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懋平脉辨证体系传承七步法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8-02
以脉诊为中心,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将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将系统与随时讲授相结合,将口传笔授与执手施教相结合,将长期与分段培养相结合,将老师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将激发学生兴趣与督导学习相结合,最终使学员成为名副其实、具有思辨能力的学术继承人——
 
中医传承有三个层次:一是老师诊病经验的传承;二是老师学术思想的传承;三是老师思辨能力的传承。三个层次,依次深化升华。其中,老师思辨能力的传承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是活学活用的教学方法,是帮助学生解决一切困惑的根本,因此,也是中医传承的最高层次,是中医传承的核心和关键。
 
自古中医传承便是一大难题,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和知识迅速传给弟子,以便使学生能够初步达到思辨的最高境界,国医大师李士懋总结60多年带教实习的成功经验,形成了以脉诊为核心的独特的中医传承新方法和新模式——“平脉辨证体系传承七步法”。
 
以脉诊为中心的理论讲授
 
首先,系统讲解经典著作。李士懋不顾年高体迈,风雨无阻地在固定时间系统讲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热论》《湿热条辨》《伤寒瘟疫条辨》等经典著作。通过系统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经典著作的理解,克服了学生畏惧经典的心理,提高了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他还要求学生课后围绕经典开展学习,指定背诵内容,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并定时进行讨论和自由交流。其中,如《对薛生白<湿热病篇>第四条的认识》《杨栗山升降散源流考证》等,都是学员们听完经典理论讲课后受到启发而写的学习心得,有的还在公开杂志上发表。
 
其次,系统讲解自己的著作。由李士懋亲自系统讲解《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传授其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将其作为经典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同时,他还要求学生课后围绕《温病求索》《汗法临证发微》等著作开展学习,要求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并定时进行讨论和自由交流,如《火郁的范畴》《汗法的应用领域和方法》等,就是学员学习其相关书籍所写的心得体会。
 
最后,重点系统讲解脉学。由李士懋亲自系统讲解其《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两部著作,阐发其“脉诊三纲鼎立说”学术思想,即“脉诊辨证大纲说”“虚实脉诊大纲说”及“气血脉理大纲说”。李士懋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领会脉象讲解,以便克服学习脉诊理论的困难和畏难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为下一步随诊实践体会脉象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士懋认为,要想学好脉诊,必须要掌握脉学理论,如果连一个浮脉的脉象都说不出来,再多的临床实践也是白搭。所以,他首先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熟练背诵二十七部脉象及其主病。
 
通过对经典理论和自己著作的系统讲解,尤其是对脉学的重点系统讲解,克服了单纯讲解经典理论有些枯燥的不足,使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生动深刻,更加理论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理论的浓厚兴趣,也为临床跟诊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此外,李士懋还邀请部分国内知名专家来给学员作学术报告,以拓宽大家的思路和视野。
 
以脉诊为中心的跟师随诊
 
临床传统传承方法是学员随诊老师身旁抄方,学习老师收集四诊资料的具体方法,学习老师分析病因病机的思维方法,学习老师选药处方的独特经验。这种传承方法有很多缺陷,如果学员的中医基础功底不足,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学习的上进心和刻苦程度不足,或老师启发点化不足,就很容易导致学员跟师学习的效果不佳,甚至流于形式。
 
基于这种情况,李士懋对传统跟师抄方方法加以改进,突出手把手地传授脉诊。
 
他认为,跟师学习首先是学习四诊方法,四诊方法不能学深学透,辨证论治也就无从谈起。四诊之中,脉诊最为抽象难学,即使你把27部脉象背得滚瓜烂熟,但具体到指下切脉时,仍然是一头雾水,这不仅严重地损伤了学员学习中医的兴趣,也使学员产生了学习中医的畏难情绪,更使学员迟迟不能走进神圣的中医殿堂。
 
所以,李士懋临床带教,首先把脉诊作为重点和入手点加以带教,可谓抓住了临床带教的关键和牛鼻子。为了让学员能迅速掌握“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脉诊,在临床遇到典型脉象时,李士懋就手把手地教学员反复感知这种脉象,让学员反复体会脉位、脉体、脉力、脉率、脉律、脉幅、脉形等七要素,反复体会左右手及寸关尺脉象的异同。
 
通过活生生的具体感知,学员们对常见脉象得以迅速地体察和把握,并对以脉诊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也产生了无限兴趣和信心。
 
李士懋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兴趣,只有感兴趣才愿意学,而兴趣的产生,在于会学习、能学习和实实在在的临床效果。中医教育的危机从起点上说是学生对中医兴趣不高与信心不足的危机,所以激发学员对中医的无限热爱和培养学员的学习热忱显得非常重要。
 
李士懋以脉诊为中心的临床传承新方法和新模式,恰恰培养了学员如何学习中医,克服了学员学习中医的难点,让学员看到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的神奇效果。
 
例如,李士懋以紧脉为审证要点,用寒痉汤发汗治疗高血压;以沉缓脉为审证要点,用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法治疗高热;以尺脉沉迟无力为审证要点,用金匮肾气丸温补命门法治疗泌尿系感染;以弦细无力为审证要点,用乌梅丸温补肝阳法治疗冠心病等,均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以脉诊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的独特优势,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
 
以脉诊为中心的独立接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员基本熟悉老师以脉诊为中心的辩治方法后,李士懋就放手让学员独立接诊把脉开方。学员独立接诊时,面对患者的诸多症状和体征,必须按照李士懋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进行。
 
首先,书写以脉诊为中心的完整病历。要求学员把患者的脉象写出来,然后以脉象为中心结合其他三诊加以综合分析,最终给出患者当前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药,最后将患者病历提交给老师把关校正批改。李士懋亲自给患者切脉诊断,并对学员切脉的对错加以校正,对学生的方子勾勾画画,有添有减,批改打分,作出评语。老师在众目睽睽下批改,压力也很大,必须认真思辨——老师给学员批改打分,而患者的下次复诊用实际效果将会给老师打分。
 
以脉诊为中心的独立应诊阶段和以脉诊为中心的跟师抄方阶段有着质的不同,该阶段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老师临床诊疗的全过程,能让老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能让师生之间有效地进行互动,能让学生发现自身的差距和调整辨证论治的思维,从而能迅速地培养学员思辨的独立性。因此,该阶段学员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水平提高很快,是李士懋临床传承的核心阶段。
 
以脉诊为中心的交流诊治
 
在学员独立接诊一段时间后,由老师选择一部分基础扎实、平脉辨证水平相对较高的学员作为老师助手,由他们先对初步进入接诊的学员病历进行修改评判:即甲学员看完后,乙学员来改,丙学员再改,最后老师评判批改,指出谁对谁错。
 
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大徒弟带小徒弟,是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师生之间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尤其是能让学员之间相互切磋学习,能让学员之间找寻自身差距,进而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
 
除此之外,李士懋还选择固定时间对某些病历尤其是疑难病历进行集体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于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敢于提出和其他学员包括老师在内的不同主张和看法。通过百家争鸣式的交流,提高了学员的分辨能力,同时教学相长也促进了老师的再思考,师生都得到了启发和提高。
 
以脉诊为中心的总结整理
 
在经过两年多跟师学习后,由学员自己或自由组合撰写以下四个主题的论文和著作:
 
第一个主题是跟师学习三年记。主要写三部分内容:一是对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学了什么;二是对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用了什么;三是对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发挥了什么。通过总结整理,使传承得到深化。目前,很多学员对跟师经验进行了总结整理,如《李士懋教授应用甘露消毒丹的经验》《李士懋教授平脉巧用薛氏四号方的经验》《李士懋教授应用可保立苏汤的经验》《李士懋教授应用升降散的经验》《李士懋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李士懋教授舌诊经验》等。
 
第二个主题是传承实录百例。学员对经老师批改的诸多医案加以总结整理,分析错在哪儿,对在哪儿,病人服药后反馈的临床疗效如何,从而提高以脉诊为中心辨证论治水平。
 
第三主题是老师的学术思想研究。在老师李士懋目前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论文基础上,学员再查阅相关文献加以深入研究,对平脉辨证论治体系中的某些理论问题做专题阐发,然后提交老师进行修改。
 
第四个主题是老师的医案研究。李士懋认为,中医治疗是个体化治疗,因而医案的研究也是个案研究。个案之中,亦寓以必然,从大量个案中,总结其必然,升华为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就是对中医的传承发扬。李士懋说,《伤寒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医案集,通过大量医案发现辨证论治规律;吴鞠通从叶天士医案中,提炼出治疗温病的辨证规律,仲景、吴瑭皆为善读医案的榜样。
 
对于学员围绕上述四个主题所写的每一篇学习心得、临床体会、临床病案或学术论文,李士懋都认真朱批、圈优勘误,有的批语多达数百字。老师修改后的高质量论文,可以公开发表,可以学员间进行交流,可以上网传播,可以共同结集出版著作,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以脉诊为中心的理论再传承
 
很多学员都是陆陆续续来的,为没能赶上聆听老师李士懋讲授经典理论、《脉学心悟》《濒湖脉学解索》等课程而深感遗憾。但是让年迈的老师再重复讲解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怎么办?一个是看过去讲课的录像。另外,就是培养年青学员教师代替李老进行系统讲解。所以,李士懋就让优秀的老学员按《李士懋田淑霄医学全集》分段备课,然后在众多学员面前进行试讲。经过学员们的评判,尤其是经过老师的认可后,才能正式开讲。
 
李士懋将这一过程称为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的理论再传承。该过程给老学员和优秀学员增加了更大的压力,督促他们围绕经典和老师学术思想学深学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大批能干会说的年青中医人才。他们回到当地工作岗位后,又会将老师的学术思想进行再传播,其深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以脉诊为中心的优秀人才塑造
 
对上述六个阶段表现出来的优秀人才,帮助其制定中长期规划,要求定期回来汇报工作学习情况、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出版中医著作和发表高水平中医论文,形成长期跟踪督促检查的学术氛围。
 
中西医是在东西方文化大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必然要碰撞、交融。中医药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孕育着无穷的宝藏,亟待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揭示其奥秘,创立新的医学体系。李士懋认为,中医药现代研究具有广阔前景,意义深远,但是,必须要选择一个正确的道路方法。凡符合中医固有理论体系,对中医药发展有裨益的研究,就是有价值的研究。
 
对于上述优秀人才,一方面指导其申报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的现代研究项目,一方面让其参与到老师主持的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体系的现代研究项目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医传承教育提升到新的水平,也才能培养出一大批中医学术领军人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老师独创的以脉诊为核心的中医传承新方法和新模式——平脉辨证体系传承七步法,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培养中医人才的捷径。该法以脉诊为中心,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将系统讲授与随时讲解相结合,将口传笔授与执手施教相结合,将长期培养与分段实施相结合,将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相结合,将学生被动学习与主动学习相结合,将激发学生兴趣与督导学习相结合,最终使学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术继承人,成为具有思辨能力的学术继承人,符合现代先进理念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
 
如今,李士懋众多传承弟子医术精进,医疗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他们中有的已成为新一代名医,有的成了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有的则成了著名中医教授,而更多的,则兢兢业业地在临床第一线上独当一面。
 
桃李满天下,中医药事业后继有人,这是李士懋教授最为欣慰的事。2013年教师节,他自写一副对联:“莫道今秋教学忙,明年桃李竞芬芳”,字里行间,透着自豪与骄傲。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