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淫概念的发生学探讨

中医药方网 www.piccc.com 发布时间:2018-01-21
六淫是中医学最常见的外感病因。目前 “六 淫”概念主要观点有二: 一为风、寒、暑、湿、 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 1 ] ,这一观点源于 《素 问·至真要大论》 ,即 “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 风、寒、暑、湿、燥、火” ; 二 指 风、热、暑、 湿、燥、寒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2 ] ,这一观点出 自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 ,即 “夫六淫 者,寒、暑、燥、湿、风、热是也” [3 ] 。两者均指 出六淫属外感病因,但后者将 “火”改为 “热” 。 现代临床研究发现,六淫并非仅指气候异常,临床 多种疾病的发生与治疗均与六淫相关 [4 ] 。究其原 因是,六淫概念的形成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受 中国传统思维与古代自然科学影响。本文拟从六淫 概念形成过程对其作一发生学思考,以冀更好地理 解六淫概念的内涵。

1 因于生活观察初识气候致病

四季气候循环变化的自然环境,加之以农业为 主的自然经济活动,使得先民不仅对气候变化具有 一定的适应能力,还对自然气候有很大的依赖性和 关注度。日常生活观察使其开始意识到通过居处和 衣着可以躲避或减轻气候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 如 《墨子·辞过》记载,上古之人不知修建房屋 之时常依山丘、洞穴而居,故 “下润湿而伤民” , 圣王为此建造宫室,要求 “室高足以辟润湿,边 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 [5 ] 。圣王这一建 造宫室的要求隐含着其对气候与人体关系的关注, 意识到 “润湿 ”“风寒 ” “雪霜雨露”等气候变化 会影响人体健康,可藉居所防御其对人体可能造成 的伤害。先民的穿着由最初的赤裸,到用兽皮、树 皮遮身,将羽毛、树叶等编织和开始穿兽衣、麻布 衣服,这一衣着变化可以视作是为适应自然气候进 行的改变,也从侧面印证了人类开始重视气候与人 体健康间的关系。此外,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先 民逐渐认识到气候变化可诱发或加重疾病。如 《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孟子准备去觐见齐王 时,齐王派人对孟子说 : “有寒疾,不可以风” [6 ] 。 由此推知,先贤已认识到因寒致病者应避免风寒。 从以上可知,当时已经逐渐意识到自然气候可 以致病,这是后世 “六淫”概念形成的源头所在。 2 基于天人相应思想构建六气致病认识 “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理念和重要命题 [7 ] 。汤一介指出,天人合一学说 “不仅是一根本性的哲学命题,而且构成了中国哲 学的一种思维模式” [8 ] 。其中道家的天人合一观对 中医基本理论的形成影响较大。 道家所指的 “天”指代 “天地” ,为现代语境 中的大自然,其主要观点有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9 ] ;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 与我为一” [10 ] 。道家的天人合一集中体现在 “道法 自然 ” “万物为一” ,强调天人本是一体,人应顺 应自然,人与天地之间应和谐统一。

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中医学提出天人相应观, 认为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 ( 《素问·岁 露 》 ) ” ,“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也” ( 《灵枢·刺节真邪》 ,即人之生命为天地阴阳之气 合和制化所生,人体生命过程始终离不开人与自然 环境、四时天地阴阳之气间的交流出入。对于六气 致病的认识,先贤亦从天人相应视域予以理解。

2. 1 六气致病的条件性

若人与自然不相适应,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 生,故 “天人不应”是六气成为六淫的前提条件。 如 《左传·昭公》载有医和 “六气病源”说,即 “天有六气 ” “淫生六疾” “六气,曰阴、阳、风、 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 灾” [11 ] 。此处 “淫 ”“过”为浸淫、过度之意。医 和以 “阴 ”“阳 ”“风 ”“雨”指代自然界寒、热、 风、湿四种气候 , “晦” “明”指代情志和房劳, 认为以上六气太过均可引发疾病,其 “六气病源” 说被称为病因理论之创始。诚然医和所论六气并非 后世所言导致六淫的六气,但医和以 “淫生六疾” 指出六气致病的条件,或许是后世 “六淫”名称 产生的来源。 再如 ,《吕氏春秋·季春纪第三》云 : “天生 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大寒、大热、 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 矣” [12 ] 。其中 “大”为太过之意,说明先哲开始 意识到气候变换太过对生物、人体有害 。 《引书》 亦有类似的观点,即 “人之所以得病者,必于暑 湿风寒雨露,……起居不能与寒暑相应” [13 ] 。 《黄 帝内经》继承诸子观点,如 《素问·四气调神大 论》详述顺应四时气候特点以调神养生的重要性, 曰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 《金匮要 略》亦言 : “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 [14 ] 。 张仲景以风指代自然界气候,指出自然气候既是人 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又是可能的致病因素。

可见 “天人不应”是六气转变为六淫的必要 条件,具体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气候变化太过或反 常,超出人体承受范围。如 《左传》所言六气之 “淫 ”“过 ” 、《吕氏春秋》所提气候之 “大” 、《黄 帝内经》所论六气之 “淫 ”“胜”等即是此意。二 是素体本虚而无法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先贤将人 置于自然环境,认为天人一体,气候加之于人发病 与否不仅要考虑气候因素,还取决于人体自身的适 应能力,即 《素问·评热病论》所谓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三是既有素体虚弱,又遇气候异变, 即 “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 ( 《灵枢·百病始 生》 ) ” ,如此则更易患病。

2. 2 六淫致病的季节性

先贤以天人相应思想阐释六淫致病的季节性。 如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 : “春伤于风” “夏伤 于暑 ”“冬伤于寒” ,提示外感六淫发病具有一定的 季节性。这一认识源于天人相应观指导下的五季- 五 气间的类推。如风为春季主气,故风邪为病以春令 居多; 暑为阳热之邪,为夏令主气,故暑邪为病见 于夏令; 寒为冬季主气,故寒邪为病冬令居多。

2. 3 确立六淫中 “火”当为 “热”

“六淫”概念源于先民对自然气候与人体发病 关系的直接观察和生活体验。气候致病的理论框架 虽在 《黄帝内经》中就已确立,但统观 《黄帝内 经》各篇,其对气候描述亦有不同称谓 [15 ] 。当今 对 “六淫”概念具体所指最大的分歧在于 “火” “热”之争。循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由中医学倡 导的 “天人相参”细推六淫概念的形成,可知六 淫概念中的 “火”当为 “热” 。

自王冰将 “运气七篇”作为 《素问》已佚之 卷补入 , 《黄帝内经》始将 “火”列为自然界气 候。然由其论述可知 , 《黄帝内经》所言 “热” “火”有别,如 《素问·天元纪大论》曰 : “在天 为热 ( 暑) ,在地为火” ; 《素问·五运行大论》 云 :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 。 由此可知,热、暑为天之气,暑热同性,火为地之 气。故就火、热而言,火不属六气,热为六气之 一。再就临床而言,外火致病少之又少,火证之火 邪常自内生,而热邪致病无论是在古代医籍所载还 是现今临床均为常见病因。因此,我们更倾向于六 淫概念之 “火”当为 “热” [15 ] 。 3 基于 “三才”思想确立 “六”淫 先贤之所以将致病气候归为六种,称之为 “六淫” ,是源于 “天- 地- 人三才”思想与历法学 中 “六六为节”认识的影响。 “三才”思想源于 《周易·系辞下》 ,曰 : “有 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 六” [16 ] ,天道、地道、人道即为 “三才 ” 。“三才” 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核心。先秦两汉 哲学家尽管哲学倾向各不相同,但在观察事物的方 法中或多或少都运用过三才整体思维方法 [17 ] 。这 一思维方式决定先人认识病因亦会从天、地、人的 相互关系中去思考。

受 “三才”思想影响 ,《黄帝内经》按病因来 源将病因分为上 ( 天) 、中 ( 人) 、下 ( 地) 三 部,建立病因的三部分类法。如 《灵枢·百病始 生》指出,风、雨、寒、暑为天之气,为 “上部 邪气” 。 受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启发,先贤构建 了 “天以六六为节”的时间分类法,将一年分为 了六节或者六步 [18 ] 。六气之 “六”正是源于先贤 “天以六六为节”的历法认识 。 《素问·天元纪大 论》曰 : “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 六期为一备” , “寒、暑、燥、湿、风、火,天之 阴阳也” ,由此将自然界气候变化分为风、寒、 暑、湿、燥、火六种 [15 ] 。尽管后世陈无择言 “六 淫”以 “热”代 “火” ,但 “六”的分类概念在 《黄帝内经》中已经建立。

4 基于意象思维构建六淫概念

意象思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先贤通 过设 “象”以反映难以言传的思想。意象思维就 是通过对 “象”的直接观察和别异比类,并运用 心智的体悟认识被研究对象的一种思维活动 [19 ] 。 先贤受意象思维的影响与指导以构建六淫概念。

4. 1 取六气气象特征直接类比六淫致病特点 六淫概念源自自然六气,先贤遂取六气气象特 征直接类比六淫致病特点。以湿邪为例。自然界的 湿气是指空气中的水分,从日常生活经验可知,若 湿度过大,水渗于物体,则物体变得沉重; 若物体 久处湿地,则易霉变腐烂,产生秽浊之感。取湿气 的这一性质,中医学直接提出了 “湿性重浊” ,强 调湿邪为患可见一系列困重、秽浊表现,如头重身 困,面垢眵多,舌苔浊腻,疮疡流水,带下增多 等 。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 “因于湿,首如 裹”即是指湿邪的 “重” 。中医学对 “湿性重浊” 的认识,源于湿气之象观察体悟后的直接取象类 比,其他淫邪的认识与此类似。故六淫概念首先含 六气气象特征。

4. 2 据临床表现特征间接推演六淫致病特点 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很多情况下外感疾 病的发生无法确定由哪一种具体气候引发,此时先 贤遂在意象思维指导下,将机体的临床表现特征与 六气的气象特点相类比,寻找两者之间的相似 性 [15 ] ,间接推演出患者所感淫邪。以风邪为例。 中医学认为,临床见眩晕欲仆、抽搐震颤等动摇不 定表现时每与风邪相关,这是因为动摇不定的症状 与风吹物动的情景相类似,故 《素问·阴阳应象 大论》提出 “风胜则动” ,临床亦将不自主的异常 运动症状归因于风邪所致。需要说明的是 ,《黄帝 内经》所言 “风胜则动”未明示其为内风抑或外 风。就临床实际而言,似以内风 ( 风气内动) 更 为多见,然亦有属外风者,如破伤风见项强上视、 四肢抽搐等症。破伤风的发生与自然界的风本无直 接关联,先贤之所以仍将其归因于风邪,是取其主 症与风之气象特征之间的相似性。由此可知,中医 学对六淫的认知已不限于简单的气候异常,而是将 临床表现与六气气象特征相类比推演而求得,故有 学者认为六淫病因是模拟病因 [20 ] 。 综上 ,“六淫”涵义萌芽于先贤对疾病发生与 自然气候直接联系的长期生活观察与体悟,但其概 念构建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先贤以天人相应视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为六 淫致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 ,“天人不应”是六气成 为六淫的首要前提条件 。“六淫”之为 “六”源于 “三才”思想的影响。意象思维是先贤认识六淫致 病的主要思维方式,不仅取六气象直接类比六淫致 病特点,还据临床表现与六气象的相似性反推六 淫。因此,六淫是以风、寒、暑、湿、燥、热六气 为原型的外感病因符号,其概念不仅具有气象学意 义,还具有抽象意义。

来源:中医杂志 作者:王颖晓 杨雪彬
Tag标签:

猜你感兴趣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