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类对回归自然的渴求,绿色医学已是千呼万唤。数百年来,中国人不断地将源于自然的中医药带往了世界各地,靠着实实在在的疗效,已在上百个国家生根发芽,正呈现勃勃生机。护佑华夏5000年的中医药,正吸引着来自世界的目光。但中医药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我们的观念认识、传播方式等存在诸多误区,这必然滞缓甚至阻碍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全美中医药学会田海河会长以历史的自觉和担当,指出当前中医药国际化的十大核心问题,并逐一解析,值得我们深思。
大树分割线
据统计,目前中医针灸已经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 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近期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中医的计划,促使中医走向世界和国际接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但怎么才能切实有效实现这个目标,不走或少走弯路呢?如不了解国外的具体情况,一厢情愿用惯性思维去推动中医走出去,这样的接轨可能达不到理想的目的。
下面用我们在国外工作生活近20年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观点,希望对国内决策者在制定海外发展中医政策时能有些帮助和借鉴。
误区1:
中国是中医针灸的发源地,我们的标准就是世界的标准,应让世界适应我们,输出我们的标准直接铺轨就好。
分析1:
中医针灸的确主要来自中国, 但它来到国外后和当地的文化、语言、人种、体质、气候环境等都已经做了相应调整,进行了改进,增加新特点,形成了具有所在国特色中医针灸学,所以在制定国际标准时必须要把这些反映出来, 否则中国自己制定的所谓国际标准不会被国际上认可, 接下来推广必然会遇到阻力。就像中国的高铁一样,技术绝对世界领先,但要去别的国家铺轨,首先要考察好当地的政策、法规、国情和需求等,否则你想铺,也铺不了,勉强铺了也没人用。我们不能不承认国外在某些地方已经超越了国内标准,如洁针技术的操作规范,轻刺激无痛进针法,隐私权保护法案,继续教育及考试执照制度等,都应该可以学习借鉴,知彼知己,取长补短,接轨和铺轨并行,我们中国的标准才能成为世界的标准。
误区2:
中国在国内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在中医和针灸上,很多科研成果应该可以直接推广到国外去了。
分析2:
国富民强,资金雄厚,投入到中医药针灸研究方面的经费也相应的增加,这的确是好事。但事与愿违的是,国内的科研方法设计、疗效评定标准、科学态度的严谨性、科研论文的国际认证等级等方面远远达不到国际认可的水平,花了巨额经费最后只成为某些人晋职、评奖之用而已,这些成果没有多大的临床和科研利用价值。更不会被国外引用作为支持中医针灸的科学基础。相对而言,国外操纵的一些研究机构拿到了一些经费搞针灸科研,抑或中医针灸技术水平太低,或方法不当,甚或别有用心,得出的结果往往是在否定针灸的真正疗效,诋毁中医,有的还发表在高端杂志上对中医针灸的副面影响让人气愤,国外中医人在奋力反击,但力量微乎其微。现实是针灸医生大多个体作业,很少有时间精力申请科研经费去参与真正的针灸实验研究工作去,国内国外科研方面联手仍是一个鸿沟,国内的科研经费到不了国外,一直纳闷为什么国家可以播出大量经费支持国际上孔院发展,但从没有见到国家拿出一点经费支持国外针灸科研的呢?其实中医针灸这种方式比单纯的文化输出要更容易被接受的多。我们希望能看到懂得在国外做中医针灸科研的有志之士也参与到国内项目中去。这个问题解决好,才能充分利用国内外各自的优势,把中医针灸科研协作搞上去,为临床打下基础才是正确的努力目标。
误区3:
中、西药联用以取得最佳效果,故而出口的中药可以掺加西药成分。中药产品在国外通过了II 期临床试验,再经过III期就可以在国外拿到批文成新药了。
分析3:
国内中医学院毕业生都经历了中,西两套系统的训练,对中西医诊断都了如指掌,中西药也常常联用,有的药厂做成的中成药也有许多包含了西药成分,这在国内再常见不过了。但这在国外目前还绝对行不通,中西医执业范围有严格的限定,针灸医生没有权利开处方药,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绝对禁止。国内国家主管部门可以用行政命令保护一些绝密处方不对外公开,但在国外,如美国的FDA有权对中药产品进行详细调查,任何有毒副反应的成分,含西药成分的中药都会被禁止出售,因为中药在美国不属药品,只是食品补充剂,必须完全安全才能放行。中药就是中药,和西药不能混杂,即使是非处方的西药也不行,这个原则必须遵守,而且组成成分必须明确告知公众,也不可宣传其治疗作用,中药的使用仍在灰色地带中。
中药产品经过临床试验进入药物审批程序,看似中药进军国外市场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们也需要为之欢呼雀跃。其实静下心来想想,这事对中医的发展真的起到了那么大的好影响吗?抛开花费了巨额资金不说,成为新药以后中药品种就是处方药,只有具有西医医生资格的人才能使用,但到底多少西医会用这个变种的中药呢?即使西医开了这种药,中医能得到什么褒奖吗?没有中医理论指导,中药西用,也不能再称是中药了,出了问题还不是给中医中药抹黑吗?更严重的问题是,既然中药变成了处方药,所有的中医师就自动丧失了这个中药的使用权,中药不能被中医人使用了,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尴尬处境呢?是该欢欣,还是悲哀呢?
误区4:
我们使中医走出去,就是要和国外名牌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那才显示高水平的对等对接。
分析4:
和国外名牌大学签订合作协议的确很是风光,但细细想想,他们的人对中医了解多少?他们愿为中医付出多少?这样的合作要取得什么样的目标?即使定了目标,可行性如何?长远结果又靠谁来实行?了解祖国文化的校友不依靠,懂得针灸诊所经营的医生不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在国外开办中医学院的校长不依靠,只因为这些人没有在名牌大学任职执教,合作也太不风光,成不了什么气候,不屑一顾。其实这些人当中有很多早年毕业的名师之后,怀揣着祖国的重托,恩师的教诲来到海外弘扬中医,他们不乏很多学有所成的临床、教育、科研方面的学术精英,同时拳拳的爱国赤子之心,浓浓的中医针灸情结,使他们自觉无怨地担当起了很多承前启后的历史重担。如果接轨决策只重所谓的高端,日久这些热情的校友们的心会被逐渐冷落,大家也不会再积极参与,变得只能冷眼旁观,合作项目成败与我何干?所以确定与谁合作,主要依靠谁去实现海外合作项目应该搞清楚,把握好,任何好高骛远不切合实际的合作项目应该谨慎从之。
误区5:
中国国内的中医针灸才是最地道、水平最高的,国外中医的都不行,只能在国内中医学习才对。
分析5:
中医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加上国内病人多,应该可以造就很多高水平的中医医生出来。但西医传入后,国内中医西化严重,纯粹的好中医越来越少,很多是力拼西医知识、做科研、发论文的专家。相对而言,国外因为执业范围的限制,迫使他们必须走纯中医的道路,重温经典,广泛学习,到处取经,提高医技,加之外国病人认为中医针灸是洋玩意(外国人也崇洋媚外),什么病症都想试试中医针灸,使得国外看到的病症比国内的针灸适应证广泛的多。再加上很多从国内来国外发展的诸多高学历名师之后学有所成的精英们,凭借师承亲授,结合既往的学识和长期在国外行医积累的经验,有的人已远远超过国内同辈的中医针灸水平。其实国外中医人由于长时间生活工作在海外,更了解所在国的风土人情、疾病特点,懂得如何更恰当的处理这些病症,如果完全用国内的开药扎针方式为人治病,在国外是行不通的,病人不会接受。所以学习这些人的经验,灵机活法,适当变通,这会是国内机构向海外发展,拓展国际中医市场的明智之举。
误区6:
国外中医教育机构规模小、质量低,与国内正规中医院校根本无法相比,国外的毕业生肯定不如国内的。
分析6:
国外和国内高等中医高校教育相比,无论建筑、设备、师资、经费、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这是必须承认的。但也不可小看它,因为国外中医教育多属民办,硬件设施包括流动资金比较欠缺,所以规模较小,现在中医在国外尚不是主流医学,学习的人自然不多,就像中餐再好,在国外吃中餐的人仍是少数,这样自然运作起来比较困难,所有这些限制使得师资的聘用不能满意,有的教师要担任几门课程,甚或不是自己专长的课程,但这些老师都很尽力(注: 大部分国外的中医学院,中国老师都是中流砥柱),把传播中医当成一个使命,因为他们热爱中医,热爱中华文化,爱学生、爱病人,有责任感,这其中不乏临床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博士专家们,很多还是国内泰斗名家,国医大师之高徒。学生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对中医经典、术语含义的理解有些困难,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的深入学习,但刻苦勤奋能补拙。学生学习虽是3~4年制,但都需要有之前预科的学习,既往的跨学科经历使得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中医,很容易会产生新的火花。还因为大部分都是成人学生,背着经济负担读书,他们普遍具有学习热情和动力,这应该是国内年轻大学生学习的榜样。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学有所成的毕业生也比比皆是。他们知道毕业后面对的是真病人,西医治不好的棘手病例,如学不好,生活不但会没有保障,甚至连学生贷款都还不上,所以这样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我们都教过国内和国外的学生,相比而言,国外的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优势。
误区7:
针灸是中医的一部分,把针灸和中医并列是荒唐可笑的说法。
分析7:
没错,是凡学过中医的人都认可,中医是一个大概念,中药、针灸、推拿等都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原因,国外是首先认识针灸的,误认为针灸就是中国医学,对其他疗法缺乏认知,不接受甚或抵制。早期从国内来的同道们采用委曲求全的折中方案,以针带药,在病人接受针灸治疗后,再慢慢的普及宣传中医的其他组成部分,进而达到让外国人全面认知中医的阶段。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请先接受这个现状,再慢慢地改变现状,回归针灸和中医的隶属关系,而不是把针灸和中医相提并论,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同时需要我们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去完成。
误区8:
什么是“东方医学”?我们不喜欢、不接受,中华民族的东西,只能叫中医才行。
分析8:
东方是相对西方而言的,泛指包括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 由于我们国家以前出国做中医的人较少,而日、韩、越等国在看到针灸在国外的形势后,变通改变了一下中国传统针灸方法,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日、韩、越式针灸方法,由于他们不愿承认是中国的针灸,所以提出“东方医学”的概念。我们为了团结更多的人一起向西方宣传东方文化,就延用了“东方医学”的名词,没有必要和他们在文字名称上非要比个高低不可,其实聪明的外国人都知道要找好的中医针灸师只有中国来的才最为正宗。总之,“东方医学”的名称只是一个时代的过渡产物,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强盛,国内和海外中医人一起努力,这个名称也会很快改变的。
误区9:
少数出国讲课的专家、教授大谈中医疗效,有秘方、绝技却“秘而不宣”,讲病例时随意泄露患者信息。
分析9:
有的单位派出专家教授进行讲学交流时,出现夸夸其谈,避重就轻,不传授真知识的情况,中国听众一般还不去深究,但老外学员一定会刨根问底,你说了有真东西就得讲出来,说是秘方不想传也不行,否则就是愚弄听众,骗取钱财,学生可以把老师当场轰下台。 另外需要提醒应该保护病人隐私,不可随意暴露病人的姓名、身份、照片(尤其是脸部),这些细节都应注意到,否则会麻烦缠身。另外, 一些特殊疗法,危险技法,超出所在国家和州立法范围的东西不要越轨,国内常用的如针刀、埋线、割治,直接瘢痕灸等在国外很多地方是不允许的,至少目前是这样的。总之,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尤为重要。
误区10:
在国外,针灸结合现代医学,冲破了落后的中医针灸经络理论的束缚,发展了新针疗法,丰富了针灸的内涵,是针灸史上的革命,值得国内同道学习借鉴,并应该帮着引进推广。同时这也标志着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使用针灸,是件大好事!
分析10:
中医在国外历经风雨坎坷,终于见到了一线曙光,在机遇的同时,挑战也应运而生。很多其他行业看到了针灸的确切疗效和生命力,以及它可以带来的商机,开始觊觎针灸市场,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国外很多地方都建立了考试和执照制度,以确保公众的安全。但其他行业的有些人试图绕过这个规矩,不去系统学习中医针灸,而想用极少的时间周末培训走捷径,如现在美国的所谓“干针疗法”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更有甚者,他们源于针灸,但又要否定是针灸,强调说与中国的针灸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典型的去中国化,去针灸化的窃贼行为。国内不明真相的人认为国外更多的人开始做针灸了,这是针灸被更广泛接受的象征,是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而且当国外一些理疗师被所在地方法庭宣布为非法后,他们却跑来国内办班宣传所谓的新针疗法,其实他们早已准备策划和针灸划清界限,不承认干针与中国的传统针灸有任何关系,这一点国内中医界需要警醒!
结语分割线
中医是中国的,中医也是世界的,中医要走出国门为世界人民服务,如方向正确,容易被广泛的接受和认可,和国际顺利接轨,同时海外同仁也帮着铺轨,起到了向世界弘扬中医的良好作用。如闯入误区,会经历坎坷挫折,甚或磨难,事倍功半。希望本文能对拓展中医针灸国际市场的决策者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少走或不走弯路。愿海内外中医同仁齐心合力,发挥各自的优势,互惠互补,开创世界中医针灸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