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交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4-12-06
人物简介

陈明明,男,1950年生,祖籍山东夏津县。1977年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1981年美国Fletcher School of Law and Diplomacy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驻新西兰、瑞典大使,现为外交部外语专家、公共外交顾问,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会长。

中医药在海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中医药在海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我们的中医药在侨界有着很广泛、很深厚的影响。哪里有华侨,哪里就必然会有中药店、中医诊所。比如在新西兰、瑞典的侨界中,很多我们大陆去的中医都站稳了脚跟,成为当地侨界的知名人士,为侨界看病发挥了很大作用。华人很多病愿意找中医看。另外,在海外的中医抱团发展,无论是在新西兰、澳大利亚,还是在欧洲,很多都成立了华人的中医协会、针灸协会等,定期地开展活动和交流,也和我们国内的中医界进行交流。

其二,中医在逐步地向西方主流社会发展,影响不断加大。在斯德哥尔摩,有上百家中医诊所,而且有日益增多的趋势。这说明外国人有需求。对运动不当造成的挫伤、筋骨损伤类病症中医都有很好的优势,而外国人恰恰都喜欢运动。此外还有疑难杂症。也有不少外国人到中国来学针灸,回去后开中医诊所。在瑞典,一个很偏远的小镇上,以前只能见到中餐馆,但现在去却发现开起了中医诊所,这都说明外国人对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多。新西兰、瑞典这样的国家是全民免费医疗,看病不用自己出钱,但是越来越多的瑞典人自费到中医诊所看病,而且价格不菲。还有一种现象,是我亲眼所见的,一名学西医的大夫到瑞典颁发诺贝尔医学奖的卡罗琳学院学西医一段时间后,痛感西医治表不治本,转而搞中医去了,放弃了西医。

其三,我非常可喜地看到,瑞典的主流学院、医院越来越意识到中医是一个值得借鉴的传统医学,虽然目前不能用西医来解释中医,但承认中医的效果,愿意跟我们合作。比方说,每年颁发诺贝尔医学奖的卡罗琳学院,这样一个最权威的机构,100%的西医,却对中医非常感兴趣,主动地要和我们国内中医界联系,而且愿意出钱来搞项目。后来找到了广东省中医院合作,因为他们需要看大量病例,广东省中医院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这就奠定了合作的基础,现在已经开始合作了。

其四,我们国家的侨联侨办以及各省市定期地组织我们国家的中医界权威到各国侨界免费义诊,侨界踊跃地排着大队来问诊,在当地影响力很大。

中医药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我个人觉得有两大挑战。

第一,外国人惯于用西方、西医的思维来衡量中医,一切都想量化,这和中医的整个医疗体系是截然不同的,所以交流起来有障碍,谈着谈着就成了聋子的对话。这是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所以面临的问题是比较大的。

第二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欧盟为中成药的准入设置了很大障碍,用西医的办法来管理中成药。

他们表面上看是承认中成药的,但是要按他们的标准来化验,满足了他们的化验要求,才允许注册。还要求必须在7年内拿出全面详实的临床使用报告。遗憾的是没有一家中国的中药企业去积极地争取应市,一方面是确实很难拿出来符合要求的数据,另一方面成本太高。最终导致中国几十年中富有成效的中成药全面退出了欧盟这个有5亿人口消费潜力的巨大市场。

应对措施和建议

中医走向世界是我们国家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国家行为,应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之下,官民并举,综合施策,积极应对,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最有利的条件是,中国现在不可抵挡地走向世界政治经济中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对于中医走向世界也很有利。

我们分会成立后,可以发挥智囊和桥梁的作用,帮助政府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就此,我提几点个人建议。

第一,政府层面要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沟通,使世界卫生组织更多地、更大程度地认可中医,这是一个突破点。因为世界卫生组织可以影响到成员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成员国。

第二,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我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重点还是要加强与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在中医方面的合作交流,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他们都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而且侨界的影响力都很大。

第三,进一步加强与西方国家一些主流的医学院、大学及有关监管机构的接触。这些机构对中医并不排斥,是有兴趣的。

第四,利用侨联或政府渠道,多派老中医到国外义诊,扩大影响。

第五,加强和驻外使馆的联系,把中医药推介出去。比如国家中医药主管部门可以把有关中医方面的新进展全面地提供给驻外使馆,鼓励驻外使领管和国家监管部门一起来推动。

第六,加强与侨界的中医和中医组织的联系,这是我们很重要的传统的合作渠道。

第七,加强与任职于西方医院的中国医生的联系,他们是我们与西方一流的科学家沟通的特别好的媒介。

第八,我们国家应该对中药企业打入欧盟市场给予补贴和支持。

归根结底,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的中医研究机构、大学和中药企业,练好内功,加强有关病例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这是和外国人进行平等交流的基础。在可能的范围内,用现代的医学手段对中医成果进行分析,以便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加强外界对中医的理解和接受。我相信,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实现使中医早日走向世界的目标。 (本报记者 魏敏整理)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