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至真要大论》有云:“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朱丹溪有言:“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既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笔者认为此言在《黄帝内经》所论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治病处方之精义,学者若能参透一二,足可为中医。然病机者,错综复杂,何以审察?气宜者,变化无穷,何以无失?吾师李桂贤,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侍诊,师常告诫弟子:“若能留心天地,体悟阴阳,则病机可察,气宜无失。”俗语有道:“读经千遍,其义自现。”而笔者认为,读经千遍,不如临证一现,因病机之察,虽曰既审;然治病之施,亦不可不详。
清明多雨,而广西南宁的清明节就更加显得潮湿闷热了。《岭南卫生方》早有所载:“濒海地卑,故阴湿之气常盛。”亦载:“阳气常泄,故四时放花,冬无霜雪,一岁之间,暑热过半。”由于回南天气候影响,故客淫多湿多火。一日笔者随师侍诊,一上午下来30多个病患的舌象都是大同小异。这时师弟言语到:“世上恐怕难有两个人的体质是一样的吧?而怎么见这30多个患者舌相如此相同?”李师见状:“病人体质不一,而舌苔如此相似等同,这是因为回南天的原因,舌苔厚白,布满舌面,故你是看不到舌质的。”回南天是华南地区对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的现象。李师又言:“回南天气候潮湿闷热,外湿热邪易客人身,客邪人身,舌苔现白厚之象,苔上偶见微微黄色浮象(乃天地湿热客邪),此种舌苔就要与气候联系起来,比如下雨抑或回南之候,此时病患苔象必不久留,辨证不可专执迷象之标论治,但又不可忽略气候因素。《六元正纪大论》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即是如此。又《五常政大论》言:‘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皆无失气宜之意。”听罢,弟子迷惑道:“李师,此当何以辨证论治呢?”李师莞尔一笑:“舌苔主卫气,舌质主营血。舌苔的征象易受天地客气影响,经言‘治病求本’,本于阴阳,于此之本可为舌质,望舌质,抓本质,标本相得,病愈可期。因舌面被客邪所蒙,故不见舌质,然舌质可反映疾病的根本。”
李师又道:“无失气宜不仅仅体现在治病处方的思路上,而且对于养生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早已言明无失气宜对于调神养生的重要性,春、夏、秋、冬各三月各具天地当位正气,气宜不同,养生原则亦是各异,若其时行非其事,壮者气行则已,怯者著而为病也。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前提也是无失气宜。
李师嘱咐:“客邪之气各有属性之归,必要无失气宜;治病处方各具证型,必要审察病机。”而对病机的审察,没有比《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更详细。欲疗病者,先察病机,欲察病机,必于十九条之中斡旋,此察机法门也。
《黄帝内经》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其有治病大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故临证施治,必要审察病机,无失气宜,阴阳平和,疾病可愈,疑难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