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行圆运动”再论“肝为五脏之贼”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2-13
清代李冠仙于《知医必辨·论肝气》 中指出: “人 之五脏, 惟肝易动难静。 其他脏有病, 不过自病⋯⋯ 惟肝一病, 延及他脏” , 清代魏之秀于《续名医类 案 ·疡症》进一步指出: “肝为万病之贼, 殆以生杀之 柄不可操之人耳” ; 现代著名中医岳美中结合临床实 践认为: “中医之肝, 病理纷繁, 临床所见杂病因肝 致病者十居六七” [1] 。 古今医家对肝脏的病理论述较 多, 有 “肝为五脏之贼” 之说。

肝为五脏之贼

《素问·阴阳类论》指出: “春甲乙青, 中主肝, 治 七十二日, 是脉之主时, 臣以其脏最贵” , 清代周学海 于《读医随笔·卷四》中指出: “肝者, 贯阴阳, 统气血, 居贞元之间, 握升降之枢者也” 。 生理状态下的 肝, 通贯阴阳, 总统气血, 斡旋枢机; 肝木之气敷和, 则心火之气宣通、 脾土之气运化、 肺金之气收敛、 肾 水之气封藏, “五脏以肝为贵” 。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 “风者, 百病之始 也” ; 清代黄元御于《四圣心源·六气解》中指出: “风木者, 五脏之贼, 百病之长。 凡病之起, 无不因 于木气之郁” ; 清代张璐之 《张氏医通 ·卷十二》 亦指 出: “肝藏升发之气, 生气旺则五脏环周, 生气阻则 五脏留著” , 肝为风木之脏, 内寄相火, 易动难静; 肝 脏有病, 除自伤本脏外, 上冲犯心、 横逆克脾、 直逆 侮肺、 下陷扰肾; 如此, 五脏皆受其累, “五脏以肝为 贼” , 百病皆可从 “肝” 论治。

“五行圆运动”简析

笔者曾探讨 “河图圆运动” , 指出: 《周易》河图 已孕育 “圆运动” 之理, 阴阳二气, 有机融合, 形成以 中央土气为轴、 东方木气左升、 南方火气上浮、 西方 金气右降、 北方水气下沉的 “五行圆运动” 立体图 (图1) [2] 。



图1 河图图式

《灵枢 · 岁露论》指出: “人与天地相参, 与日月相 应也” , 《吕氏春秋 · 圆道》 指出: “物动而萌, 萌而生, 生而长, 长而大, 大而成, 成而衰, 衰而杀, 杀乃藏, 圆 道也” , 日月运行及万物之生、 长、 壮、 老、 已皆呈圆周 运动, 如环无端。 《素问 · 五常政大论》指出: “木曰敷 和, 火曰升明, 土曰备化, 金曰审平, 水曰静顺” , 此乃 五运常性, 故曰 “五行” ; 《素问 · 六节藏象论》指出: “五运之始, 如环无端” , 五行圆贯, 周流不息, 生气 演化, 皆在圆中。 民国名医彭子益进一步指出, 一年的 大气形成 “春之木气左升、 夏之火气上浮、 秋之金气 西降、 冬之水气下沉” 的圆周运动, 而土气则为 “五行 圆运动” 之中轴 [3] ; 五方、 五行对应 “五脏” 之气, 则表 现为肝木升发于左、 心火宣通于上、 肺金收敛于右、 肾 水封藏于下、 脾土运化于中, 五行运动圆通, 则人身安 和; 五行运动不圆, 则百病丛生 [4] 。

“五行圆运动”视野下的“肝为五脏之贼”

古今医家对 “肝为五脏之贼” 有较多论述 [5-6] , 但是, 未曾有从 “五行圆运动” 切入; 如果基于 “五 行圆运动” , 我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 “肝为五脏之 贼” 呢?

1. 东方失司, 肝木失 “敷和” 《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指出: “东方生风, 风生木⋯⋯其在天为 风, 在地为木, 在藏为肝” 。 五方之 “东方” , 于季节 应 “春季” , 清代魏念庭于《金匮要略方论本义 ·脏 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 “四时之气始于 春, 五脏之气始于肝, 故先引肝以为之准” ; 东方木 气在 “左” 而主 “升” , 为 “五行圆运动” 之始。 东方 于 “六气” 应 “厥阴风木” , 清代黄元御于《四圣心 源·六气解》中指出: “故风木者, 五脏之贼” ; 明代 张景岳于《类经· 五脏病气法时》 中指出: “肝为将军 之官, 其志怒, 其气急, 急则自伤, 反为所苦” ; 因此, 肝气自郁, 本脏自伤, 斡旋升降失司, 当升不升, 当降 不降, 全身气机紊乱。 肝为风木之脏, 具备 “疏泄” 之能; 木气条达, 气机疏畅, 阴阳调和, 脏腑功能活 动有序; 木失敷和, 气机不畅, 阴阳失调, 脏腑功能 活动紊乱。 “五行圆运动” 理论认为, 肝木之气疏泄 不及则症见无汗、 尿少、 便秘、 腹痛、 胁痛、 月经延期 等; 疏泄太过则症见自汗、 尿多、 遗精、 发热、 头晕、 耳鸣、 白带量多、 月经提前等 [3] 。

2. 上冲南方, 心火失 “升明” 《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指出: “南方生热, 热生火⋯⋯其在天为 热, 在地为火, 在藏为心” 。 五方之 “南方” , 于季节应 “夏季” , 夏季太阳射到地面之热气最多, 加之春天 木气升发而之热气, “两热” 合而为火, 火气在 “上” 而主 “浮” , 此乃 “五行圆运动” 之上极点。 南方于 “六气” 应 “少阴君火” , 明代周之干《慎斋遗书·卷 之一》指出: “心本君火也。 君火之德宁, 由肝木能中 和” ; 清代李冠仙之 《知医必辨·论肝气》指出: “肝 气一动⋯⋯上而冲心, 故心跳不安” ; 东方木气妄动, 可以上冲南方, 心之君火受扰, 宣通功能失序。 心为 君火之脏, 具备 “宣通” 之能, 有序宣通则五脏六腑 各司其职, 若为肝木所冲, 宣通失司则五脏六腑功能 紊乱。 “五行圆运动” 理论认为, 心火之气宣通太过 则症见舌痛、 喉痛、 心跳、 心烦等, 宣通不及则症见 血痹、 神倦、 口淡、 血寒等 [3] 。 通心先调肝, 肝调则心 “通” , 明代王纶《明医杂著·医论》指出: “凡心脏 得病, 必先调其肝⋯⋯肝气通则心气和⋯⋯此心病 先求于肝, 清其源也” 。

3. 横逆中央, 脾土失 “备化” 《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指出: “中央生湿, 湿生土⋯⋯其在天为 湿, 在地为土, 在藏为脾” 。 五方之 “中央” , 于季节 应 “长夏” , 即 《素问·脏气法时论》 之 “脾主长夏” ; 于 “六气” 应 “太阴湿土” , 即 《素问· 太阴阳明论》 之 “脾者, 土也, 治中央, 常以四时长四藏” ; 长夏脾土 之 “化” , 居于 “生” “长” “收” “藏” 之中, 此乃 “五 行圆运动” 之中轴。 《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 “土 得木而达” , 在生理状态下, 肝木之疏泄有利于脾土 之运化; 在病理状态下, 肝木疏泄失司, 郁而冲击脾 土, 此即东方肝木横逆中央脾土, 脾土运化无力, 气 血生化乏源, 五脏六腑皆失其养。 脾为湿土之脏, 具 备 “运化” 之能; 有序运化则气血充足, 脏腑得养; 若肝木横逆, 脾土运化失司则气血匮乏, 脏腑失养。 “五行圆运动” 理论认为, 脾土之气运化不及则症见 腹满、 停食、 上吐、 下泻、 四肢不举、 全身倦怠等; 脾 土无运化太过之病, 有土气填实之病, 土气填实则无 力运化 [3] 。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 无令其受 肝之邪, 《难经·七十七难》指出: “见肝之病, 则知 肝当传之于脾, 故先实其脾气, 无令其受肝之邪, 故 曰治未病焉” 。

4. 直逆西方, 肺金失 “审平” 《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指出: “西方生燥, 燥生金⋯⋯其在天为 燥, 在地为金, 在藏为肺” 。 五方之 “西方” , 于季节 应 “秋季” , 于 “六气” 应 “阳明燥金” , 金气在 “右” 而主 “降” ; 秋季天气转凉, 秋之燥金以 “收敛” 为特 性。 《素问·天元纪大论》指出: “金木者, 生成之终 始也” , 在生理状态下, 肝木疏泄与肺金收敛各司其 职, 为 “生成之终始” ; 在病理状态下, 肝木疏泄太 过, 扰乱肺金收敛, 即东方肝木直逆西方肺金, 肺金 收敛不及; 如此, 五行运动失圆, 人身无法安和。 肺 为燥金之脏, 具备 “收敛” 之能; 肺金收敛, 人身阳 气有序潜藏; 若肝木直逆, 收敛失司则阳 “不当位” 而化为 “邪火” [7] 。 “五行圆运动” 理论认为, 肺金之 气收敛不及则症见汗多、 头晕、 发热、 咳逆、 上气、 遗泄、 尿多、 痿软等; 收敛太过症见恶寒、 粪艰、 胸 闷、 无汗等则因心火宣通不及, 与肝木直逆肺金关系 不大 [3] 。 敛肺先和肝, 肝和肺自 “敛” , 清代李冠仙之 《知医必辨·论肝气》指出: “肝气旺盛, 不受金制, 反来侮金, 致肺之清肃不行” 。

5. 下陷北方, 肾水失 “静顺” 《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指出: “北方生寒, 寒生水⋯⋯其在天为 寒, 在地为水, 在藏为肾” 。五方之 “北方” , 于季 节应“冬季” , 冬季天气严寒, 大气之阳热经秋金 之收敛, 封藏于地下而为水气, 故水气在 “下” 而主 “沉” , 此乃 “五行圆运动” 之下极点。 北方于 “六 气” 应 “太阳寒水” , 水能生木, 北方水气 “静顺” 之 力充足, 方能保证东方木气有序升发。 东方木气疏泄 不及, 下陷于北方水中, 气机阻滞不通则化为 “寒” ; 然木气下陷北方, 道路不通而仍欲疏泄, 气郁于局 部则化为 “热” ; 无论 “水寒” 或 “水热” , 皆使水失 “静顺” 之性, 肾水失 “封藏” 之职。 肾为寒水之脏, 具备 “封藏” 之能, 有序封藏则 “五行圆运动” 根基 坚固, 若为下陷之肝木所扰, 封藏失司则 “五行圆运 动” 根基动摇。 “五行圆运动” 理论认为, 肾水之气 封藏不及则症见阳越、 头晕、 发热、 足肿等; 肾水无 封藏太过之病, 肾水愈能封藏则 “五行圆运动” 之根 基愈坚固 [3] 。 治肾先和肝, 肝和则肾 “藏” , 明代李中 梓之 《医宗必读· 乙癸同源论》指出: “东方之木, 无 虚不可补, 补肾即所以补肝; 北方之水, 无实不可泻, 泻肝即所以泻肾” 。

结语

中医之肝, 生理复杂, 通贯阴阳, 总统气血, 斡 旋气机升降, “五脏以肝为贵” ; 病理纷繁, 肝脏病 变, 自伤本脏, 累及心脾肺肾, “五脏以肝为贼” 。 古 今医家对 “肝为五脏之贼”有较多论述, 本文基于 “五行圆运动” 重新认识 “肝为五脏之贼” : 东方肝 木自伤, 木失 “敷和” 之性; 上冲南方心火, 火失 “升 明” 之性, 通心可先调肝, 肝调则心自 “通” ; 横逆中 央脾土, 土失 “备化” 之性, 运脾可先疏肝, 肝疏则脾 自 “运” ; 直逆西方肺金, 金失 “审平” 之性, 敛肺可 先和肝, 肝和则肺自 “敛” ; 下陷北方肾水, 水失 “静 顺” 之性, 藏肾可先理肝, 肝和则肾自 “藏” 。

参 考 文 献

[1] 岳美中.岳美中论医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56
[2] 林明欣,裴倩,倪张俊,等.河图“圆运动”探讨及其在“血 管神经性头痛”中的运用.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 1753-1756
[3] 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4,8-9
[4] 林明欣,朱章志,吕英,等.再探中医学“圆运动”规律.中华中 医药杂志,2013,28(5):1516-1519
[5] 吕爱平,李德新.论肝为五脏之贼及其实践意义.辽宁中医杂志, 1998,25(5):202-203
[6] 王耀献,孙卫卫,刘忠杰.从“肝为五脏之贼”论治肾脏病.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1):3830-3832
[7] 林明欣,裴倩,朱章志.浅析“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中医 杂志,2011,52(19):1705-1706

【作者】 田广俊; 池晓玲; 林明欣; 黎英贤; 赵朋涛; 梁宏才; 曹敏玲;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