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奖对中医研究的启示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5-10-15
青蒿素研究者屠呦呦研究员获得的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并非国人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但其影响可能非常深远。
 
一周以来,国人的热议远远超出了对胜利的欢庆,从官方到民间对这次获奖的反应和意义的解读注定会成为重要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案例。仅就中医药界而言,我们受到了如下启迪:
 
首先,独特的经验是中医学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一段简短记载,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仅仅几十个字却传递着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得出的结论。这些看似与人们通常讲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并无直接关系的经验表述也是实实在在的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看起来与系统化、理论化的诊疗经验有很大差异,却不可忽视。
 
当然,要发现这些经验的价值,还要有屠呦呦研究员的敏锐、独到的眼光。有了这样的基础,进而基于特定认识方式的、极具中国特色的体系化的中医药学实践成就必定会得到更为普遍的尊重和认同。顺便说,重实际的经验而不过于偏重先验的理念是最接地气的选择。
 
其次,从具体的科学问题入手确定合理的目标导向。
 
一种明确的、危害严重的难治性重大疾病,一个明确的寻求有效治疗药物的主攻方向,一笔庞大的可发掘研究资源,是青蒿素研究成功的坚实基础。
 
中医学的体系如此庞大,寻求推进乃至突破只能从具体的问题入手。先进的理念必须能够引出好的科学问题,要为提高临床疗效服务,要从有真疗效的具体课题开始。
 
第三,有好的问题才有好的方法。
 
由于生命现象的复杂,也由于中医学认识方式的独特,加上长期以来中医药学研究的某些困惑,业内人士对中医药学研究方法的创新有着不同寻常的期待,以至于由于方法上的趋新而忽视了对青蒿素、活血化瘀、通里攻下治疗急腹症等重要研究成果的方法学意义的借鉴,甚至在强调复杂性研究的同时对所谓还原分析、线性分析的方法有意无意地轻视,而不断地强调构建某种尚不存在的体系。
 
一个人若没有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就意味着思维的钝化。遇到了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思考,善于抓住问题,并一追到底,这是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际上,好的研究方法与好的研究课题是紧密相连的,只有提出真实而有意义的具体问题才可能带来方法上的创新。
 
简而言之,文化只能是背景,理念只能是导向,有真问题才可能找到好方法,有好方法才可以期待大成果,青蒿素启示的方法学意义并非唯一,但事关重大。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