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需“强筋健骨”是中医医院重大利好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09-23
编者按: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首次对我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功能进行了明确定位。此文一出,激起千层浪花,分级诊疗制度将直接、深刻地改变各级医院的定位、功能、发展方向等。对于中医医院而言,分级诊疗制度将传递未来发展的哪些信号,将给医院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应该如何面对?这些都是医院管理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9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多处提及中医在推进分级诊疗中的重要作用。笔者认为中医医院参与推进分级诊疗不仅优势突出,也有利于自身发展。
 
中医医院参与分级诊疗的优势毋庸赘言。分级诊疗的难点之一就是老百姓长期养成的“大病小病都上大医院”就医习惯。由于中医“认人不认门”的特点,通过名老中医多点执业、对口帮扶、定期巡诊等方式能够比较容易地引导患者下基层。同时,以“望、闻、问、切”为基本诊疗方式的中医,有时一对桌椅、一个垫枕足矣,在缺乏昂贵大型诊疗设备的基层中医医疗机构优势明显。因此很多分级诊疗试点省市,中医都先行先试,且效果良好。
 
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分级诊疗的本质是调结构,是对医疗资源的盘活和再分配,且《意见》中不乏针对中医医疗机构的倾斜和利好政策。中医医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分级诊疗,“用好政策、用足政策”,也有利于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首先,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分级诊疗,有利于中医特色发挥,医院优势病种将更强势。《意见》明确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的功能定位,在要求城市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的同时,明确城市三级中医医院仍然要充分利用中医药(含民族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意见》也要求县级中医医院“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这无疑是对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的政策倾斜。
 
其次,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分级诊疗,也有利于解决目前各地中医医院发展不均衡问题,健全、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网。《意见》在要求“重点控制三级综合医院数量和规模”的同时明确指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及薄弱地区的中医医院应区别对待”,并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考核评价标准》中明确“试点地区30万以上人口的县至少拥有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和一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这将有利于中医基础薄弱、中医医院建设相对落后的地区尽快“迎头赶上”“填平补齐”。
 
再其次,《意见》提出要“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费用、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简、便、验、廉”是中医的特色,但长期存在的中医师收入不合理,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服务被低估的问题也在制约着中医医院的发展。推动《意见》落实,在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学中医、用中医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医医院的良性运营和发展壮大。
 
此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分级诊疗体系的基石,《意见》明确提出要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建设目标。 “整体观”“系统论”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师有着成长为“全科医生”的天然优势。中医“师带徒”的传承教育方式也有利于全科医生队伍的快速壮大。医改试点城市之一的福建省厦门市甚至推动糖尿病、高血压等领域的西医专家学习中医师承模式下社区“收徒”。
 
总之,中医医院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积极推进分级诊疗不仅优势突出,更是推动自身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医疗康复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建设,推广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等。要求到2017年乡村两级医疗机构以中医药服务为主,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同类机构之比分别达到100%、100%、85%、7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量占同类机构诊疗总量比例≥30%。
 
国务院此次发文力推分级诊疗,让基层中医药更有发展动力。首先,分级诊疗的目的就是让很多不必在大医院诊疗的病患回到基层,《意见》提出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十六字方针的目的就是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让不必要“赖在”大医院的病患回到基层诊疗。其次,随着过度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现象增多,中医药正成为很多国民诊疗的首选,“一对一”个体化诊疗正在成为人们热衷中医药的优势所在。最后,中医药体系能真正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体”效果,逐渐富裕的民众也在逐渐从治病转变到防病,中医药的“治未病”体系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高潮”效应。
 
《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与二级以上医院、慢性病医疗机构等协同,为慢性病、老年病等患者提供老年护理、家庭护理、社区护理、互助护理、家庭病床、医疗康复等服务。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逐渐推进,慢性病数量日趋递增,家庭化诊疗、中西医全方位服务成为越来越多百姓的理想诊疗方式。《意见》还明确指出,大力推进社会办医,简化个体行医准入审批程序,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就地就近为基层群众服务,并且要探索个体诊所开展签约服务。这些都是基层中医发展的有利契机,特别是要放开医保,让个体诊所也参与到医保门诊定点当中,更是对基层中医药事业的有力支持。
 
总之,此次发布的《意见》助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不仅会极大地促进基层医疗事业发展,更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中医药人要抓住这样的契机,努力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
 
信赖大医院,是当下不少人的固有思维,即便是一些疾病在社区医院就能医治,他们也依然宁愿排长队,到大医院找名医。于是,小医院鲜有人问津,大医院却人满为患。
 
与此同时,医疗机构也有着各自的压力:大医院抱怨来看病的人太多,床位紧缺;小医院抱怨医疗人才难留。但笔者认为,更大的问题在于医疗现状和医患信任度的不够,注定了很多患者会想方设法地找名医院、名科室、名医生,进而大医院有吸收更多优秀医生的需求,其中不乏来自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人才。如此一来,愈发加大资源分配的差距,导致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无进步,也让患者失去信任,进入了恶性循环。
 
现阶段,分级诊疗的实际效果尚待观察,但它的出现也让很多人看到了改变的信心。比如,其规定的首诊需要先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降低小病进大医院的报销比例等措施,必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医院的压力,减少患者负担,缓解“看病难”问题。但如业内人士所判断的,分级诊疗模式虽不失为一个治标之策,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绕不开医疗资源的分配平衡问题,且基层医院的发展,绝不单单是添置医疗设备这么简单,如何吸引合格的医疗人才到基层去,才是当务之急。
 
再者,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纽带是摆在改革面前的头等大事,而要实现医患信任,还需要卫生医疗机构多方的共同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与医疗水准,让病患主动找上门,而不是简单地将病患推入基层的医疗机构。
 
每一项新措施的实行,都会经历一个广泛适应的过程,分级诊疗亦如是。既然政府下定了决心实行,就要不断“强筋健骨”,支撑政策落实并不断完善,继而坚持做下去。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