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好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当然重要,但必须明确“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最大优势和基本特色。
•县级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首要工作是办好县中医院。政府对公立综合医院和公立中医院至少应一视同仁,而不能怠慢中医院。
近几年来,浙江中医药事业发展很快,目前全省三级中医院36家,数量居全国各省之首。87%的县级中医院改善硬件和软件条件后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以上。但另一方面,浙江省内中医发展不均衡,部分公立医院未将“中西医并重”方针落实到位。
今年浙江“两会”上一位省人大代表的提案是《关于依法规范“县县建好一所中医院”的建议》。他认为,浙江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今天,基层还存在着“马路医院”“弄堂医院”等,这些中医院不仅与同级县人民医院相比,实力上天壤之别,甚至还不如当地一个标准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的硬件条件。
目前,浙江省已将发展中医药事业列入省政府战略,要求每个县重点建设好一所县级中医院,其基本原则为坚持政府主导,强化县级中医院的公立公益性质,明确政府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责任,发挥县级中医院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的龙头地位。同时,浙江省从2013年起3年内投入110亿元组织实施《浙江省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规划》,对县级中医院标准化建设用地、建筑面积、医院床位、医疗设备和中医药人员占比、中医特色专科、门诊及住院“中治率”等8项关键指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浙江省对扶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政策思路清晰,保障举措有力。从整体上看,浙江的县域中医院建设已迈上了快车道。
中医院西医院
扶持政策应一碗水端平
但是,部分县级中医院的落后现象依然存在。对综合性医院和中医医院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一头重、一头轻”,严重制约了中医院的健康、协调发展。
记者去年在浙江省东部,某经济发达地市发现,一方面,财政投入巨资使得一座又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拔地而起;而另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该市中医院办公条件仍旧十分落后。场地狭小、用房陈旧、医疗设备简陋。好在最近传来喜讯,该市已开始启动中医院改扩建工程。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中医药事业建设,反复强调贯彻“中西医并重”方针。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对中医院,在投入上予以倾斜。”
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县(市、区),对中医院的投入并不十分理想。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中西医并重”就是要中西医“半斤八两”,对中医院和综合性医院扶持发展至少应一碗水端平。
其实,建设好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等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固然重要,但必须明确“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最大优势和基本特色,因此,对“中西医并重”不能讲空话、套话而应成为实话,真正体现出“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要求。
好在,这一现象正在得到缓解,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重视中医院建设。
如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县里为其划拨土地60亩,财政投入数亿元,建成了该县首家三级乙等医院。
庆元县地处浙西南,属于经济欠发地区,该县财政对卫生事业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为新建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分别全额拨款8000万元、5000万元。如今,庆元县中医院的硬件条件在浙南丽水地区9县区中首屈一指,促使中医院服务量连年猛增。
县级中医院
应均衡发展突出特色
浙江省有不少地方的中医院是在当地人民医院旧址上改扩建的。这些县域通过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布局,采取异地新建人民医院,原址让给中医院的办法,使得新建的人民医院有档次,有规模,而旧址被划归中医院后,要么原封不动,要么进行改造。
业内人士指出,中医院需要有中医药文化氛围和特色,中医院和综合医院不能“一张面孔”,中医院的科室设置和布局与综合医院不该同样。
“老大穿过的衣服老二穿”不仅衣服旧了而且大多不合身。业内人士坦言,中医院使用综合医院的楼宇,如何更好突出中医药特色,这些问题政府应该关注并研究。
今年浙江省“两会”期间,召开了“浙江政协·民生论坛”,政协委员围绕“发展浙江中医药产业”这一主题,纷纷建言献策。
委员们认为,个别县中医院的落后情况,不利于全省中医药事业均衡发展。县级政府应当切实加强县域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首要工作是办好县级中医院。政府对公立综合医院和公立中医院应一视同仁,而不能“怠慢”中医院的发展。(章关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