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未生于轩岐世家,其祖父秦笛桥,名乃歌,号又词,是清代末年的江南才子,以文著名,曾著有《玉瓶花馆丛稿》《俞曲园医学笔记》等。医术亦精,秦伯未说,其祖父是“工诗古文辞,以余事攻医,活人甚众”。所以,在秦伯未编纂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一书中,曾选辑笛桥先生的医案31例(全部登载于本书第五部分“秦伯未医案讲习录”中,作为附篇)。
秦伯未的父亲识医学、不业医,不幸在秦伯未16岁时去世。
秦伯未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有深厚的古文功底。髻龄即博览医书,自承家学, 1920年拜师于孟河学派大师丁甘仁门下,后成为丁氏弟子中的佼佼者。
新中国成立后秦伯未在上海第十一医院工作。1953年,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郭子化先生,代表部领导到秦伯未家做工作,请他到卫生部任中医顾问,秦伯未因久居南方不愿北上,郭子化副部长几乎每天晚上都到家做说服工作。组织的信任,领导的说服,秦伯未只好答应下来。到北京后住在鼓楼西大街卫生部宿舍。
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在东直门海运仓正式成立,为在学院任教及在学院附属医院工作方便之故,遂由卫生部宿舍搬到东直门内的学院宿舍,即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北门向西五六十米左右的地方。其夫人随之来京后,在街道工作,到1959年,卫生部领导与她谈话:“为了秦伯未更好地工作,照顾好秦伯未的生活和身体就是你的工作。”从此,她辞退了街道工作,一直为秦伯未料理家务,照顾秦伯未的日常生活。
1956年,在全国第二届政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秦伯未被增补为特邀政协委员。
1956年8月18日,由谢继萍、赵树屏介绍,加入了中国农工民主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上郑重地写道:中国农工民主党以团结和改造知识分子为特定任务,并以医药卫生人员为工作重点,这是最符合我的要求和目的的。因此,我听了周总理“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决心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1963年3月4日,北京中医学会举行宴会欢迎来京参加中医研究院工作的名老中医,秦伯未即兴作诗一首:
祖国相召唤,欣然来古京。
一时逢盛会,四座皆知名。
赵董推先觉,袁施属老成。
举杯无限意,期待展平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