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的同时必须治本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7-17
    “医托”由来已久,着实可恨又可恶,受骗者大多是外地或农村来的患者,因为人地两疏,求医心切,稍不注意就上了当。
 
    “医托”的社会危害不小,既损害患者切身利益,扰乱医疗市场秩序,又败坏医疗行业声誉。然而,为何“医托”现象多年来“久打不绝”,陷入“屡打屡现”的怪圈呢?究其原因,笔者以为,一方面是因为“医托”本身很狡猾,他们多以团伙的形式行骗,而且呈现出“一条龙”的发展趋势,即使被抓住,取证也比较难;另一方面,“医托”问题的处理涉及卫生、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打击难度大。
 
    “医托”纵然可恶,但若没有背后的不法医疗机构、黑心医院为其提供利益空间,也没有生长的“土壤”。“医托”乱象的背后,其实还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医疗信息的不透明,相关咨询服务的滞后,使得患者缺乏有效的就医导向,在失去判断依据之下上当。因此,这些年来“医托”一直都有其生存空间,而且愈来愈猖獗。
 
    由此看来,铲除“医托”这颗寄生在医疗体系上的“毒瘤”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仅仅依靠摧枯拉朽般的“运动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打出“组合拳”。
 
    首先,必须从严从重予以打击,决不容许各大医院周边有“医托”生存的空间;同时还要逐渐实行医院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对同谋的医疗机构进行查处。此次北京警方打击“医托”诈骗犯罪力度之大足以给各地此类执法起参考作用。
 
    其次,治标的同时必须治本,治理“医托”功夫还在“严打”之外。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想方设法让“医托”没有市场、没有获利的渠道。一方面,针对外地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各大医疗机构应当主动作为,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包括利用网络,把“门诊建在网上”,积极为外地患者释疑解惑。同时,各大医疗机构还应当将拥有专家资质的医务人员在网上公开,让患者在网上就能查询到相关专家的专业特长、资质和出诊信息,当外地患者遭遇“医托”时能够鉴别真伪,进而让那些与“医托”勾结的“伪专家”显露原形。
 
    另一方面,还应当积极寻求如何有效推进公共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只有从目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中找到、找准改革的着力点,构建起符合市场经济的医疗卫生体制,使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配置,同时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并真正落实到位,才能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如此,“医托”也就会不攻自灭。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