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是望诊中重要的部分,把舌边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称“液线”。“液线”常见于“肝气郁结”和“痰湿”之证。舌诊“液线”对临床心情不舒的诊断、指导临床选方用药、判断病情转归均有重要的意义。
1 探本溯源
我们把舌面两边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称“液线”。“喜形于色”“怒喝于颜”,人的心情可通过言、行、面色表现出来。“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诊,患者的心情,医者可以通过问诊了解,可以通过望诊观察表情了解,而望舌亦可望出“心情”。王彦晖提出“肝郁线”的概念,“肝郁线”是指舌面两侧的细长黏腻的唾沫线。指出舌上有“肝郁线”的人,常常有精神紧张,焦虑,失眠,多梦,易惊醒,脉弦等症状和体征,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还有黄煌描述的“半夏舌”:舌质无明显异常或边见齿痕,舌苔多腻,或滑苔黏腻,或舌边有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又称“半夏线”)。“半夏舌”伴有“半夏体质”,患者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丰富而变化起伏较大等,适合长期或大量使用半夏类方剂,代表方为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半夏厚朴汤等。以上两种不同说法其实是舌诊的同一现象,王彦晖的“肝郁线”认为是肝气郁结宜用柴胡剂,而黄煌的“半夏线”认为是痰湿宜用半夏剂。
笔者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只强调了“液线”的一个方面,不够全面。受其启发,临诊时特别关注舌诊“液线”,凡见“液线”必问患者的心情如何,发现舌诊出现“液线”时,柴胡剂、半夏剂或两类方剂合方均可应用。因此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情选用具有疏肝解郁作用的柴胡剂和(或)化痰祛湿作用的半夏剂,无论西医诊断是何种疾病,均可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兹列举几例病案如下。
2 病案举例
验案1 女,58岁,2015年8月14日,因“反复胃痛5年余,再发加重半月”入院。刻诊:胃痛,胃胀,反酸,嗳气,头晕,巅顶头痛,耳鸣,口干,咽干,口苦,睡眠质量差,尿频,舌质略红苍老,舌边有液线,苔黄厚腻,脉弦滑。胃镜示:胃多发溃疡,十二指肠球炎,浅表性胃炎。西医诊断:①慢性浅表性胃炎;②胃溃疡;③十二指肠球炎。中医诊断:胃痛,证属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理气,泄热和中。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牡丹皮6 g,焦栀子10 g,当归10 g,白芍10 g,柴胡12 g,茯苓10 g,白术10 g,炙甘草3 g,薄荷6 g,黄连3 g,制吴茱萸3 g,合欢花10 g,免煎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嘱患者调畅情志。2015年8月18日出院,患者胃痛,胃胀,反酸好转,头晕、巅顶头痛减轻,饮食尚可。舌诊:舌质略红,液线较前缩短,苔黄腻略厚。
按: ①患者因“胃痛”为主症来诊,结合胃胀、反酸、嗳气、口干、咽干、口苦、舌红苔黄厚腻,明显是一派胃火炽热之象;头晕,巅顶头痛,耳鸣,口苦,咽干,结合舌红脉弦考虑为肝火上炎;因为舌诊发现液线,笔者详细询问病情,了解到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此次胃痛再发加重就是恼怒所致,故中医诊断:胃痛,肝胃郁热证。②若忧思恼怒,情志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司,势必克脾犯胃,胃失和降而为痛,肝气久郁,化而为火,则胃痛加重,缠绵难愈。故患者病机是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犯胃,肝胃郁热。③该患者舌诊有“液线”,有心烦易怒的情志改变,结合病机(肝气郁结)选方,故选用具有疏肝解郁清热作用的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清泻肝火,制酸止痛,加合欢花解郁安神。同时配合心理疏导,调节情志对患者疾病的治疗也很重要。④经治疗患者心烦易怒减轻,其他症状缓解,舌诊液线较前减轻(唾液白线长度变短或宽度变窄)。本案说明“液线”的改变既与整体病情好坏有关又与情绪改善有关。
验案2 女,73岁,2015年12月6日,因“反复头晕、头重、心慌、胸闷30余年,再发加重2 d”入院。刻诊:头晕,头重脚轻,心慌,胸闷,咳嗽,吐黄黏痰,鼻塞流黄浊涕,咽干,口干不多饮,颈部不适,腰酸,神疲乏力,自汗,纳差,睡眠略差,易惊,心烦,忧愁,夜尿频多。察舌:舌尖红有齿痕,舌边有液线,苔黄厚腻,脉滑沉取无力。西医诊断:①原发性高血压3级(高危);②冠心病;③上呼吸道感染;④慢性鼻炎。中医诊断:眩晕,证属脾虚痰热、阻肺蒙窍证。治法:健脾祛湿,清肺止咳,化痰熄风。方药:六君子汤合黄连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陈皮6 g,姜竹茹10 g,麸炒枳实6 g,炙甘草3 g,党参10 g,姜半夏6 g,茯苓10 g,黄连3 g,杏仁10 g,浙贝母10 g,黄芩10 g,炮姜6 g,葛根10 g,天麻6 g,白术10 g,免煎颗粒剂,开水冲服,日1剂,嘱患者调畅情志。住院期间中药略作调整,2015年12月15日出院,患者诉无头晕、心慌、胸闷、咳嗽、心烦、忧愁等明显不适,舌诊:液线消失。
按:①头晕,头重脚轻,胸闷,纳差,苔黄厚腻,脉滑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阳不升;咳嗽,吐黄黏痰,胸闷,鼻塞流黄浊涕,咽干,口干,心慌,易惊,心烦,忧愁,舌尖红,苔黄厚腻为痰热阻滞心肺;神疲乏力,自汗,纳差,舌尖红有齿痕,苔厚腻,脉滑沉取无力为脾虚痰湿阻滞。故中医诊断:眩晕,脾虚痰热、阻肺蒙窍证。②舌诊发现液线,笔者了解到患者平素心烦,忧愁,易惊,说明舌诊液线与心烦、忧愁、易惊等心情不舒相关。③忧思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积聚成痰;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清窍失养,则头晕;痰为湿聚,湿性重浊,阻遏清阳,则头重;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湿阻肺,则咳嗽咳痰,痰郁化火,则痰黄涕黄,咽干,口干,舌尖红;痰火扰心,则心烦、易惊、睡眠差;患者病机是脾虚失运,痰浊内生,痰热阻胸,痰蒙清窍,清阳不升。④该患者舌诊有“液线”,有心烦、忧愁、易惊等情志失调的表现,结合病机(痰湿)选方,故选用具有“壮胆、镇静”,化痰清热作用的半夏剂——黄连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祛湿,平肝熄风;合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方中杏仁、浙贝母、黄芩具有清热化痰之功。⑤经治疗患者主症头晕、头重、心慌、胸闷消失,无心烦、忧愁,舌诊液线消失。本案说明患者疾病痊愈且无烦、无忧,舌诊“液线”便消失。
验案3 男,43岁,2014年12月26日初诊。患者因睡眠差1月,原有“冠心病、心绞痛”史,近期“心绞痛”发作就诊。刻诊:入睡困难,易醒,浅睡眠,偶有心慌、胸闷、心前区刺痛,时怕冷,时怕热,眼干涩,心烦,易惊,腰沉重,无口干,无恶心,大便偏稀日1次,夜尿2~3次,舌暗红胖,舌边有液线,苔黄厚腻,脉弦滑。西医诊断:①失眠症;②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诊断:①失眠;②胸痹,证属少阳枢机不利、痰热阻滞心胸证。治法:和解少阳,化痰清热。方药: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合温胆汤加减:柴胡18 g,黄芩9 g,炙甘草9 g,生姜9 g,瓜蒌9 g,法半夏40 g,枳实9 g,陈皮10 g,竹茹12 g,7剂,水煎服,日1剂,嘱患者调畅情志。2015年1月2日二诊:患者睡眠明显改善(好转70%),仍有心前区闷痛,腰沉重好转,心烦、易惊减轻,大便成形,夜尿仍2~3次,舌暗淡红胖,液线(减轻),苔薄黄腻,脉滑。前方加水陆二仙丹(金樱子20 g、芡实20 g),7剂,水煎服,日1剂。1月9日三诊:睡眠基本正常,无心慌、胸闷、心前区刺痛,腰沉重明显好转,仍有心烦、易惊(较前明显减轻),大便正常,夜尿1次,舌暗淡红胖,液线短窄(减轻),苔薄黄浊,脉弦滑。继1月9日方再服7剂,患者未再来诊。
按:①患者因“失眠”“心绞痛”主诉就诊,医者在舌诊观察到“液线”时,详细询问病情,有“心烦、易惊”病史,故“液线”可作为心情不舒畅的客观诊断指标。②患者时怕冷,时怕热,心慌、胸闷、心前区刺痛,心烦,无恶心,符合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汤方证,病机是少阳枢机不利(肝气郁结);入睡困难,易醒,心慌,心烦,易惊,大便偏稀,舌暗红胖,苔黄厚腻,脉弦滑乃痰热阻滞心胸。③四诊合参,中医诊断:失眠;胸痹,病机是少阳枢机不利,痰热阻滞心胸。④该患者舌诊有“液线”,有心烦、易惊等情志失调的表现,结合病机(既有肝气郁结又有痰湿)选方,故选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瓜蒌疏肝理气、和解少阳;合“壮胆、镇静”化痰作用的半夏剂——温胆汤加减。⑤二诊加水陆二仙丹治疗夜尿频,患者“失眠”“心绞痛”主症减轻,心烦、易惊减轻,“液线”也减轻。三诊患者“失眠”“心绞痛”主症已经消失,心烦、易惊较前虽明显减轻但未消失,患者舌诊“液线”明显减轻也未消失。本案说明“液线”的改变与整体病情好坏有关,舌诊“液线”的改变与心情呈正相关。⑥患者主症已经消失,但心烦、易惊未消失,舌诊“液线”未消失,有主症复发的可能,需巩固治疗。
3 体会
《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由此可见望诊的重要性。舌诊是望诊中重要的部分,我们把观察舌边两条由细小唾液泡沫堆积而成的白线称“液线”,舌诊“液线”对临床心情不舒的诊断、指导临床选方用药、判断病情转归均有重要意义。
3.1 用于临床心情不舒的诊断 舌诊“液线”出现在舌面两边,两边属肝胆,患者有心烦易怒、紧张、心情压抑等情志失调的症状,故“液线”见于“肝气郁结”;“液线”见于“半夏体质”,舌体多胖,舌苔多腻,患者多疑多虑,易于精神紧张,情感变化起伏较大,故与痰湿相关。所以“液线”可作为心烦、紧张、忧愁等心情不舒畅的客观诊断指标。笔者发现,凡出现“液线”者必有心情不舒,但心情不舒者未必都出现“液线”。
3.2 指导临床选方用药 舌诊出现“液线”的患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肝郁气滞者可选用柴胡类方剂,痰湿蕴结者可选用半夏类方剂,肝郁气滞兼痰湿蕴结者可两类方剂合用。也可酌情选加具有舒畅情志作用的中药如:合欢花、郁金、玫瑰花等。辨证选方常用四逆散、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疏肝散、逍遥散、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胆汤、半夏厚朴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泻心汤等。
3.3 判断病情转归 舌诊出现“液线”的患者,凡病情好转或痊愈者,“液线”减轻或消失;凡病情加重者,“液线”再次出现或较前明显。“液线”的改变与整体病情好坏有关,其中“液线”的改变与恼怒、忧愁、紧张等心情不舒呈正相关。
3.4 舌诊“液线”与恼怒、忧愁、紧张等情志失调有关 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故需调整心理和情绪,同时结合药物治疗。患者应当主动放下思想包袱,积极乐观地面对工作和生活,尽量规避不良情绪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