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匮要略》记载最早的“人工呼吸”,到“外科鼻祖”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再到中医急救典范“凉开三宝”。在中医古籍中,发病急、病势重,用中医药治疗快速显效的案例不胜枚举。为什么现代的中医急诊却给人“急”不起来的印象,甚至往往被称为“慢郎中”。
细究其原因,约有两点。一是自现代急诊医学涌入后,中医急诊学科阵地渐失,致使中医在急重症救治方面的优势逐渐难以施展。加上现代中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的成果和疗效更突出,百姓也往往有把中医等同于“慢医”的思维误区。
如门头沟京煤医院的此例急诊病例,患者病危,家属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将其送往综合性医院接受西医急诊治疗,中医参与抢救“纯属巧合”。
事实上,急症、重症才是历代中医名家研究的重点。看似越急越重的病,中医在认证准确、用药精当的前提下,起效也会越迅速。比如严重脓毒血症在本次病例中,中医辨证为气血两燔、邪入心包、气阴两虚,就是采用清代叶天士所创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此次病案,群医束手,患者濒死,也正是通过准确的辨证施治和及时介入的针灸治疗才起效。
以上病例并非孤症,见一叶而知秋。由此可见,中医急救诊疗能力完全可洗脱“慢郎中”之嫌,如何洗脱,却仍需中医从业者们深思。
提高中医急诊水平首当其冲。应汲取历代名家在急危重症上的临证思维,将现代中医的研究重点逐渐拓展到急危重症上,以急诊为突破口进一步发展中医学术。
当然,也需对成功病例进行数据完备、记述详尽的回顾和总结。延伸中医急诊成果的推广平台,坚定中医参与急诊的信心。京煤医院与门头沟中医院“趁热打铁”举办讨论会,并由此开启了中西医交流合作计划值得借鉴。
同时,还要制定中医药急危重症治疗指南,加强中医急诊人才梯队建设,确保在危急时刻中医急诊能“急”得起来,冲得上去。
有专家说,任何一种对于中医学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辨证方法确立都根源于危急重症的治疗。在如今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背景下,中医药工作者应沉下心来,在危急重症治疗方面发挥优势,做出特色,将中医急诊成为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核心动力,让急惊风再遇不上“慢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