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现代已故名医 裴慎 刘景泉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5-15
    裴慎(1917年~1989年),字慎之,武山县洛门镇裴家庄人。最初从事教育,曾任小学校长。酷爱中医,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弃教从医,先后去上海、南京等地,师事我国著名中医欧阳予仲、余无言等人。学成后在西安、平凉、天水等地开业行医。三十岁左右,即以伤寒、杂病闻名于陇东、陇南一带。1949年秋,倡导组建洛门及洛门大众诊疗所和中医药研究组。其论文《麻疹的辨证论治》《天冬合剂治百日咳113例》因临床验证疗效确凿,被列为协定处方推广。1953年,被评为省甲级模范,洛门医研组获省甲级模范奖。1956年,调武山县医院,将原洛门诊所1.5万元的私有资金,无偿捐给国家。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身陷冤狱。狱中4年,著成《本草骈比》《金匮新释》等著作。1962年出狱后安排在天水机床厂医务所工作。1973年调省劳改局兰州医院任中医科主任、名誉院长。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出版了《裴慎医案选》《本草骈比》《伤寒论方证识》等专著,成为省内著名的中医专家。裴慎不仅医德高尚,擅治疑难杂症,且博学多才,于诗文书画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有“陇上板桥”之誉。
 
    刘景泉(1904年~1977年),字盈川,甘肃秦安县人。自幼深受“普施仁义,广积阴德”家风的熏陶,承六世之家学,精通岐黄之术,广纳博采,医术高超。早年行医于家乡魏家店及邻县通渭、静宁、会宁、定西大部分地区,人称“刘家药铺老四”,名噪一时。1956年魏店卫生院成立时参加工作。1958年,经“中国胃镜之父”杨英福院长考察,调往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现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工作。刘景泉先生一生悬壶济世,以治病救人为己任,治学以《内经》《难经》为理论,以《伤寒杂病论》为临证指导,览百家学说,秉承张元素、李东垣、朱丹溪之说,结合临床辨证实践,总结出中医诊病以“阴阳为基础,脏腑为根本,脉象为依据,八纲为准绳”的思辨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尤其注重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以升降学说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独创“升降益气汤”等方剂,应用祖传秘方研制成了“小儿消积杀菌丸”等儿科良药。临床上胆大心细,选方神奇,处方简约,用药精粹,疗效迅捷,敢于承担风险,曾使众多垂危病人起死回生。擅治内、妇、儿及杂病。医德医风高尚,医技独特,陇上慕名求诊者络绎不绝。1965年着手撰写专著《景泉医话》,因“文革”而半途而废。2007年其子刘东汉教授将刘景泉先生一生行医之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总结整理,编著60余万言的《刘景泉、刘东汉医案精选》。退休后,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统战部确定刘景泉享受省级名中医专家待遇。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