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中医药服务基础条件和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6-27
     5月12日11时许,准备回家吃中午饭的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秦祁乡农民司秀,走出药材种植塑料大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入旁边的“缓冲棚”,从一个盒子里取出火罐和艾草对自己进行治疗。“在塑料大棚种植区,这种疗法很受农民们欢迎,对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司秀告诉记者,这些中医药适宜技术是通过村医培训学会的。 
 
    强化培训
 
    让中医适宜技术惠及百姓
 
    近年来,定西市通过大力培养中医药实用型人才,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使中医药在保障群众健康中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针对全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优、服务功能不强的实际,定西市按照建基地、选师资、多形式、广覆盖、保传统、引新法的原则,即建好两个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选好市县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师资,在各类卫生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中包含中医适宜技术内容,培训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既推广传统适宜技术,又引进新型适宜技术和疗法,全面展开各类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培训。该市2012年实施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双十计划”,即筛选10种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确定10种预防和治疗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行推广培训,使全市乡村两级70%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能够掌握10~15项中医药适宜技术,90%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为了把医疗卫生重点切实沉在基层,围绕扶贫攻坚任务的要求,有效解决农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定西市又提出了利用3~5年时间,通过采取进修、培训、临床实践等手段,充分利用“村级三件事”、基层健康促进模式改革以及“智慧中医”软件使用三个平台,逐步实现“乡医全科化·村医中医化”。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培训医务人员1万多人次,培训城乡居民17万多人次。全市所有的医疗机构均能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中医药服务。
 
    搭建平台
 
    使中医药服务内涵更加丰富
 
    记者来到一家卫生院的中医理疗室,远远就问到一股浓郁的艾草香气。看到多位村民正趴在床上接受熏蒸。“我的腰腿疼有5年多了,没好好治过,听说这儿的大夫用中医看得好,就过来看一下,没想到治了没几天,疼痛明显减轻了。”已做完治疗的村民王树军说。
 
    王树军告诉记者,农村人主要以腰腿疼和风湿性关节炎居多,一般以艾灸、拔罐等方法治疗,一个疗程也就20元左右,新农合最少按70%报销,老百姓自己花不了多少钱。
 
    定西市卫生计生委选择省、市级名中医、学科带头人、副高职称医师或有多年行医经验的名老中医担任培训基地师资,在市级培训基地和县级中医院分期分批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同时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工作与中医师带徒活动、“西学中”学习班、全科医师培训等结合起来,还结合“双联”行动,开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结合岗位练兵,开展中医理疗、针灸、中药炮制等适宜技术培训;结合健康沙龙,由乡医和村医对城乡居民进行简单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为使中医药适宜技术在各级医疗机构得以有效运用,定西市特别注重中医药服务平台的搭建,已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立了中医药服务科室,并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发了价值400多万元的中药柜、多功能牵引床、煎药机等10类2278台(件)中医设备。全市县级以上医院开放中医床位占总床位数的20.8%,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77个,乡级医疗机构建立中医药综合治疗区127个,多数医疗机构能开展中医针灸、理疗、蜡疗、熏蒸、正骨、足疗、药浴、埋线、针刀(舒针、平衡针等)、火疗、藏医药等20多种适宜技术服务,使中医药服务内涵更加丰富。
 
    能力提升
 
    中医药诊疗人次大幅上升
 
    通过中医药服务基础条件的改善和中医适宜技术的大力推广,定西市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所有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开展中医药服务。陇西县、岷县、临洮县已创建为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陇西县已创建为全省中医药工作示范县,通渭县创建为全省中医药工作先进县,通渭县人民医院、临洮县人民医院创建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安定区已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初审。
 
    通过提供中医药服务,定西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各项服务指标明显提高。2014年,全市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门诊中医药诊疗人次达277.12万人次,占门诊总诊疗人次的比例由2009年的12%增长到23.43%;中医药收入占医疗总收入的比例由2009年的11.99%提高到27.49%。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