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垣原名李金元 长于痰证擅用芥子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6-13
    李今垣,现年79岁,中共党员,1937年出生于河北省安平县,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席专家,硕士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天津分会首届及第二、三届理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特邀编辑,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成立李今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李今垣三世业医,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世家,从医60载,发表文章40余篇,著述颇丰。李今垣自幼受先祖影响,酷爱中医,1953年承蒙天津市红桥区西沽诊所赵鹤年先生的启蒙教诲,习读《药性赋》《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等,又蒙该所郭伯龄先生的临床指教,为学习中医奠定了基础。二位老师不仅医术精湛,道德高尚,且书法俱佳,使李今垣无论是医德医术还是书法,都受益匪浅。
 
    李今垣原名李金元,1956年毕业于天津市中医进修学校,1957年带艺投师于当代温病学家、天津医学院总医院中医科主任杨达夫和内科针灸名家刘云鹤,投师后即撰《评〈温病条辨〉》一文,二师阅后称奇,并以金元谐音,授名李今垣,意即期望其能成为今世之李东垣,寓意高远。李今垣卧薪尝胆,不负二位老师之厚望,在1959年天津市卫生局及天津医学院中医科出师考试和鉴定下,取得中医师带徒毕业证书。不仅如此,1962年李今垣在天津市众多师带徒毕业生和天津中医学院首届大学毕业生的全市统考中表现优异,荣获中医师第一名。时至1995年5月李今垣被载入《中国名医列传·当代卷·上集》,1998年被载入《中国名医一万家·上册》,2012年被载入由张伯礼院士主编的《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第2辑),201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成立李今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家学渊源,传承发扬
 
    李今垣之祖父李子玉是治疗臌胀病的专家,创“臌症丸”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享誉国内。1955年李子玉老先生毫无保留地公开了“臌症丸”秘方,传授心得经验,并成立“臌症”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杨达夫、朱德民、边天羽、刘自宽、张志城等名家,李今垣应天津市卫生局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之邀任顾问,全国各地学者纷至沓来,当时《天津日报》曾予以报道。此后,杨达夫、邢锡波、赵恩俭等中医名家皆撰文报道研究成果,《中医杂志》及《江苏中医》等期刊均有记载。李今垣不仅参与了先祖李子玉老先生秘方“臌症丸”及肝硬化腹水的研究工作,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坚持求真务实,使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有了较大发展,成为治疗肝胆疾病的知名专家,受到业内外的认可,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天津,河北、山东及安徽等省延医者屡见不鲜。
 
    “臌症丸”虽然疗效肯定,但治标不治本,毕竟属峻泻药,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一些患者不易接受,对此李今垣在金代刘河间《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下“楮实子丸”的启示下,对肝硬化腹水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并参照《金匮要略》“葵子茯苓丸”和“五苓散”等名方,拟定了治疗水肿和鼓胀的“楮实子汤”,使水肿和鼓胀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李今垣针对鼓胀后期的治疗,参阅诸多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重用消癥破瘕之品,将明代孙文胤《丹台玉案》“磨平饮”做了较大增减,使之成为治疗肝硬化、恢复肝功能理想而有效的方剂。
 
    精研经典,著述颇丰
 
    李今垣家中藏书数千,大部为中医历代文献,其他包括文学历史、诗词歌赋及字画碑帖等。李今垣博览群书且善于读书,曾教导晚辈说:“欲为大医者,必多读书、读好书,此乃必由之路。”并认为学习中医要浅入深出,宜先学习“四小经典”,包括《药性赋》《汤头歌诀》《频湖脉学》和《医学三字经》,然后再读“四大经典”,包括《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除历代中医名著外,李今垣认为中医与中国文史关系密切,《易经》《四书》《五经》《史记》和《二十四史》都应是医者必备必读之书。
 
    李今垣精研《内经》,尤其是对“病机十九条”颇有心得,曾于1978年著10万余字《病机十九条浅说》。今年适逢李今垣80华诞,从医60周年,工作室隆重推出李今垣新作——《病机十九条新解》。《新解》达20余万字,集历代医家注释“病机十九条”之精粹,全面分析了“病机十九条”,同时辅以大量的临床验案,使得理论联系临床成为本书的最大特色,从而更有力地阐发经旨,便于读者学习和应用,预计《新解》将于近期与读者见面。
 
    李今垣凭借渊博的学识考证了《外经微言》和赵学敏旁及的《石室》,认为《外经》与《外经微言》同书异名,实为陈士铎所著,而赵学敏所看到的《石室》并非陈士铎的《石室秘录》。关于《内经》鸡失醴方,李今垣通过研究考证和临床试验,认为鸡失醴无攻下利尿作用,当属淘汰类中药。李今垣还概括总结了历史上刘河间主火、张子和主泻、李东垣主脾、朱丹溪主肾等一偏之论,学术上推崇张景岳,认为张景岳对中医的历史贡献与张仲景不分伯仲。
 
    重视经方,推崇易水
 
    李今垣重视经方,遵《内经》,法仲景,主张处方药味应少而精。制方应遵《素问·至真要大论》之古训“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李今垣认为只有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配称经书之方,如清代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徐序》“唯仲景则独祖经方而集其大成,唯此两书,真所谓经方之祖”。大凡所处之方,君臣佐使得当,药少而精,力专而雄,即为良方。如清代徐灵胎《医学源流论》“药专力厚,自有奇效”。李今垣处方药味不超过十三味,认为超过十三味药的处方是不合格的处方。针对大方大剂,李今垣曾撰文《病态处方与十二不明》发表于《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李今垣推崇易水学派。关于张易水的脏腑辨证学说,李今垣认为“脏腑辨证”最大优点是可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等诸科疾患,且无论对外感还是内伤都具有指导意义,诚如明代李时珍所说:“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 关于张易水遣药制方论,李今垣十分赞同其“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观点,这是因为随着气候的变迁,地理环境的改变,人们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改变,因此执古方治病,一成不变,有刻舟求剑之虞。
 
    长于痰证,擅用芥子
 
    李今垣认为中医之痰证首推元代王珪《泰定养生主论》,认为在中国医学史上,王珪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李今垣擅用王珪“礞石滚痰丸”治疗诸多怪病。在临床上,针对脂肪肝患者的激增,李今垣认为这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厚味偏重关系密切,故立名“痰涎肝”,以此突出痰涎这种病理产物在脂肪肝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自拟“涤痰汤”治疗“痰涎肝”,效果显著。
 
    “痰涎肝”中后期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以及腹水等临床征象,李今垣把白芥子作为治疗“痰涎肝”诸症的特效药,经辨证加减,每收奇效。除治诸痰证“涤痰汤”、“舒肝汤”等含白芥子外,李今垣还常用白芥子治疗心绞痛,如“白芥通心饮”;治疗缺乳,如“白芥通乳饮”;治疗胃潴留,如“导滞汤”。诸如各种痛证、糖尿病、高粘血症李今垣亦每用之。李今垣认为白芥子无毒副作用,似乎与其辛温,易“发风动火”之说相左,实际上白芥子“不伤阴”,对此张景岳、陈士铎等均已有论述,故临床可放胆用之。此外,李今垣认为白芥子久煎则力减,如清代汪昂《本草备要》“煎汤不可过煮,热则力减”。
 
    中西汇通,海纳百川
 
    李今垣传统而不保守,中西汇通,相得益彰,这得益于李今垣丰富的工作经历。自1957年至1965年,李今垣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工作,八年中担任过住院医师、科住院及主治医师,后应天津名中医邢锡波之邀,调至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即今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今垣在总医院工作期间不仅结识了杨达夫、赵恩俭等中医大师,还结识了石毓澍、张天惠等享誉国内外的西医专家,这为李今垣中西医诊疗技术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今垣重视中西医结合,推崇唐宗海、张锡纯等汇通学派,认为中西医要系统、认真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关于“消灭中医”的论调,李今垣虽然认为余云岫等反中医的论调是极其错误的,但是李今垣对余云岫评价颇高,并认为中医从业者应理性看待这种反中医的论调,应将这种质疑和反对转变为鞭策中医发展的动力。
 
    如今的李今垣可谓老骥伏枥,虽耄耋之年,但仍坚持工作为病人解除疾苦,为中医传承事业呕心沥血,其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态度,博大的胸怀是我们中医继承者追求的典范。 (李今垣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整理)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