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昨日在京召开,十一位业内专家学者出席并发表讲话,畅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对当下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激励,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诺贝尔奖是一座灯塔,屠呦呦用她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医药正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医药的魅力,让年轻的科学家看到了希望。本报记者将座谈会上专家们精彩言论摘编如下。
广大科学工作者除了分享获此殊荣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要深入贯彻李克强总理的贺信精神,学习屠呦呦教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传承和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不懈追求、甘于寂寞、刻苦钻研、严谨求真的敬业精神和高贵品质。
青蒿素的科研成果,抓住了疾病防控的需求,多学科、多机构、多领域的协同创新。科研人员通过长期扎实的积累,无不透露着他们的献身精神,并且坚持不懈的去追求。
当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按照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正在会同相关的部门深化对于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科技创新工作寄予厚望,对科技工作者也寄予厚望。
下一步,我们将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落实好。
屠呦呦教授发现青蒿素不是偶然的,中国传统医学这一宝库给了她丰厚的土壤。屠呦呦团队先后梳理古代文献和民间偏方达2000余个,屠教授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悟到煮服和高温提取会破坏青蒿的活性成分,因而重新设计了提取工艺,用乙醚在低温条件下提纯,最后通过现代科学手段获得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突破。
我们应该怀着敬畏、珍惜、尊重民族文化遗产的审慎态度,不怕艰难险阻、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严谨的科学研究工作。任何新药的研制必须以临床为导向,新药要有新疗效,只有这样新药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中医药经历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为当今生命科学前沿探索,对医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深厚的基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应把中医药的创新研究摆到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度,来推动我们国家科技的原始创新。
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应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创新研究布局,大力加强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大力加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在现代科技的前沿中,包括系统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干细胞的研究等方面,中医药都有大量的研究。
要瞄准我国的实际需求,加强开展治疗危重疾病的研究,引导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变。
青蒿素的发现,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是屠呦呦,而把这个事业做大的是一个科学家群体,我们要向老一代的科学家,向当年523团队的同志们表示真诚的敬意。屠呦呦获奖激励我们更深入地汲取中医药的精华,更大胆地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出现更多的成果,会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的新的贡献。实际上,不仅是对疟疾,对甲流、登革热、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用中医药来治疗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中医药对很多代谢性疾病、慢性疾病也有效。这些结论都有很多循证评价,在海外也发表了高层次的论文,并得到了认可。不仅如此,中医药的养生保健更是一份宝贵的经验。这些构成了李克强总理谈到的用中国式的办法解决世界医改的难题这个论断。屠呦呦说过,做研究的时候没想过要得这个奖,就想救命。这朴素的语言,激励我们瞄准攻克临床难题,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以此作为我们医学研究的目的。
我们要学习屠呦呦的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不怕把冷板凳坐穿,围绕一个固定的目标去攻关。通过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促进多元化评价和激励机制的形成,让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到科学研究事业当中,这会推动我们事业的发展。社会应给予中医药更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更多的学科加入到中医药的队伍中来,共同研究、挖掘,创造更多的成果,造福于人类。诺奖的大门已经打开了,后面会不断地有中国科学家冲击诺奖,获得诺奖。中华民族科学的春天到了。
我从屠呦呦教授这次获奖中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从大的方面来讲,是一种民族精神;从科技层面来讲,这是一种科技精神,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屠呦呦本人身上,也体现在她的整个研究团队中。
本次获奖也是对中华民族宝库——中医药的肯定。我想可能在科技界、医学界,在国家层面包括世界范围内都会对中医药有重新的认识和高度的认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历史契机来推动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屠呦呦教授的获奖提醒我们,在战略层面上,在科研设计以及团队建设方面,必须要促进多学科的交叉协作。
诺贝尔奖是一座灯塔,让年轻的科学家看到了希望,科学本无国界,知识也不分贵贱,但是在西医、西药迅猛发展的一百年,很多中国年轻人对祖先的中医药产生了怀疑,感谢屠呦呦用她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医药正名,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医药的魅力。
我们也会严把技术关卡,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用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体现了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体现了挖掘中医药宝贵财富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这是中医药走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体现了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青蒿素的发现实实在在地挽救了几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
我们应该学习屠呦呦爱国、敬业、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学习她不懈奋斗,学习她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烛光精神。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将中国带到了世界医药卫生科技领域的巅峰,我们国家在科学发展中不应淹没和否定个人的关键性作用。
对此次获奖要彰显和发挥它的意义,但又不可夸大和误读它的意义。随着我国科技发展,将来中国人必然会获得更多诺贝尔奖,但是我们的产量如何,效率如何,是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诺奖到来的时候,我们应客观、冷静地思考。
我们的科研到底从哪出发?就是要做接地气的科学。因为科学选题源于生活,解决人民生活健康问题是其根本目的。
此次获奖看似是屠呦呦及其团队的荣誉,其实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荣誉,这种荣誉会鞭策广大科研工作者,增加责任心、荣誉感,更重要的是焕发他们的使命感,做更多的事情。
创新,意义就在于做第一,诺贝尔奖的宗旨便是奖励这第一个创新成果。当前,我国经济改革以及社会改革到了关键的时刻,要创新驱动发展就是要做第一。青蒿素的科研成果,一方面是屠呦呦带领着大家看准了方向,做到了这个第一,另一方面也是看准市场所需,这是对我们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催化剂、强心针。
要借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机遇,让青年一代科研工作者看准努力的方向,把屠呦呦和她的团队这种长期沉淀、注意科学积累,严格风险的科学精神传承下去。
诺贝尔奖确实刚刚开始,希望下一代、新的一代有更多的科学家敲开诺贝尔奖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