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欲出,顺病势而为之,四两拨千斤;病膏肓,挽狂澜于既倒,重剂起沉疴。
•留白,是艺术,也是智慧,方寸之地彰显天地之阔。在治疗上,留白法,就是启动程序,点到为止,给“体内大药”的发挥,留以充分的空间。
总 括
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参透病机,把握机关。一帖病动,四两拨千。一症一药,一病一单,一证一方,药必精专。共性为基,个性体现。急病大治,退兵不难,慢病小治,层层剥茧。未病早调,发于机先。毒剧烈药,撼动即减。君臣佐使,章法井然。小方单刀,大方军团。单病单方,合病合嵌。
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是重要的治则。它的指导思想是给邪出路,顺势而为;它的疗效特点是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应用之前提,是对病位、病势的准确把握。邪欲表者,汗之;邪欲下者,下之;邪居半表半里者,分消走势。然临证,常见有表证而无表邪,有里证而无里邪之假象,徒发其表或徒泄其里,反误病情,尤当慎辨。
邪欲出,顺病势而为之,四两拨千斤;病膏肓,挽狂澜于既倒,重剂起沉疴。
病在势上,必待其衰,方可攻之(所谓“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见于《孙子·军争篇》)。然亦有例外,即手中有特效之药,药力十倍于病,则无须多虑,大举歼之可也。
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是运用“四两拨千斤”的诀窍,而准确地判断病势,是决定方药用量之关键。
病,有因有态有势。祛其因者,为治本;控其态者,为治标;顺其势者,为治巧。病欲外,以辛散驱之;病欲下,以通利引之;病欲吐,以酸苦涌之;病欲潜,以扶正托之;病欲溃,以攻击追之。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方可事半功倍。反之,则成乱局,甚至难以把控。
病势,是决定用哪类药的依据。凡病势向外、向上者,或病从表入里,邪伏而不动,需引动伏邪者,皆可考虑风药。
蓄势,是渐变的过程,有时看起来很缓慢。此时的治疗,医和患都必须有足够的耐心。犹如冲浪,必待时而起。
四两拨千斤
怎样理解“四两拨千斤”?仝小林教授认为一种是顺势,病欲出,或向外,或向上,或向下,顺势而为;一种是正气稍亏,轻补,给点阳光即灿烂;还有就是和法,正邪交争,不分胜负。凡此种种,病似重,四两可拨千斤。四两拨千斤的机理,一是借力打力,顺势而为;二是抓住要害,牵动病的“牛鼻子”;三是切中病机,手段方法得当。但当一个天平已经严重倾斜时,“四两”只是“四两”,非“重剂”是断难拨“千斤”的。“四两”和“重剂”都在“准”的前提下,一个强调“巧”,一个强调“狠”,各有其用,不可偏废。
四两之病,千斤之证,找准病根,把握机关,以“四两拨千斤”,巧力也;倘若千斤之病,千斤之证,以四两之力拨之,杯水车薪,足成偾事,必定“重剂起沉疴”。当下,会用重剂起沉疴者不多,以至中医在急危重症面前,常常显得力不从心,阵地逐年缩小。“四两”“重剂”都重要,两手都要硬。
治病,撬动的支点很重要。找不准,力矩太长,空使蛮劲。仝小林教授常拿“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来做比喻。蝉,是第一个层次;螳螂,是第二个层次;黄雀呢?第三个层次。后面还有,一个小孩子,拿了一个弹弓子,瞄准了黄雀……为什么说,看同一个病人,十个中医,能开出十个方子?因为看的是不同层面。从哪儿撬动?这便体现出水平。为什么有的四两可拨千斤?因为力矩短,找准了支点。选准支点,四两可以拨千斤;只靠蛮劲,重剂亦难起沉疴。故辨证在于一个准字,用药在于一个巧字。
四两拨千斤,是真四两,假千斤。真四两,指正气与邪气只差“四两”。假千斤,指貌似病重,其实不重。譬如秤之两盘,邪气“千斤”,正气“999.6斤”,虽只差四两,但秤盘最终导向邪气一方。此时只需“四两”药力,即可拨千斤。如重症感冒,正气已将邪气逼至体表,上焦如羽之药稍助正气,则一汗而解。
急病策略
鲸吞,大小合适,速战速决,一步到位。在治疗,鲸吞法,就是大刀阔斧,斩关夺隘,一鼓作气,鸣金收兵。常用于正气尚足,病势初萌,速效短程。
进逼,就是向目标步步逼近。在治疗,进逼法,就是层层围堵,不留缝隙,步步为营。
对危急重症的用量策略:首剂加倍;多次分服;中病即减或中病即止;脾胃弱者,小量多次分服;小效加量,大效递减等手法;先汤后丸。
治急病如草原猎鹰捕狼,利爪一击致命,绝无反扑之机;治难病如比特攻击藏獒,胶着坚持取胜,要在始终压退。由是观之,治急症手软,常缺底气;治难病不韧,多缘乏谋。
慢病策略
慢病,就是很难一时治愈,病程较长或终身难愈的疾病,我们把它称作慢病。
现代的慢病、老年病,常需慢调。慢调的要点有三:一是宜用“围方”,即大包围,针对多系统、多疾病、多层面;二是剂型上,宜选用丸散膏丹;三是宜守法守方,采用蚕食策略。
慢病之治,必找到蛇头,瞄准七寸。出手迅捷,病有起色,建立信心。乘胜追击,咬住青山不放松。慢病之治,需初治时,透彻分析,告之战略,建其信任,坚其信念。病人不信,则药难为功。慢病之治,若遇一时不可逾越之难点,可绕路先行。毁其城池,抽其筋骨,促其坍塌。慢病之治,需先调理脾胃,培育胃气,磨刀不误砍柴工。慢病之治,必先预热,逐步渗透,润物细无声。慢病之治,必找到支点,牵一发而全身动。
慢病蚕食法:蚕食,张口虽小,昼夜不停,逐步削噬。在治疗,蚕食法,就是不求一日千里,但求日日进步。常用于慢病、老年病,针对多系统、多脏器、多层面的复杂疾病,而采用小剂量、广覆盖、多靶点、长疗程的手法。
慢病,常常有痰湿浊瘀毒等病理产物,成为加重疾病的第二病因。从清理病理产物入手,可为本病治疗扫清障碍。
慢病剂型:慢病初治,仍宜汤药,先见动静,再改丸散。
慢病用量策略:慢病,起效、显效时间与病程之间,有一种对应关系,仝小林教授称之为“慢病效阈”。在“阈”的范围内,通过剂量调整,可适当“提速”。但剂量过大,反而可能“减速”。何也?坚冰欲速化,过热反激,欲速则不达,过犹不及也。慢病他医久治不效,或查辨证之误,或思用量不及,或验服药之真,或审患者之诚,随情调整。
久病多虚,峻补不若缓补;久病入络,短治不若长治;久病致变,治变不若防变。不求一蹴而就,但求日日见功。不求立竿见影,但求累积获效。21nx.com
我们医生,往往只关注病人躯体的疾病。实际上,许多躯体疾病,是由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引起的。尤其是现代社会,过快的节奏、过大的精神压力及家庭子女等问题,常常成为重要的病因。审因论治,才有可能取得疗效。多关注病人的精神家园,多给予一些关爱,有时会胜过药物百倍。慢病的康复,最要紧的是心情,最靠谱的是亲情。欲使小儿安,三分饥饿七分寒;欲使老人安,三分呵护七分伴。
老年病策略
中医辨识疾病和治疗疾病,都是围绕平衡和中庸而展开的。在生理性平衡无法恢复时,则最大限度地去实现病理状态下的平衡,使病人的受益最大化。老年病、慢病的治疗理念尤其如此。
中医防治老年病之追求,是颐养天年。
灰 治
灰治,即中庸之治。凡病,白治不妥,黑治亦不妥,两难之时,宜选择灰治。白与黑,即两种截然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肿瘤,或手术(白),或化放疗(黑),此为常规治疗。但有些肿瘤,如转移或年事已高,黑白均不宜,则采取中医保守治疗(灰)。
留 白
如何防治体内的“病虫害”?我们想一想对身体的哪些症状,可以不去管它,让它起到对人体的保护作用。如抽烟人的咳嗽,感冒后的发烧,皮肤病人的脚气等等。临床常见到脚气病人,只要一去治它,脚气暂时好了,皮肤的其他部位就会出问题。所以,仝小林教授建议索性给真菌一块栖息之地,在脚上总比在其他部位好。又比如针对感染,我们用大量的抗生素,用最高级的,对“敌人”斩尽杀绝。类似的治疗策略,是否很值得我们去思索?许多疾病的治疗,可能就是我们的治疗策略出了问题。
《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无毒,还要留一分,给机体自己康复。这里面,不仅仅是医术、医技层面的问题,还是医道层面的问题,是哲学的问题。凡事,要留有余地。艺术上叫留白。太满,就不美了。
留白,是艺术,也是智慧,方寸之地彰显天地之阔。在治疗上,留白法,就是启动程序,点到为止,给“体内大药”的发挥,留以充分的空间。
疾病画像
疾病画像,是医生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步骤。一个清晰的画像,可以把疾病的因果关系、证候特征、时空定位和可能撬动的支点,展示的一览无余。
仝小林教授常喜欢看病时给疾病画像,如病与病之间的时空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治疗的阶段步骤等。分析的越透彻,治疗的把握性就越大。反之,把握性就差。对疾病认识和把握的程度,决定了疗效。 (沈仕伟 刘文科 于晓彤 周毅德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