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威市凉州区中医院中药房主任李德成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7-03
    今年4月的一天,笔者在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医院遇见中药房主任李德成,他知道我对中药有研究,叫我到中药房去一下:“我有话跟你说。”因为离上班时间还早,药房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李德成拿出一袋中药饮片说:“这是某医药公司拿来的样品,你给把把关,看有没有假货。”我瞄了一眼,像是人参切的直片,拿上一片嚼嚼,感觉味特甜。我摇头说:“这人参有问题啊!”李德成认真地看着我说:“我也这么认为,这货肯定是假的,让公司的人赶快把这东西拿走,我们不能让假药害人!”
 
    李德成就是这么一个人,他当凉州区中医院的中药房主任,眼睛里容不下半点沙子。供货商送来的中药饮片,他都要一一过目,发现有问题的中药饮片,他都会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绝不会让有疑问的饮片进入药库和中药柜斗。 
 
    不做演员做药工
 
    说起李德成干上中药这一行,还有一段故事要讲。
 
    李德成出身于戏剧演员之家,父亲是一个秦腔演员,武打戏演得很好,在武威有一定的知名度。由于父亲去世早,李德成很早就响应国家的号召,成为一名下乡知识青年。1980年,国家开始为知识青年安排工作,在农村插队落户4年的李德成被分配到一家离县城较远的山区卫生院工作,开始了他认识中医中药的第一课。这时,县秦腔剧团的领导找到了他,希望他继承父亲的事业,调入剧团工作。但李德成却铁了心要在中药岗位上干一番事业,他婉言谢绝了剧团领导的好意,仍旧当他的中药调剂员。
 
    苦练药学基本功
 
    在农村卫生院工作期间,李德成学会了中药调配和炮制加工技术。工作闲暇时,他就背诵《药性歌诀四百味》和《汤头歌诀四百首》,自学《中医基础理论》。几年下来,他对常用中药性能和方剂组成竟能了然于胸。1982年,卫生院选派他到武威县卫生学校药剂专业进修学习一年。在学校里,他系统学习了中西药学的基本课程,并和同学们进制药厂、进医院制剂室亲自操作实践,熟悉了中西药学的基本技术,为今后的中药师生涯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火眼金睛库管员
 
    1984年,武威县中医院(凉州区中医院前身)成立,医院需要大批卫生技术人员,李德成被选调进了县中医院。他先后干过中药调剂、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饮片保管。 
 
    建院初期,医院只建了一栋楼房,中药库只能沿用以前的几间土平房。90年代初,医院购进的中药材都是一个个的大麻袋封装。由于库房小,品种多,装中药的麻袋包都码到房梁上去了。上百公斤重的中药饮片麻包,没有两三个精壮的小伙子去抬,是无法从垛上取下来的。保管员给中药房发药,一次几十个品种,都是一场挥汗如雨的战斗。 
 
    李德成在库房工作时,有三个不入库的原则:一是潮湿的中药材不入库,二是灰尘杂质超标的中药材不入库,三是假冒伪劣的药材坚决不入库。有人说他是火眼金睛,是个识别中药材的好把式;也有人说他是六亲不认的“黑包公”。总之,他是用职业道德这把良心之剑,守护着医院药房中的每一味中药的质量。曾有人问他把关这么严是为啥?他说药材潮湿要发霉,杂质超标库房要亏损,假冒伪劣药材是要害人命的!
 
    有一年,市场上的中药红花价格大涨,产地商人对红花进行掺假,企图谋取高额利润。一次,在某家医药公司送来的一批中药材中,红花看起来体积不大,但分量不轻,引起了李德成的高度警觉。经过仔细检查,他发现在这批红花中掺进了红色的细沙。他立即做了退货处理,并警告该公司,不得再做这种害人之事。他在中药这门行当里干工作,总是轻车熟路,没有什么能够难倒他。别人问他辨识中药有什么诀窍?他回答道,要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向书本学习。
 
    药房主任有心事
 
    2005年,医院任命李德成担任中药房主任,这一干又是十年光阴。中药房主任虽说官不算大,但事情特别多。李德成对中药调剂过程的监督非常严格,他要求每味中药饮片都要排列整齐,称量要准确,不允许粗估冒算。中药的特殊煎法如先煎、后下、烊化等,都要详细告知病人或家属。对于毒性中药他都要亲自称量,并向病人或家属叮嘱。
 
    医生开具的中医处方,有时会出现失误。为了方便病人,他经常拿着处方找开方的医生去协调和更正,从不让病人来回跑冤枉路。他的这种工作习惯,赢得了医生和患者的敬重。
 
    接近退休年龄的李德成,近来一心想培养一名中药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来接替他的主任职务。但许多年轻人却看不上中药房的这一份工作。培养中药房事业的接班人,成了李德成最大的一桩心事。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