
 
    以人为本,求慎敬命的医院中医文化建设是医院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环境文化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医院对外围环境和内部装潢进行改造,把中医知识、科普介绍、针灸发展史融入到医院的门诊大厅、病房走廊、非药物治疗中心、国医堂中,从环境建设中耳濡目染,营造了中医文化氛围。
 
    把“以人为本,创建服务至上的人文医院”作为医院的核心文化,制定了《员工手册》、《中医药文化和针灸发展史读本》,规范各类人员诊疗行为,每月组织中层干部学习,创建学习型团队;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职工和职工的父母送上生日的祝福;开展了“学先进、树标兵、做贡献”主题实践活动,推出典型,大力宣传;服务周边社区,免费开展“三伏贴”,为小患者张家璇奉献爱心,被多家媒体关注……从细节处彰显以人为本的办院理念。
 
    精神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我们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凝炼出医院宗旨、院训、院歌、院徽、工作理念等,通过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念凝聚士气,启迪广大职工自觉营造团结向上的氛围,目前,大家能吃苦、比奉献,一心一意为医院的发展而努力工作,全院上下形成人心思进的氛围。
 
    传承大师创辉煌
 
    在日前第二届国医大师表彰中,曾在该院工作的吕景山教授获此殊荣,实现“国医大师”在山西省“零”的突破。在山西省中医药事业的整体发展壮大进程中,他不仅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奠基立业和早期发展核心团队中的灵魂人物之一,而且在医疗和科研走上正规之后,他又创建了山西中医学院针灸系,为针灸事业的传承、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吕老被评上国医大师,是医院的骄傲。”院长雷鸣说,医院将全面实施传承光大大师思想的行动计划。包括尽快搭建大师思想传承平台,建立国医大师工作室,统一规划和组织国医大师学术传承工作;建立一支学科结构、专业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高度合理的传承队伍,形成紧密型传承、关联性传承和辐射性传承相结合的体系;建立大师讲堂、传承论坛、专题网络、巡回报告等平台体系;建立大师示范诊室和示范病区,定期组织开展示范性诊疗活动,使传承工作贯穿于医疗实践中。
 
    严格规范并定期评价传承队伍的过程与绩效。对传承工作要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考核,要求传承队伍特别是紧密式传承队伍的成员,必须做到无缝隙聆听、零距离观摩、不间断求教、全要素记录,阶段性研讨、系统性整理、高分贝宣教、广泛性传播,并做到项目有要求、过程有记载、结果有评价。
 
    全面理解和把握吕景山国医大师的治学理念、学术思想、临床经验、道德操守的核心和精髓,建立扎实而完备的大师思想传承平台和体系,系统整理和提炼大师研究人体、认识生命、诊疗疾病、维护健康的学术体系和独特方法,扩大影响,升华内涵,使之不断内化为全院各学科、各专业、各岗位中医药科技人员的学术共识和运用典范,并实现持续发展、不断光大,以推动我院以针灸为主导的中医药事业实现更大的跨越。
 
    2009年到2014年,医院从宏观到微观、从硬件到内涵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门诊、住院患者人数增加,床位使用率和周转率、非药物疗法使用率上升,但患者次均费用、药物所占比例、抗生素使用率下降,抑制了抗生素的滥用,减轻了患者负担,真正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的实际问题。
 
    继往开来踏征程
 
    发扬大师精神,提升服务品质。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吕景山教授的学术精华,继承弘扬“对药、对穴、对法”学术思想核心,推动医院各项工作快速前进。作为国家级脑病基地,下一步要扩大诊疗病种,分别在脑病的内科、外科、脑瘫疾病等方面分期分级管理,总结优势病种经验方,不断完善各种脑病不同期的临床路径。康复科扩大治疗项目,为患者量身制订康复计划,并进行一对一指导训练,逐步形成中西医针灸推拿康复一条龙脑病诊疗中心,让医院的脑病重点专科形成品牌效应,促使我院医护管理走向规范化、精细化道路。针灸5个科要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走势和分支情况,以“新九针”“对药、对穴”传承为基础,同时融入现代医学手段,进行二级分科,细化针灸门诊各科和诊疗流程,扩大门诊到30~40个,形成小儿推拿、妇科、脾胃病科等专科专病的门诊。
 
    提高科研能力,促进业务发展。力争在1~3年内研究出更多的针灸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打造出原汁原味的中医优质护理路径。并继续夯实吕景山工作室、赵尚华工作室、新九针研究室、芒针研究室、贴敷研究室等的内涵,完善和扩大临床研究室,把各研究室优势病种形成系统的诊疗方案,重点培养团队,以师承授受模式,培养学术继承人,形成培养针灸传承型人才的流动站,使专业技术人员真正做到技术专长突出甚至“身怀绝技”的专病专家,通过专家来创名科、名院。同时与现代科研方法相结合,在现有基础上承担2~3项针灸学科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0项省级科研课题,培养合理的人才梯队,引进针灸及边缘学科博士10名、硕士30名。培养学科带头人5名,提升医院的科研能力,成为与山西中医药大学的发展相适应大学教学科研临床基地。
 
    加强宣传推广,弘扬针灸国粹。在培训国际针灸学员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把现有“国医大师”“新九针”品牌做精做强做出特色,继续做好国际针灸培训工作,并不断扩大国际影响,与日本、瑞典、英国等发达国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外派专家讲学传承国粹,同时吸纳国际学员来院学习针灸技术,把山西针灸这一晋字品牌推向国际。同时利用针灸广、便、廉、验的特点,将针灸等中医药适宜技术下社区,继续探索“专家带动送服务、培训驱动授技术、双方联动惠民生”的新机制,形成医院“输血”与社区“造血”有效结合,确保了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基层落实、在基层行动、在基层见效。
 
    建成现代化针灸医院。建成一所床位500张,8万平方米的新医院。计划将医院现有的两个地方进行合并,建成一个规模较大的以针灸为特色的现代化中医专科医院,融入现代管理,采取科学的网络管理软件和系统管理工具,实现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的现代化,引进项目管理的方法,通过远程会诊系统、探索中医传承网络平台的可行性,5年内打造一个全数字化的、具备较大规模和较高管理水平的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医特色针灸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