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专家宋贵杰教授 毕生心血从事中医事业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2-06
    宋贵杰,汉族,1938年2月生,甘肃省清水县人。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中医骨伤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骨伤研究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中医骨伤学会主任委员,《中医正骨》、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甘肃中医杂志》《甘肃中医学院学报》编委,甘肃省高等院校、甘肃省中医药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
 
    满腔热诚 传承创新
 
    宋贵杰教授早年就读于河南平乐正骨学院,师承平乐正骨传人高云峰教授。1964年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学业,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中医院骨科工作,从此步入中医骨科生涯,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的骨科医师,开始了骨伤科的临床锤炼。当时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医院条件较差,对许多骨科疾病诊断、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抱着对中医骨伤的浓厚兴趣及对发展传承中医学的满腔热血,他开始刻苦钻研临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通过在临床工作中的不断学习和锤炼,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曾任甘肃省中医院骨科主任。在此期间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理论体系。
 
    近50年来宋贵杰在临床、教学、科研实践中悉心研究,探微索隐,兼收并蓄,推陈出新,造诣精深。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既善用中药治疗骨病,如骨髓炎、滑膜炎等,又擅长手法治疗四肢骨折、脱位及颈、肩、腰、腿痛,特别是“三步三位九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到92%以上。尤其将敦煌医学中有关外用的膏摩方药加以整理,分析研究归纳,以敦煌医学绢子中《亡名氏脉经第二种》(原件现藏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载“摩风膏方”为主方,又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中药制剂方法研制出系列敦煌外用膏剂及洗剂,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益,深受患者好评,享誉陇原。
 
    精勤不倦 言传身教
 
    宋贵杰于1981年调入甘肃中医学院,担任中医骨伤教研室主任,于1991年创建了骨伤系,同年在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骨伤科,任骨伤系主任、骨伤科主任。开始教学与临床并重的从医之路,此后一直从事中医骨伤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是甘肃中医学院及附属医院骨伤科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从医以来,一直坚持工作在临床一线,屡屡出现在抢救病人的现场,身先士卒,言传身教;对年轻医生严格要求,从医德医风、治学态度到中西医结合诊治理论和临床经验,都一丝不苟,认真讲授,精心示范,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传授给学生。
 
    在业务工作中,他做到了“三个坚持”,坚持不脱离临床,定期门诊,坚持带教实习生、进修生,并亲自指导青年医生解决疑难问题,坚持组织、主持院内、外疑难病例会诊,危重病人的业务授课讲座。他常说:“学生时代是广泛学习和汲取知识的最佳时机,这一阶段受到的教育是否规范严谨,将对其以后的行医生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一点一滴的进行积累,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他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带教和实习带教20余年,学生遍及全国各地,培养硕士研究生17人。培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三批。在宋贵杰教授的教导和带领下,这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目前在骨科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并能将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总结和临床实践以论文的形式在期刊、论著中发表收录。培养学术带头人1名,在学术梯队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医精诚 妙手回春
 
    从医以来,宋贵杰始终怀着“仁心济世”的信念,视患者如亲人,精心诊治,凭着一双回春妙手屡起沉疴,在病人中有很高的威望。因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不分贵贱、老幼、职位高低都一视同仁;且不分上班、下班,对求医者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不慕名利,淡泊自持,从不自我吹嘘,贬低别人,始终以“仁心济世”为己任。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时,年逾七旬的宋贵杰依然救治灾区伤员,他的一系列传统手法和方药在此次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救治了幸存者的生命。当时有位怀孕的年轻藏族妈妈,因为在怀孕期间不能使用麻醉药而无法进行手术,宋贵杰教授凭着一双妙手给患者进行手法复位,复位的效果达到了解剖复位。
 
    同年,甘南舟曲发生了特大泥石流灾害,有一位年仅17岁的女孩苏凤蕾,经过北京各大医院的骨科专家会诊后,都认为及时对女孩的右下肢进行截肢术,才会保住女孩的生命。面对这样一个花季少女,截肢对她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甘肃省卫计委主任刘维忠和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李应东院长支持下顶着巨大的压力,宋贵杰引用“以脓养疮”的理论,力主不截肢一样可以挽救女孩年轻的生命。经过宋贵杰和其他几位专家的努力,奇迹发生了,女孩的腿保住了。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