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体三“三阴理论”学术思想探析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6-01
高体三教授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 老师, 高老一生注重中医学经典的研究, 熟读中医 古籍, 研《黄帝内经》 之理, 遵 《伤寒杂病论》 之旨, 深谙《神农本草经》 之药性, 在中医学教学、 科研、 临床上成效裴然, 经过数十年的理论探究和临床实 践, 形成了独特的 “三阴理论” 体系, 创立了 “水暖土 和木达” 的学术思想。

三阴的生理关系

所谓 “三阴” 是指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 厥阴肝经。 足太阴脾, 属土; 足少阴肾, 属水; 足厥阴 肝, 属木。 高老为了说明三者之间密切的生理关系, 恰切地将脾土比作地, 肾水比作墒, 肝木比作树。 足 三阴肝脾肾之间的生理关系就类同于自然界中树、 地、 墒的关系, 三者密不可分, 缺一不可 [1] 。 在自然界 中, 树木长在土地之上, 且需要水来浇灌, 如此, 才 能生长旺盛, 枝繁叶茂, 而人生理活动亦然。 三者在 生理上相互滋助, 相互为用, 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 理功能。 临床常说 “土得木而达” “益火补土” “培土 制水” “滋水涵木” 等, 都深刻揭示了三阴之生理关 系密切。

1. 足太阴的生理机制 足太阴, 脾也, 为阴中之 至阴。 《四圣心源·天人解》云: “祖气之内, 含抱阴 阳, 阴阳之间, 是谓中气, 中者, 土也, 土分戊己, 中 气左旋, 则为己土, 中气右转, 则为戊土, 戊土为胃, 己土为脾。 己土上行, 阴生而化阳, 阳升左, 则为肝, 生于上则为心。 戊土下行, 阳降而化阴, 阴降于右, 则 为肺, 降于下, 则为肾” 。 所谓 “土爰四象, 为心肝肺 肾之母也” [2] 。 《素问·玉机真脏论》云: “脾脉者土 也, 孤脏以灌四傍者也” 。 饮食水谷入于胃, 依赖于脾 的运化腐熟, 水谷精微才得以化生, 再由脾气转输到 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故人体脏腑、 四肢百骸等形体器 官都依赖于脾胃中土所化生的气血津精的滋养。 脾为太阴而主升, 胃为阳明而主降, 升降之功能 称为中气。 脾胃之中气, 为气机升降之总枢, 脾气从 左旋升, 可推动肝肾也升; 胃气从右转降, 可带动心 肺也降, 脾升故水木不郁, 胃降故火金不滞 [3] 。 脾胃 之中气, 健旺而善运, 则心火下降于肾, 肾水不寒, 肾水上济于心, 则心火不亢, 上清而下温者, 是谓 平人。

2. 足少阴的生理机制 足少阴, 肾也, 为阴中 之阴。 肾在五行中属水, 水曰润下 , 润下作咸, 与冬之 气相通应。 肾藏先天之精, 主生殖, 为人体生命的本 源, 故为 “先天之本” 。 肾精化肾气, 肾气分阴阳, 肾 阴与肾阳相互滋助, 相互促进, 协调全身脏腑之阴 阳, 故又称为 “五脏阴阳之本” 。 肾阴具有凉润、 抑制 等作用, 肾阳具有温煦、 推动等作用, 肾阴与肾阳相 互为用, 协调共济, 则肾气冲和条达, 人无病矣。 肾阴, 又称为 “元阴” 或 “真阴” , 是人体一身阴 水的源泉, 调摄人之一身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输布, 机体五脏六腑、 十二经络、 四肢百骸、 官窍皮毛等都 依赖其濡养, 五脏六腑之机能活动皆赖其调控, 所谓 “五脏之阴气, 非此不能滋” 。 肾阳, 又称为 “元阳” 或 “真阳” , 是人体一身阳气的根本。 脾胃中气赖其 温煦才能腐熟水谷, 化生气血, 进而输布于全身五脏 六腑、 四肢百骸、 皮毛官窍。 五脏六腑之机能活动皆 赖其推动, 所谓 “五脏之阳气, 非此不能发” 。 若肾 阳充盛, 则人体五脏六腑、 四肢百骸及形体官窍的生 理功能得以推动和激发, 热量产生相对增加, 机能活 动加速, 则精神振奋 [4] 。

3. 足厥阴的生理机制 足厥阴, 肝也, 为阴中之 阳, 体阴而用阳。 肝在五行中属木, 木曰曲直, 曲直作 酸, 与春之气相通应, 具有生长、 升发、 条达、 温和、 舒畅的特性。 春天, 阳气始发, 阳光普照, 冰雪融化, 阴霾消散, 万物复苏, 生机盎然, 万象更新, 自然界 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脏之中, 以肝为贵。 《素问·阴阳类论篇》云: “春甲乙青, 中主肝, 治七十二日, 是脉之主时, 沉以 其脏为最贵” 。 王冰注曰: 东方青色, 入通于肝…… 夫四时之气, 以春为始, 五脏之应, 肝脏合之, 公以 其脏为最贵。 一年万物之生赖于春, 而人一身之脏气 之生赖于肝, 故以肝(胆) 脏为最贵 [5] 。 肝主疏泄, 调 畅全身气机, 使脏腑经络之气的运行通畅无阻。 若 肝木条达, 升发疏泄之功能正常, 则人体一身气血和 畅, 经脉通达, 五脏六腑之机能活动安定有序。

4. 足三阴之生理关系密切 脾属土, 肾属水, 脾土制水, 以防肾水泛滥, 所谓 “土能制水” 。 肾为一 身之阳, 温煦脾土, 促进脾土运化水谷, 化生气血。 肝属木, 生于肾水, 得益于中土所化生气血的滋养, 才能升发条达。 水暖土和, 则肝木发荣, 生机盎然, 所谓 “木生于水而长于土” 。 而脾土运化水谷功能的 正常发挥亦需肝木之疏泄而健运, 所谓 “土得木而 达” 。 总之, 足三阴肝脾肾生理关系密切, 临床运用 需熟练掌握, 方能知常达变, 临证不乱。

三阴的病理关系

1. 足太阴的病理机制 足太阴脾, 以湿土主令, 不病则已, 病则多湿, 所谓 “脾主湿” , 即此义也。 脾 喜燥而恶湿, 土燥则能制约肾水, 土湿则被寒水所 侮。 寒水侵犯湿土, 于是湿土作寒, 而成水寒土湿。 六气之中, 湿为太阴主气, 寒为少阴客气。 因此, 太阴 寒湿, 非因寒水所侮, 而总归阳明虚弱导致 [6] 。 脾为 湿土, 胃为燥土, 太阴之湿盛, 则湿气阻燥而生寒。 阳明之阳盛, 则燥气夺湿而化热。 因此, 阳明燥土, 病则浊气上逆, 太阴湿土, 病则清阳下陷, 这就是自 然规律在人体疾病中的体现。 脾主升清, 胃主降浊, 脾为寒湿所困, 水谷运化失权, 则升降反作。 中气凝 滞, 则腹满, 浊阴上逆则呕吐, 清阳下陷, 则下利。 土 湿木壅, 侵克脾土, 则腹痛。 正如《伤寒论·太阴病 篇》提纲条文所说: “太阴之为病, 腹满而吐, 食不 下 , 自利益甚, 时腹自痛, 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

2. 足少阴的病理机制 足少阴肾, 属水应冬, 不病则已, 病则多寒, 所谓 “肾主寒” , 即此义也。 水 (肾)位于下 , 火 (心 )位于上。 肾水上济交于心火, 火 中有液, 阳中有阴, 故火不上炎, 心火下降交于肾水, 水中有火, 阴中有阳, 故水不下寒, 此所谓水火相济, 阴阳相交, 心肾相交, 人之常态也。 少阴以心火为主, 肾水则为从化之脏, 但少阴虽以心火司气, 而火从水 生, 火根于水, 水性本寒, 寒为火根, 故少阴一病, 病 于寒者多, 而病于热者少也。 《伤寒论·少阴病篇》提纲条文说: “少阴之为病, 脉微细, 但欲寐也” , 揭示了 足少阴肾病则多寒的病理特点及主要发病特征。

3. 足厥阴的病理机制 足厥阴肝, 以风木主令, 不病则已, 病则多风, 所谓 “肝主风” , 即此义也。 木 以发达为性, 赖己土以达之, 己土湿陷, 抑制肝木发 达之性, 生意不遂, 故郁怒而乘脾土。 风性善动, 而 生疏泄, 凡腹痛下利, 亡汗失血之证, 皆风木之疏泄 也 [7]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风胜则动” 。 凡颜 面肌肉抽掣、 眩晕、 震颤、 抽搐、 颈项强直、 角弓反 张、 两目上视、 口眼?斜等证, 皆肝风之征兆也。 肝以 血为体, 藏血而华色, 主筋而荣爪。 风动耗血, 则色 失荣养而枯, 爪失濡润而脆, 筋失濡养而拘急。 凡眦 黑唇青, 爪断筋缩之证, 皆风木之枯燥也。 《素问· 风 论》云: “风者, 善行而数变” 。 肝木发病, 最易累及 他脏, 其传化乘除, 千变不穷, 故风木者, 五脏之贼, 百病之长, 凡人之病起, 无不因于肝木之郁也。

4. 足三阴之病理关系密切 足太阴脾土病湿, 无权制水, 则肾之寒水泛滥, 反侮脾土, 导致水寒土 湿。 寒水不能生木, 土湿不能培木, 肝木郁滞, 生意 不遂, 终至三阴同病, 以脾土为主。 足少阴肾水病寒, 寒水不能生木, 则肝木郁遏, 横逆克土, 土湿又被水侮, 终至三阴同病, 以肾水为 主。

足厥阴肝木病郁, 郁而生风, 贼克脾土, 土湿无 权制水, 反被水侮, 终致三阴同病, 以肝木为主。 总之, 三阴经在生理上密切联系, 病理上相互 影响, 一经发病往往累及其它二经, 终致三阴同病而 杂病丛生, 或木郁蠢生而蛔厥, 或手足厥寒而脉细, 或寒疝腹痛而逆冷, 或木郁乘土而痛泻, 或虚劳腰痛 而尿频, 或妇人转胞不得溺, 或下消而上渴, 或脐悸 而奔豚, 或男子失精, 或女子梦交, 或带下崩漏, 不 一而足。

“三阴理论”临床治疗学思想

高体三教授根据足三阴肝脾肾的生理及病理特 性, 承袭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扶阳法, 并在此基础 上加以发展, 创立了 “水暖土和木达” 的学术思想。 高体三教授提出: 肾为人一身阳气之根, 人之生 死, 阴阳判别, 肾为水脏, 寒则病生, 暖则病愈, 元阳 充盛, 阳主阴从, 阴平阳秘, 则机体功能正常, 即 “水 暖” 是也; 脾胃中气升降协调, 升清阳暖肝血而化魂 神, 降浊阴凉肺气而化魄精, 交济上下 , 贯通左右, 外 防邪气之侵袭, 内御杂病之丛生, 即 “土和” 是也; 肝 木条达, 疏泄正常, 气血和畅, 脏腑、 形体、 官窍等机 能活动安定有序, 即 “木达” 是也。 此外, 高老还将自 然界 “水暖土和木达” 的生机勃勃之象生动比作人体 “水暖土和木达” 的健康状态, 即自然界风调雨顺、 万物复苏、 生机盎然, 恰是人体气血调畅、 正气充盛 之健康长寿之象。

高体三教授认为: 急性病多实多热, 慢性病多虚 多寒; 急性病多为三阳经病变, 而慢性病多与三阴经 关系密切, 临证治疗疑难杂病多从足三阴入手, 根据 足三阴经的生理及病理特点, 应立足于足三阴肝脾 肾同调, 采取疏木达郁、 温肾散寒、 健脾祛湿的治疗 方法, 选用理中汤(太阴) 、 四逆汤(少阴) 、 乌梅丸 (厥阴)类方剂进行灵活运用, 使机体达到 “水暖土 和木达” 正常的生理状态, 则沉疴自除。

结语

高体三教授经过数十年的理论探究和临床实 践, 形成了独特的 “三阴理论” 体系, 创立了 “水暖土 和木达” 的学术思想。

所谓 “三阴” , 是指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足厥阴肝经。 高老所提出的 “三阴理论” 诠释了足三 阴肝脾肾之间的生理、 病理关系, 揭示了人体内伤杂 病与足三阴肝脾肾的密切关系。 足太阴脾土, 病则多 湿; 足少阴肾水, 病则多寒; 足厥阴肝木, 病则多风。 其中, 一经发病, 往往累及其他二经, 终致 “三阴” 同 病而杂病丛生。

“水暖土和木达” 为高老 “三阴理论” 的治疗 学宗旨, 即肾水温暖, 脾土和顺, 肝木条达, 则气血 调畅, 生机充沛, 所以人体无病。 临证针对慢性疑难 杂症, 应立足于足三阴肝脾肾的调理, 使之达到 “水 暖土和木达” 正常的生理状态, 则沉疴迎春, 机体 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高体三,高天旭.论伤寒三阴经生理病理关系.河南中医, 1999,19(4):3-4
[2]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3-4
[3] 高体三.论脾胃升降关系.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2):13-15
[4]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24
[5] 刘渡舟.肝胆源流论.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4
[6] 孙洽熙.黄元御医书十一种·伤寒悬解.第十卷.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90:192
[7] 清·黄元御.四圣心源.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1

作者:高达 高天旭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