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枚乘从小酷爱文学,曾先后做过吴王刘濞、梁王刘武的文学侍从。七国之乱前,吴王有叛心,枚乘上《谏吴王书》 进行谏劝,吴王不听,枚乘便离去转而投奔梁孝王刘武。景帝时,吴王参与六国谋反,枚乘又上《重谏吴王书)》劝阻,吴王仍然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吴王兵败身死。枚乘也因此而知名。“七国之乱”平定后,景帝拜他为弘农都尉,他不愿做郡吏,以病去官.复至梁国,与梁孝王的门客严忌、邹阳、公孙诡等交游,作赋论文,形成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梁孝王死后,宾客星散,枚乘便回淮安。武帝即位,以 “安车蒲轮”征之,此时枚乘已年迈体衰,结果死于途中。其子枚皋受父亲熏陶,自幼爱好文学,亦善于辞赋。汉武帝喜其才思敏捷,拜为郎中,派他出使匈奴。今淮安河下有纪念枚乘父子之古枚里、枚亭、枚公河、枚里街等胜迹。
枚乘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今仅存《七发》《柳赋》《菟园赋》三篇,后两篇疑为伪托之作。
《七发》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托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以互相问答的形式构成八段文字,演绎为现代语其大意为:
吴客说:“听说太子身体欠安,已经好点了吗?” 太子说:“疲乏极了,恕不见客。”吴客趁机进言说:“当今全国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正青春年少,怎么会有这样的病昵?是否由于久处安乐、荒淫奢侈的宫廷生活享乐过度,以致精神涣散,百病侵袭。如果是这样,长此以往,恐有生命危险。再说,你进出乘车坐轿,是瘫痪的征兆;幽处洞房清宫,是寒热杂感的媒介;女色房事,是残害性命的利斧;甘脆肥浓的食物,是腐烂肠胃的毒药。这些毛病己迁延时日,虽扁鹊治其内,巫咸治其外,也来不及了。”
太子说:“正如你说,但没有那样严重。”吴客说:“我看太子的病不是用针灸和药物所能治疗的,只能用至理名言,才能除去病根。太子是否愿意试试呢?”太子说:“我很愿意试一试。”
吴客先从音乐、饮食、车马、宫苑四个方面来启发太子。他描述了音乐之美,饮食之丰,车马之盛,宫室之宏深,一次一次地问太子,可太子对这些方面的享受均不感兴趣。 然后吴客又把壮阔的田猎活动作了生动的描述,太子仍不愿意参加,但面容略有悦色。吴客见太子精神渐渐振作,又换了一个话题说:“到了八月,请你到广陵曲江去看看江水奔腾、上涌、激荡、回旋、冲刷的气势。那种美景,即使很会写文章的人,也不能详尽地描绘出来。若把观潮的印象藏在心里,足可以洗涤胸中、五脏手足、头发、牙齿的污垢,使人抛弃懒散,头脑清醒;那个胜境,就连有沉疴痼疾和背驼、足跛、目盲、耳聋的人,也都想去看看以启发愚蒙,辨别疑问,解除疾苦。何况太子这样只有小病的人。”
太子说:“那么江涛是怎样气象呢?”吴客说:“这江潮很神奇, 涛声似疾雷,能传到百里之外,江水和海潮逆流而上,山峦吞吐着云雾,日夜不止。平满湍急,波涛涌起。刚来时,潮头掀腾在半空,然后从空中洒下,就像无数白鹭自空而降;江潮逐渐涌来时浩浩荡荡,又像千乘万骑的白马,上面高张着帷盖,然后波涛翻滚而下,好像装备整齐的军队奔腾而来;旁边高出的潮头,就好像三军主帅在轻车上指挥队伍。” 吴客把江潮的壮观说得淋漓尽致,使太子兴奋不已。最后吴客说:“看来太子精神不错,我想为太子推荐几位有道术、有智谋的人来讨论人间哲理,帮助你通晓孔子、老子的学说,懂得天下的妙言要道,辨明万物的是非,太子是否有意呢?”这时,太子起身说:“你的话真使我豁然清醒,好象一下子听到圣人和能言善辩的人在言谈,感到精神大振。”说着,太子出了一身透汗,病豁然消失了。
《七发》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讲的却是一个以心理疗法治病的故事。作者以主客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楚太子如何得病,客人怎样一步一步地劝说,使他振奋精神,改变生活环境的情节。
中医学认为,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情志活动,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过激的情志活动则可使内脏发生疾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志作为致病内因,主要是七情过激,刺激超出了个体所能承受的正常生理范围,导致体内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变化异常,进而引起疾病。枚乘深谙此理,于是采取了情志疗法。他灵活运用了调节情感的节制法,宣达抑郁在心中不良情绪的疏泄法,改变或解脱不良情绪和痛苦的转移法,以及“心病还用心药医”的以情胜情法。通过这样的启发和诱导使太子解脱痛楚,行为得到矫正,从而精神振奋,使病痊愈。枚乘的情志致病观点和多种情志疗法,对后世医学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七发》 除了有医学心理学的内涵外,其艺术特色对后世也颇有影响,全文800多字,以互相问答的形式构成八段文字,首段为序,借吴客之口,分析了楚太子患病是贪逸享乐、荒淫奢侈的宫廷生活所造成的,指出此病非药、灸所能治,唯有“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第二段至八段,则写吴客以七种办法启发太子为他祛病,文中四六句、对偶、对仗处处可见,朗朗在口。语言丰富多彩,辞藻华美艳丽,极尽渲染之能事。如“观涛”一节,写得繁音促节、气壮神旺、奇观滿目,令人精神震荡,如临其境。(单健民)
来源:中国中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