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也叫地熏、茈胡、山菜、柴草等,因产地及形状的不同又分为北柴胡、南柴胡。其味苦、辛,性微寒,无毒,归肝、胆经,有清热解表、和解少阳、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柴胡是临床常用中药,从古至今有“柴胡劫肝阴”之说,但也有人认为柴胡没有伤肝阴之能,可大胆应用。这一问题如何认识?
正反方皆有文献支持
“柴胡劫肝阴”之说见于明朝张鹤腾《伤暑全书》的序言中,之后叶天士在《三时伏气外感篇》说:“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汤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不知柴胡劫肝阴,葛根竭胃汁,致变屡矣。”《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清代王秉衡撰《重庆堂随笔》中说:“柴胡为正伤寒要药……不可以概治阴虚阳越之体。”清代吴鞠通《医医病书》说:“阴虚生内热,其热果系阴虚,尚可再用升提使上竭下厥哉?或曰:古人以柴胡治劳热,倘不见效验……直以柴胡退虚劳之热,误人不浅,若真阴虚之暮热而用柴胡,不死不止。”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卷四十八》中对柴胡的应用说:“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气味俱轻升也……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虽引清气上升,然升中有散,中虚者不可散,虚热者不可寒……凡病阴虚水亏而孤阳劳热者,不可再损营气。”
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在肝病常用药分类部分说:“我认为柴胡毕竟是表药、气分药、胆经药,其能走里、走血分、走肝经,全赖他药协助……至于柴胡虽然升散,因气味俱薄,未必有伤阴劫液的严重危害。”北宋医家喻洁著《木经》谓柴胡“去胃肠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日华子本草》一书对柴胡的功效说:“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添精补髓。”亦言柴胡不劫肝阴。
合理配伍则升提解郁而不伤阴
由上所述,“柴胡劫肝阴”的正方谓阴虚者忌用,如阴虚者用之有“不死不止”的严重后果,反方却认为柴胡虽有升散之功,因气味俱薄,未必有伤阴劫液之虞,甚至有人还说柴胡久服轻身、明目益精。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见解该如何理解,如何应用于临床?
笔者通过学习古今文献又结合临床实际,认为柴胡确有伤肝阴之弊。那为什么单说柴胡伤肝阴,而不说黄芩、黄连、大黄等其他中药伤肝阴呢?其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首先,从柴胡的性味方面分析。其味苦、辛,苦能清泄火热,辛味能散能行,散即发散,行即行气活血。泻火、发散、行气皆是属阳的功效,阳胜则阴伤,苦能化湿,这是共知,所以柴胡因入肝经必伤及肝阴,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柴胡虽有伤阴之虞,但以下几种情况可以使用,须掌握合理配伍及应用剂量:
①无论是治疗何种疾病,在大队的养阴、养血药之中,加用小剂量的柴胡不会造成伤肝阴的局面。例如血府逐瘀汤中,在大剂量的桃红四物汤中只有柴胡一钱起到解郁的作用,补中益气汤中只有小剂量的升麻、柴胡起到升提作用。
②治疗急性病外感病,只是暂时用药治疗,也不会伤及肝阴。例如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解肌清热的柴葛解肌汤等,只是短时期用药,也不会对肝阴有多大的影响。
③对素体肝肾阴虚或属于肝肾阴虚之证,用柴胡可以合理地与养肝肾之阴药配合使用,但必须在养阴或养血药剂量大、药味多的情况下小剂量应用柴胡,如此就不会伤肝阴。(王玉生 山东省德州市中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