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南省白求恩奖”获得者张涤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4-03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老百姓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有这样一位年轻医生,他的个人年门诊量超过6万人次,人均医疗费用仅20-30元左右,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践行着国家医改让老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的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叫张涤,今年44岁,儿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2013年荣获“湖南省白求恩奖”。张涤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治疗小儿疾病,尤其擅长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 2012年,湖南省政府特批专项资金建立了“张涤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所”。 “中医经典读得越多用得越好”——矢志从医诚待患者 俗话说“少年才俊老郎中”,刚满40岁的儿科青年名中医张涤,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带孩子来看病;一年365天,天天有人通宵排队挂他的号;挂张涤的号,家长需凭借孩子的户口簿,这在全国绝无仅有;他看病,只要10多块钱的中草药,还能将病看好;一名年轻的中医医生,能够受到如此多病友的拥戴,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实属罕见,人们把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之为“张涤现象”。 张涤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父亲都是长沙城里有名的中医,张涤自幼便接受中医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在家庭中受了中医启蒙教育,亲历了一幕幕中医疗疾、养生的奇特疗效,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和人生道路,从小立志要博极医源,悬壶杏林。1991年,张涤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接受系统的中医学习,期间刻苦学习,精勤不倦,博览群书,通读经典,他常说“中医经典,读得越多用得越好,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1995年,张涤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中医附一儿科是国家重点中医专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中医特色浓郁,拥有欧正武、王孟清、刘克丽等一大批德艺双馨的知名中医,在这个优秀的团队里,张涤得到了前辈们的悉心指导,如鱼得水,毕业后十余年从未离开临床,临床中注重发挥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诊疗特色,辨证施治,病证结合,内外兼治,遣方下药精谨,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三代中医世家,让张涤对患者多了一份理解。只要上门诊,他从未按时下过班,也没准点吃过饭;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只要有需要,张涤都会及时赶到医院;对待患儿,不论家庭贫富,均悉心诊治;在治疗用药时,他会想方设法减轻患者负担;对困难的患者,他常常拿出自己的钱物给予资助。张涤在行医中不收礼、不吃请,拒收红包,拒绝开单提成,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其人格魅力所折服,无不感到自己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不管患者还是同行,都称赞他是位平易近人的好专家,无私奉献的好党员。 “看完了我再下班”——年门诊量创纪录 每天八点不到,张涤诊室门口就已经被患儿及家属围住了,他一进诊室穿好白大褂,来不及给自己倒杯水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一天。问病情、看指纹、观舌象、听肺音、写处方……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六,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从一次次抬头低头间,从一张张处方前,从家长一声声的感谢中流逝。他每天喝两杯水,上午一杯,下午一杯,助手泡好了端给他,他说少喝水可以减少去卫生间的次数,多留一点时间为孩子看病。“中午常常看到一点,晚上一般都要到九、十点。一天下来,基本没怎么离开过座位。”他的助手心疼地说。但即使是这样仍满足不了患者的需求,心急的家长天天都会把预约电话“打爆”。说起这些他焦虑不已,每当看到许多外地家长没挂上号无奈的样子,他都不忍拒绝,“把你家孩子抱来吧,看完了我再下班”,这已经成了张涤的习惯用语。他下班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以看完最后一个患儿为准。 张涤每年接诊患病儿童数万名,尤其近几年来,其工作量、影响力更是常人无可想象,年平均门诊人次超过6万人次。医院同行说,如果可以申报医师年门诊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那是非张涤莫属了。一般人根本无法承受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大家经常问他觉不觉得累,他说“我的患者很特殊,都是孩子,我工作的时间多一点,孩子的痛苦就少一点,每次感觉累时,只要想到这些孩子病愈后的笑脸也就不那么累了。” “这个病用中药能治好”——让老百姓看得好病、看得起病 作为一名医生,张涤不仅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更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他总是致力探求以最小的创伤、最低的费用让患儿得到最快捷的治愈。 张涤不主张孩子一生病就打点滴、住院,一直以来,他坚持用中医中药为患儿疗疾止痛,他开的中药汤剂,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便宜。“孩子感冒,到别的医院看病动不动就要打点滴、住院,到张涤这里用几十元钱的中药就能治好,凌晨来排队也值啊!”在候诊室经常会听到家长用这样朴素的经济账来评价张涤。 湖南新化县的一名小患者,2010年3月因“反复发热1月,伴视力下降、肢体瘫痪1周”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在某医院治疗半年多,花费达三十余万元,家里已经负债累累。面对巨额医药费和孩子一天天恶化的病情,孩子父母每天以泪洗面,很多次想放弃治疗,又万般不舍。一次偶然听说了张涤教授,全家就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张涤身上。张涤得知孩子的情况后,安慰家长要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耐心分析病情、讲解治疗方案。听了张教授的一番话,孩子父母感到:孩子有救了!张教授开了五副中药,并详细告知中药的煎煮技巧及服法,再三叮嘱药吃完后来复诊。听到这些话,全家人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就这样,经过一年半的中药治疗和调理,孩子现在能说、能跳,跟同龄小朋友一样,享受着幸福快乐的童年,孩子父母每每谈及此事总是感激涕零。 今年3月,一名来自娄底的母亲带着患有糖尿病和癫痫的2岁儿子,慕名找张涤求诊。张涤从母亲怀孕时的情况问起,家族遗传史、分娩情况、发病时症状等等,仔仔细细问了一遍。经过中药1个多月的调理,孩子现在全然没有了情绪障碍,以往癫痫一个星期发一次,现在再没有发作过了。孩子家长对张涤赞不绝口:“从没看到对孩子这么有耐心和认真的医生,而且一副药很便宜。” 这样的案例在张涤的病案中不胜枚举。十多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他特别注重发挥中医药的简便验廉、副作用小的特色优势,坚持用纯中医辨证施治,遣方用药,治疗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特色明显,疗效显著,如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治愈率可达90%以上,控制哮喘发作有效率可达95%以上,治疗肺炎支原体复发率低,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期、小儿腹泻、小儿营养不良的疗效非常显著。 “这是我的本分”——愿为钟爱的事业奋斗终生 “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少年成名,应当自强” 作为一名年轻的“名中医”,张涤经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他不断继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涤在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余,仍担任了《中医儿科学》教学工作,坚持带教研究生和跟师学徒。他恪守师德,从严执教,备课认真,内容丰富,方法灵活,生动易懂。他经常对学生说,儿科医生很特殊,因为孩子大多不会描述自己的身体感觉,家长心情又特别着急,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其次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能在患儿不能清楚表达病痛感受的情况下诊断正确,并且跟家长解释清楚;第三是坚持,不必要求自己包治百病,不妨专攻某一个领域,在这一领域成为专家;第四是多读书,特别是传统医学经典,读得越多感受越深,每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他还常说,“每一位中医人,特别是中青年中医医生和青年学子,都要坚定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信心,要努力担负起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历史重任,要有为中医奋斗终生的精神。”他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级又一级的学生,开启了一批批学子智慧的心门,被师生们称为“学生的引路人、师生的贴心人”。 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提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作为一名平凡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张涤正是以此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他行医严谨、不计名利,心中只有患儿,只有钟爱的事业,他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好榜样。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张涤现象”对患者、对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体现出中医药在医改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体现出中医药的“简便廉验”巨大效应,同时他也代表着推动医改的一种来自医生的最中坚的力量。“张涤现象”为医院的发展、为推动我省中医卫生事业的进步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张涤教授的影响下,社会上掀起了一股“信中医、用中医、爱中医”的热潮,张涤成了湖南省中医药事业的一张闪亮的名片。各级各类媒体对张涤的先进事迹作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报道。面对盛誉,张涤本人却很沉默,他说:“我是一名中医医生,运用中医中药为病人解除病痛,这是我的本分。” (赵鸿 王爱辉)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