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脉诊 平脉辨证医案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5-21
    在临床中,脉诊能够占到50%~90%,在《溯本求源》这本书里有记载。尤其是一些说不出症状来,或者是症状罗列很多,或者这个人症状一点都没有的情况下,脉诊定性、定位、定程度、定势的“四定”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首先定性。证与脉符合时,证虚脉虚,热则脉数,寒则脉迟,这就是对疾病性质的判断。尤其对一些危重、病情复杂,或症状很少、缺少辨证依据的病人,或症状特多,令人无从着手的病人,更要依据脉诊来判断。
 
    定病位。症状在上,病位在下,或症状在下,病位在上,更须以来脉诊进行判断。比如,一人头痛4日,别无他症,随诊的实习学生以为外感而予辛凉解表剂。李老诊其脉尺浮,此为相火旺,淫于膀胱,沿经上灼而后头痛,改用知柏地黄丸而愈,就是定病位的实例。
 
    定病势。比如外感病,一开始感受的是寒邪,随着这种寒邪,脉由初起感寒脉紧而转为浮数脉,还有转的为变弱了,这就是一个病势的判断。
 
    脉无假,关键在于是否识脉。任何一种脉象的出现,都有其必然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反映了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改变,若草率地归之于假脉,舍而不论,是不科学的。事实上,那些与证不一的脉不仅不假,恰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
 
    某孕妇,2000年3月22日初诊,初诊时呕吐剧,恶闻食臭,饮食锐减,人渐消瘦,不能吃饭,诊脉滑数,舌红,苔白而少。李老诊断是胎热,一个重要的依据,脉滑数是热,就以连苏饮治之,用药捣碎,开水冲泡代茶饮。因其闻药亦吐,嘱其小口频服。若服后吐,勿碍,吐后继服。患者初服时,服后即吐,按法吐后继服,渐渐或吐或不吐,至第二天,呕吐已减少一半,三剂尽,尚有恶心,呕吐,食欲尚差,诊其脉滑数,舌偏红苔少,加了花粉3克以滋阴顾护胃津,又服三剂而愈,足月分娩,母婴健康。
 
    还有一个患者,是河北邯郸的一个孕妇,怀孕以后住院了两周还多了,呕吐不止,只能靠输液来维持正常的生活,一摸脉,也是滑数的脉,同样开连苏饮。这个连苏饮,苏叶二三分,开水冲泡就行。吃了大概3、4剂,呕吐停止了。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