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筋 轶筋 跌筋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6-03-11
“溢筋”一说,见于《神农本草经》。文谓:“竹叶,味苦,平。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神农本草经》今不存,文出《证类本草》。下同)其中的“溢筋急”之语颇为费解。后世多种中药书或收载中药的类书都保留本条原貌,因而也不能提示应该如何理解。当代中医古籍整理者都不予注释;在断句上,则分别有:“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几种不同断法。
 
2011年10月14日的《中国中医药报》载杨道海等著《“溢筋急”考》一文,提出“溢筋急”当为“血溢筋急”。其主要根据,一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有“民病血溢”之语例,二是补“血”字后“血溢”与“筋急”对仗,三是根据多种中药书记载,竹叶确有止血之功。但是,这些根据都比较间接,不具备太大的力度。况且,在《本草经集注》竹叶条下辖的“皮筎”,其主治为“主呕啘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溢筋”,此“溢筋”不能解释为“血溢筋急”脱落了两个字吧。
 
那么“溢筋”究竟是何义呢?如果我们费点事查一查《神农本草经》中所有写作“×筋”的例子,就会发现还有写作“轶筋”的。文谓:“蛞蝓,味咸,寒。主贼风㖞僻,轶筋及脱肛,惊痫挛缩。”“轶”与“溢”,古音、今音并同,所以例得通用。《汉书·地理志上》:“入于河,轶为荥。”颜师古注:“轶,与溢同。”而《书·禹贡》正作“溢为荥”。(《禹贡》古本或作“泆”。21nx.com《说文》段注谓:“卫包改《禹贡》之‘泆’为‘溢’。浅人以满释之。固可叹矣。”)不过,《说文》:“轶,车相出也。”即指超车,引申之,常用义为超出,这样,写成“轶筋”也不太好理解。
 
《神农本草经》还有两条作“跌筋”的。女萎条:“女萎,味甘平,主中风暴热,不能动摇,跌筋结肉诸不足。”营实条:“营实,味酸,温,主痈疽恶疮,结肉跌筋,败疮热气,阴蚀不瘳,利关节。”《说文》:“跌,踼(tànɡ)也。从足失聲。一曰越也。”“踼”,也是跌倒之义,按“跌”字这一常用义来理解“跌筋”,也还是不好懂。不过,“一曰越也”,这一句却有深意。
 
今考,蛞蝓条的“轶筋”,《大观本草》作“胅”。《说文》:“胅(dié),骨差也。从肉失声,读与跌同。”段注:“谓骨节差忒不相值,故胅出也。苏林汉书注云:‘窅胅,窅谓入,胅谓出。’尔雅注云:‘胅起高二尺许。’《山海经·结匈国》注云:‘臆前胅出如人结喉。’……窅胅,《仓颉篇》作‘容胅’。葛洪《字苑》作‘凹凸’。今俗通用作‘坳突’。从肉,失声,读若跌同。踒跌者骨多差,音义皆同。”
 
这样综合一下就可以理解了。车辆超出曰“轶”,骨头突出曰“胅”,步履不正、一脚越出曰“跌”。那么,轶筋、胅筋、跌筋,都是指筋肉伤损错位甚或突出。“溢筋”亦当如此。马继兴先生《神农本草经辑注》蛞蝓条亦表示了类似的看法。
 
溢筋,倒之则为“筋溢”。《本草经集注·败蒲席》:“败蒲席,平。主筋溢恶疮。”掌禹锡引《药性论》云:“败蒲席亦可单用。主破血。从高坠下,损瘀在腹刺痛,此蒲合卧破败者良。”陈藏器注云:“编荐索,主霍乱转筋。”《外台秘要》:“治坠下血在腹肚。取蒲灰二钱,酒服。”损瘀在腹刺痛、转筋、坠下血在腹肚,都是筋肉错位损伤的具体表现。又,《本草衍义》:“木瓜……此物入肝,故益筋与血病、腰肾脚膝无力,此物不可阙也。”筋尚可益,血病不能益,此“益筋”亦当为“溢筋”。(沈澍农)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