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科的特色体现于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方法和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简便廉验效”的优势。
•由于中医护理是基于长期经验的临床实践,属于复杂性干预,难以定量分析,导致健康教育、技术操作缺乏标准化。
•质性研究的引入,可提供更丰富的临床证据;循证护理的引入,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从而加快这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进程。
中医护理是我国护理的一大亮点,在我国的医疗保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有23家高等中医药院校开设护理本科教育。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对护理本科培养目标的定位具有一定的共识,即培养掌握现代护理理论与技能,并掌握中医护理理论与技能的高级护理专门人才。但由于各中医药院校对中医护理学科的特色理解与认识不同,中医护理临床实际开展的情况也存在地域性差别,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中医护理干预效果不能体现中医护理的特点,缺乏多样化评价手段。
中医护理学科要向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必须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工作方法,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充分发挥中医优势
中医护理学科的学科内涵
中医护理学科,确切地说应该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学科。目前为止,中医护理并无独立的理论体系、无专门的执业标准、无独立的服务体系和专门的职业法规等。中医护理学科首先须以现代护理学为根本,立足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护理社会职能和现代医学模式下的护理理念,在护理教育中需夯实现代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基本社会职能需要。其次是融入中医学相关理论与技能,突出中医特色,丰富护理学科内涵。
中医护理学科的特色优势
中医护理学科的中医特色,主要体现于在慢性病管理中融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与方法和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简、便、廉、验、效”的优势。
我国目前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等患病率高。慢性病大多可防可控,中医的整体观和治未病的理论与方法,尤其是中医养生康复的理念与方法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情志、饮食、运动、起居、食药、四季六大养生方法可提高慢性病患者群及慢性病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改善病情。护理学科中将中医养生康复方法融入慢性病管理中,不但丰富了护理工作方法,充实了护理健康教育内容,也有力地降低了医疗成本,丰富了护士的职业内涵。
中医护理的另一特色在于丰富的治疗手段和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按摩、刮痧、艾灸、传统运动等。近几年,全国各中医院大力推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不仅增加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也提高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护理人员同时也体现到成就感,促进了中医护理人才队伍成长。随着中医护理技术的逐步展开,中医护理知识和技术在预防保健、术后康复和慢性疾病护理中发挥出的优势也愈来愈显著,中医护理“简便廉验效”的特色不仅与护理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标高度一致,而且更贴近生活,也更易被人们接受。
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护理学科在发展中存在以下问题,不利于患者,也不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很难国际化。
属复杂性干预,难以定量分析
中医护理是基于长期经验的临床实践,属于复杂性干预,其效果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患者一定的心理安慰和鼓励,沟通交流过程中语言、非语言性沟通技巧的使用,提供生活方式、饮食、运动指导等。此外,在干预的效果评价上,也存在复杂性问题,中医调理注重全身阴阳平衡、气血调畅,也注重内外环境的协调,而评价这一平衡状态的结局指标较难用几个客观指标来衡量。由于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和效果评价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医护理的许多因素难以定量分析。
健康教育缺乏标准化
目前临床对于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源于中医养生康复教科书,而教科书内容源于前人的经验总结。由于是经验总结,中医养生康复知识繁杂,不同教科书有时会说法不一,难辨真伪。这一现象导致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教育形式及效果评价缺乏标准化,临床目前健康教育的现状不能有效地体现中医护理的学科优势。
技术操作缺乏标准化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到位,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虽然有职能部门颁布的操作规范,但仍是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系统、规范的经过科学证明的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缺乏科学的效果评价标准。
借鉴先进理念方法破解难题
中医护理学科要向科学化、现代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必须借鉴现代护理学的工作方法,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引入质性研究
护理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具有复杂性。由于护理的核心是照护,对不同的护理对象照护的内涵不同,注重人的整体性,注重人的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
量性研究体现了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忽略了人的主体性和整体性,故量性研究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护理学研究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仅靠量性研究不足以满足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护理学家将质性研究引入护理专业后,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得到了很大发展,质性研究在国外护理研究领域占较大的比重。质性研究强调人的主观性、个体性和整体性,通过质性研究,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疾病反应或行为有更深入了解,更清楚其本质特征,并能找出某类患者中的共同的心理和疾病反应特性,从而更正确地理解健康、疾病与照护的内涵,更好地为护理对象提供服务。而且质性研究强调在自然状态下把研究对象放在社会背景下进行整体考察,研究者从研究对象的视角、用研究对象自己的语言和概念符号去诠释他们的内心世界的体验,理解其生活和行为方式。故欲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的体验过程,质性研究被视为较适当的方法。
质性研究对于中医护理学科更具特别意义。中医护理强调全身阴阳、气血、脏腑以及内外环境的平衡,其效果评价难以用几个指标衡量,更多是通过精神面貌、全身状态以及主观感受来反映。而质性研究可研究医生、护士、患者的知识、态度、动机、期望,观察记录医护行为、医(护)患关系,了解干预措施过程中的障碍,以及患者在干预过程中的全部体会和感受,能够更好地促进复杂干预的有效执行,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运用循证护理思维
循证护理在20世纪90年代末引入中国,引起了护理人员的关注,近年来在我国护理领域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临床护理科研水平的提高。但在中医特色护理中,循证护理仍未受到重视。
循证护理的理念与方法是中医护理学科解决目前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循证护理是一种理念,来源于实证主义的哲学观,它改变了护理人员以往按照习惯或凭借经验从事护理实践活动的方式。循证护理指导护士去寻找和遵循最可靠的证据,这个可靠是相对而言的,循证护理将证据分成不同等级,并没有排斥个案和专家经验。
中医护理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运用循证护理的思维:
一是进行中医护理文献分析。
循证护理强调证据,而证据来源于学术期刊的研究报告,循证护理系统评价是在大量证据的前提下,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的定性分析,同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论文进行定量的Meta分析,以较全面准确地掌握该项研究的现状、临床疗效的真实性程度及其可应用性,为临床决策或者为未来的研究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评价克服了传统文献分析的缺点,因而越来越受到重视。尽管目前中医护理研究缺乏设计严谨的RCT文献,中医护理文献大多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及个案记录。前人的专家经验尽管证据级别较低,但在现阶段结合中医护理的发展现状仍可作为证据进行文献分析。运用循证护理思维进行护理文献分析,是护理科研的重要步骤,可有效地促进护理科研的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意识和证据意识,从而促进护理科研和临床实践的质量。
二是进行疾病中医护理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CNP)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推行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其内涵是以循证护理证据和临床护理实践指南为指导,以住院日为单位组织护理活动,建立一套标准化护理模式,最终起到规范护理行为,减少随意性,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自2001年开始,国内有学者将这种临床路径的工作方法应用到患者的健康教育上。健康教育路径显著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有效地促进了患者健康行为的养成和疾病的康复。
中医护理学科特色之一是对慢性病患者以及亚健康人群进行养生康复方面的健康宣教,运用循证思维进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研究有助于规范中医护理健康教育行为,提高中医护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助于学科的良性发展。
三是进行中医护理技术相关研究。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廉验效”特色,更贴近生活,也更易被人们接受。但其操作规程和效果评价仍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高质量的证据,缺乏科研结论支持。故需重视中医护理技术的作用机制、效应研究,积累各级证据;在开展特色病种或病症的中医护理技术前,运用循证思维寻找足够的证据,以确证护理效果,并需运用循证护理思维制定中医护理技术的操作指南。
加快中医护理现代化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人类的疾病谱已经由感染性、营养缺乏性疾病转向心血管、肿瘤等慢性疾病,而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亦日渐突出,国人更加关注预防、康复、养生保健,以及安全有效廉价的中医护理技术。
近几年随着国际交流逐步开展,中医护理越来越受到国外护理同行的重视和欢迎,质性研究的引入,可提供更丰富的临床证据;而将循证护理的引入,有利于中医护理对自身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重视准确运用科学的证据去管理临床实践活动,通过临床实践辨证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人员实施中医技能操作提供科学的理论证据,从而加快中医护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进程。质性研究和循证护理的引入,将使中医护理更易与国际护理接轨,更有利于推进中医护理国际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