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学家宝辉《医医小草》一书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3-05

    清代医学家宝辉(生卒年不详),荆州(今湖北江陵)人。自幼酷爱医学,熟读医经。著《医医小草》一书,全书文字不多,意在救偏。其自序中曰:“医学之难,难于无偏,无偏者仲景一人也。”又曰:“天下多一明医,而所全者众,少一庸医,而所全者更众,兹编其欲化庸医为明医。”其中第一篇“精义汇通”,就是讲治法之偏的。明了治偏之害,就可以知道怎样预防治法之偏,不致成庸医而害人。

    “精义汇通”篇全文如下:

    滋腻妨中运,刚烈动内风;辛热耗营液,温补实隧络;

    苦寒伤生气,咸寒蔽太阳;外感忌酸收,内症戒消导;

    二妙不尽妙,四神亦非神;白虎固金佳,青龙驱水捷;

    理中伤胃脂,逍遥劫肝阴;牛黄损离火,黑锡夺坎水;

    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命方良有以,制剂岂陡然。

    析义:

    1.滋腻妨中运,刚烈动内风:滋腻药如生地、熟地、天冬、麦冬、阿胶、何首乌等,虽有滋阴填髓之功,但易增脾湿不宜运化;刚烈之品如肉桂、附子、干姜、川椒、苍术、吴茱萸等,有温阳化燥之力,但易耗阴而生内风。“妨中运者,以土喜燥而恶湿;动内风者,以木喜水而增火。”

    2.辛热耗营液,温补实隧络:发表之药多辛温(热),如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等,用过了就会耗伤阴液;而温补之药多甘温,如党参、白术、黄芪、补骨脂等,适量而止,不当温补而用之,则易壅塞经络,助邪益疾。

    3.苦寒伤生气,咸润蔽太阳:苦寒之药,如黄连、黄芩、黄柏、大黄、栀子等,有清热败火之功,但一旦过量,就易伤及人的生发之气;咸润之药,如鳖甲、海藻、肉苁蓉、牡蛎、芒硝等,有软坚清燥之效,但用量有过,则“心阳蒙蔽,神明为之不灵,精血为之日削。”

    4.外感忌酸收,内证戒消导:酸收之药,如酸枣仁、五味子、乌梅、木瓜、山萸肉等,具有“涩可固脱”之效,但外感病症却不可用之,易闭门留寇故也;内症者内伤证也,如伤阴、伤阳、伤气、伤血等,且不可乱投通利之品,如利尿的茯苓、滑石、石韦等;通便的大黄、槟榔、牵牛等,用之反成劳伤。

    5.二妙不尽妙,四神亦非神:二妙指二妙散,由苍术、黄柏二味组成,有清热燥湿之功效,若热重湿轻,当加入知母、地榆较妥,而治风湿、寒湿,非所宜也;四神指四神丸,由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四味和合为丸,有补肾健脾之功效,是治疗五更肾泄、食后脾泄之名方,但有肝火炽而泄者,有协热而泄者,均非四神丸所宜。

    6.白虎固金佳,青龙驱水捷:白虎汤为清阳明经胃火之方,亦清肺火,若是肝肾之火,则非白虎所宜;小青龙汤为发汗散水之剂,寒饮咳喘为对证之举,若是温邪客肺之咳喘,误投必毙。

    7.理中伤胃脂,逍遥劫肝阴:理中汤为温胃醒脾之剂,对脾胃虚寒之证,具有温中健脾、和胃驱寒之效,但对血分之疾,却不适宜,否则会伤及胃之脂膜;逍遥散为理脾清肝之剂,但方内有柴胡,柴胡易劫肝阴,不易多用。(柴胡劫肝阴之说,有待商榷)

    8.牛黄损离火,黑锡夺坎水:凡牛黄制剂,乃清痰火之用,多用于热性闭证,或仓猝之疾,若用于脱证,或久用不止,则会伤害离火(心火);黑锡丹为纯阳香燥之药,用于阴火逆冲,气喘痰鸣之急症,用之不当,则会耗夺坎水(肾水)。二药性能迥别,用之不准,各有伤害。

    9.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气滞而后寒生,血壅而后热生。行气之药如香附、陈皮、薤白等加入温药队伍中,则散寒之力倍增;同样,寒凉之药若加入活血之药,如桃仁、丹皮、泽兰、三七等,则寒凉之药无冰伏之弊。

    10.命方良有以,制剂岂徒然:方药制剂有膏、丹、丸、散、煎、饮、渍等,各有其义。膏取其润,丹取其灵,丸取其缓,散取其急,煎取其下达,饮取其中和,汤取其荡涤,渍取其气,而留于病所。如果不明这些道理,随意制剂,其效亦是徒然。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中药制剂不断出现,如中药注射剂、气雾剂、贴敷剂等,这是对中药制剂的发挥,也是中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上关于用药的警语,是经验,也是法则,颇具辩证思维。凡药物皆利弊相因,用其利而避其弊,或知其弊而反用之,这是中医学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所以它必将继续下去,成为中药防病治病的法则而传承。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