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之浮沉迟数乃提纲之提纲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1-1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胡秋生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千年来,因脉诊的重要性和难以掌握性,历代医家所著论述累牍充栋。关于脉之提纲,不同医籍之中各有不同说法。《内经》中以“缓急大小滑涩”为诸脉之纲领,《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提出“弦紧浮沉滑涩”,及至清代,太医院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中亦曰:“以浮沉统诸浮上沉下之部位也,以迟数统诸三至、六至之至数也,以滑涩统诸滑流涩滞之形状也……故为诸脉之提纲也。”后世医家,逐渐将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滑涩类脉之提纲舍去,谓之“脉之浮沉迟数乃提纲之提纲”,愈将脉之分类简单化。
 
  近现代临床医生临证之时,关于迟数脉的掌握多宗邹丹源“迟数者,寒热之定准也”,认为迟脉,不论因于何气,皆主冷;脉数,不论因于何气,皆主热。而清代管玉衡著《诊脉三十二辨》中所云“迟,阴土也,乃阴盛阳亏之候,主脏寒;数,阳火也,为阳热太过之脉”,此论更是被断章取义后大行其道,以至于临床过程中往往出现辨证不准影响及临床疗效。
 
  临床上,脉之迟数所包含临证意义甚广。迟脉,可见于寒证、阳虚证、血瘀证、食积等证。人体外感寒邪,凝滞经脉,气血流行不利,脉之至数减少而见迟脉。冬季脑梗死疾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春、夏、秋季,盖因冬季经脉感寒,气血易致凝泣不通。
 
  气为阳,血属阴,气血相搏,成之曰脉。或因先天不足,或因后天损伤,人体阳气虚弱,一则难以温煦经脉中血,使之凝泣;二则不能推动经脉中血,使之循行减缓,故而脉见迟象。
 
  气为无形,血属有形。或外伤,或内疾导致人体出现瘀血,有形之血积滞于经脉之中,阻碍经脉运行,气血循行不畅,则会出现脉微大而迟。
 
  人得胃气而生,无胃气而死,而人之胃气又以降为和顺。人得胃气,阳明胃肠之腑通畅,则人体周身经脉通畅,脉象匀和。由于饮食失调,积于阳明胃肠之腑,胃气不和导致经脉不利,在积滞郁而化热之前,脉象可为迟滑之脉。
 
  数脉,可见于热证、阴虚证、亡血、表寒等证。数脉于临床多见于热证。人体感受外热,或邪热积聚于内,必影响及经脉,血得热而行流利,气得热则慓疾滑利,气血相搏,呈欲欲外越之势,至数增加以达泄热自稳,回归阴阳调和状态,脉象或浮数、或滑数、或洪数。
 
  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阴平阳秘。阴阳调和,无论水平高低,人体就会处于相对安全状态。由于外感入里化热,或饮食七情等因素伤及阴分,阴阳失调,出现阳分相对亢奋的阴虚有热状态,人体亦会出现脉之至数增加,泄余热自稳回归阴阳调和状态,只是此时回归的阴阳调和状态是一种相对低水平的调和状态。
 
  人体出现亡血之时,脉可呈现沉而微数之象。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一旦出现亡血,气随之损耗,人体进入气不能统摄、推动、温煦,血不能濡养的病理状态,气血相搏无力,唯有增加循环至数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基本需求,从而出现脉微而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云:“脉浮而数者,可收汗,宜麻黄汤”,麻黄汤证出现脉浮而数,乃是由于人体感受表寒,阳卫之气与外来寒邪激烈交争,身体代谢显著加快,处于疾病向愈和入里化热的转折点,脉象不同于外感风热之邪的浮数或浮缓而数,当是浮紧而数之脉。
 
  如上所述,迟数之脉所主绝非仅仅寒热,一脉多病在临床上甚为常见,作为提纲脉,熟练掌握是学好脉诊技术的重要基础。
 
  由于人体的个体差异,四时、饮食、环境的影响,六部脏腑脉象的不同属性,以及不同疾病不同阶段的特点,临证时所采集到的脉象很少见到单纯脉象,往往兼见多种脉象,如何去伪取真,分清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合理遣方用药,需要结合望、闻、问诊及临床查体和各种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作者单位为河北以岭医院)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