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舌象客观化、定量化、标准化研究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7-06-04
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 是中医特色的诊法之 一。 《黄帝内经》 就有望舌诊病的记载, 如《灵枢 ·经 脉》云: “唇青舌卷卵缩, 则筋先死” 等, 临床实践证 明, 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舌象的变化迅速而灵敏。 中医学整体观念认为,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每 一个脏腑都与舌存在密切关系, 它犹如内脏的一面 镜子, “有诸内必形诸外” , 故脏腑的虚实、 气血的盛 衰、 津液的盈亏、 病位的浅深、 预后的好坏, 都能客 观地从舌象反映出来。 因此, 通过舌象能诊断出内 脏的疾病及其变化, 进而指导临床用药。

随着医学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对舌象的研 究更加深入。 但传统中医舌象因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客观化、 定量化、 标准化不足, 已严重制约舌象临床 应用及发展。 首先, 诊断人与被诊断人的状态随时变 化, 无法保持恒定, 其诊察结果存在差异性。 其次, 传统舌诊只作出舌象种类定性判断, 如 “白苔” “淡 红舌” “青紫舌” “黄苔” 等, 无法定量舌象结果 [1] 。 此外, 主观因素上不同医生对舌象诊断存在差异, 如 石强 [2] 通过13名中医师对40例舌象照片进行观察分 析, 舌色、 舌质、 舌形的判断存在差异性。

借助计算机等信息技术, 进行舌象客观化、 定 量化、 标准化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从中医 舌象采集分析系统、 舌象定量化、 现代仪器应用与舌 象基础等方面简述中医舌象客观量化研究进程。

中医舌象采集分析系统研究

中医舌象采集分析系统主要类型有反射光谱采 集法和图像信息采集法等, 后者在舌象分析仪应用 更为广泛, 其主要由图像采集、 计算机分析、 结果输 出等系统组成(见图1) 。 舌象图像采集是舌象仪采 集自动分析工作的前提, 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舌象分 析结果。 因此, 采集设备和光照环境必须要保证稳 定, 才能获得清晰的舌象信息 [3] 。

患者舌体 图像采集

计算机分析 输出数据



图1 中医舌象采集分析系统组成

1. 采集设备 目前舌象采集设备主要有数码相 机、 数码摄像机、 高清摄像头等。 在王彦晖等 [4] 研发 并申请 “中医舌诊辅助中成药使用系统” 专利中采 用数码相机。 Golkari A等 [5] 采用数码单反相机 (尼康 D80) 对舌象进行采集。

2. 光照环境 中医师多在白天自然光线下对舌 象进行观察诊断, 现代采集设备需还原出真实色彩 的舌象, 对光照条件要求高。 故舌象采集多在相对 封闭的环境 (如箱体、 黑幕、 布摄影棚等) 下进行, 采 用国际或者国家标准的人工光源, 保证光照单一、 稳 定, 减少外部光线干扰, 以获得高质量和真实颜色的 采集图片 [3] 。

目前使用的人工光源主要有自然光源、 荧光光 源、 发光二极管(LED冷光源)、 固定卤钨灯、 相机 闪光灯、 氙灯, 光源的显色性、 色温均可模拟出白天 自然光, 使舌象采集更真实稳定。 曹利民等 [6] 采用 标准色温荧光(色温值约为5 300K, 亮度约为3 100 Lux) , 对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集舌象。 姜之炎 等 [7] 用DS01中医舌象采集系统(LED冷光源, 色温 5 000K) , 对舌象进行采集分析。 日本Yamamoto S 等 [8] 应用氙灯发光的人工太阳照明灯 (显色Ra=98, 色温为5 500K)采集舌象,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使 用过滤器滤去完整的红外线, 从而减少光热量。

中医舌象定量化研究

现代舌象仪器均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储存和分 析, 随着计算机的配置逐步升级, 笔记本已可胜任舌 象分析工作, 打印机等设备也已被广泛使用 [4] 。 计算 机已实现中医舌象客观化重要辅助工具, 其相关技 术日益完善。 现代学者根据中医舌象理论设计了定 量化软件分析体系 (见图2) [9] 。



图2 计算机软件分析系统

近年来, 已有大量文献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系 统对舌象图像进行定量化研究。 孔猛等 [10] 用可见 反射光谱法采集舌象, 通过670nm光谱能量强度与 590-780nm红光色域光谱能量比, 实现了舌质、 舌色 定量化, 与临床淡白色、 淡红色、 红色、 绛色的舌质 相对应, 准确率高。 张兵等 [11] 用DS01-B舌面诊测信 息采集仪对273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舌象 进行采集, 并把计算机软件勾勒出的舌体, 自动分为 舌根、 舌中、 左右舌边及舌尖, 参照国际照明委员会 色差公式和支持向量机、 动态形状模型等多项先进 技术, 对舌体图像的颜色、 纹理、 轮廓进行特征提 取, 这些特征值与特征数据库中的阈值进行比对, 导 出舌色、 舌形、 苔色、 苔质的分析结果。 其研究结果 表明舌象定量化信息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舌象特征。 丁 成华等 [12] 、 许家佗等 [13-14] 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对舌象 进行定性、 定量分析, 加速了舌象数字化研究进程。 目前处理舌象彩色信息的颜色模型有RGB、 YUV、 Lab、 YCrCb和HSI等。 卫保国等 [15-16] 、 张康等 [17] 采用一种新的能确定对称中轴线的方法, 结合嘴角 定位, 实现了舌体歪斜的自动定量分析; 运用曲线拟 合参数与曲线形状胖瘦的关系, 结合舌体的长宽比, 实现了舌体胖瘦的自动定量分析。 另有研究采集103 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前后的舌体图片, 采用中医舌 诊综合信息处理系统分析舌质及舌苔颜色平均RGB 各分量值。

现代仪器应用与舌象基础研究

随着医学、 光学及数码技术的迅速发展, 热象 仪、 舌色检查仪、 舌体测算仪等已应用于临床。 徐杰 等 [19] 用TDA-1小型舌象仪采集83例糖尿病患者的舌 象, 检测分析血糖信息, 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 空腹血糖(FBG) 及日均血糖(average BG, ABG) 。 研 究发现, HbA1c与舌象参数关系密切, 呈线性回归趋 势, 舌象数字化可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代谢水平, 为舌象辨证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科学、 客观依据。 方 小燕等 [20] 用DS01-B舌面诊测仪采集217例膝骨关节 炎患者舌象并分析, 发现随着病情的演变, Ⅰ-Ⅱ级患者的舌象从淡舌、 胖舌、 齿痕、 白苔、 腻苔、 薄苔向 Ⅲ-Ⅳ级患者的舌红、 裂纹、 苔少发展, 病情从阳虚、 痰湿趋向于肝肾亏虚, 说明不同证型与舌象相关性 较强。

学者们利用细胞学、 免疫学、 代谢组学、 蛋白 组学等技术探索舌苔形成的分子机制 [21-22] , 并结 合双向凝胶电泳-质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联用技术等现代仪器分析技术, 为舌象机制阐明 奠定了一定基础。 郝一鸣等 [23] 采集102例慢性肾衰 (chronicrenalfailure, CRF) 患者的舌苔, 运用表面增 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DI-TOF- MS)检测分析4种类型舌苔(白腻苔、 黄腻苔、 非腻 苔、 薄白苔) 的差异蛋白标志物, 结果显示不同组别 之间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蛋白峰, 其可能是CRF舌苔 蛋白标志物, 为辨证论治提供实验依据, 也为舌象客 观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李福凤等 [24] 采集慢性胃炎患 者的腻苔、 非腻苔及正常人薄白苔, 采用高效液相色 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样本, 得到代谢指纹图谱, 结 果表明腻苔组、 非腻苔组和正常组3组舌苔之间存在 明显差异的代谢物质, 如3-酮基乳糖、 2-脱氧-D-核 糖、 UDP-D-半乳糖等, 其主要参与能量代谢, 以糖 代谢为主, 说明糖代谢的变化可能是腻苔形成的物 质基础。

综上所述, 医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及科学技术的 飞速发展, 为舌象现代化研究注入了新活力。 本文从 中医舌象采集分析系统、 中医舌象定量化研究、 现代 仪器应用、 舌象基础等方面概述了中医舌象现代化 的研究成果, 可见舌象相关仪器日趋成熟, 舌象研究 方法日趋多样化, 生物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互相结 合, 研究范畴涉及到正常舌象、 病理舌象及舌象形成 机制等内容, 研究深度包括组织、 器官水平研究及细 胞、 分子水平研究等。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中 医舌象客观化、 定量化、 标准化研究将取得新的突 破, 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韩新民,余永敏,孙天庭,等.200例人体舌象的定量化检测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2):110-111,170
[2] 石强.不同中医师对舌象观察结果一致性的研究.江苏中医药, 2007,39(8):60-61
[3] 朱穆朗玛,燕海霞,钱鹏,等.基于图像信息采集的中医舌诊仪 器硬件设计研究进展.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 16(2):433-437
[4] 王彦晖,王博亮,黄建军,等.中医舌诊辅助中成药使用系统. CN101406389[P].2009
[5] Golkari A,Sabokseir A,Pakshir H R,et al.A comparison of photographic,replication and direct clin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for detecting developmental defects of enamel.BMC Oral Health, 2011,11:16
[6] 曹利民,李红琴,王竞男,等.急性脑梗死患者舌苔与临床病情 的相关性分析.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2):2177-2178,2181

作者:黄淑琼 张云龙 周静 文磊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