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相关性疾病是以代谢综合征为中心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代谢综合征是以糖尿病或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高血压、中心性肥胖为核心,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出现多种代谢性疾病为临床特点的一组影响人类健康的临床症候群。
国医大师杨震为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医60载,创新性提出“相火气机学说”,自拟经验方40余首。善用对药治疗代谢相关性疾病,选药组方配伍巧思精妙,精准施治,总结出常见的三种代谢相关性疾病(脂肪肝、痛风、糖尿病)的经典对药,获效良多。本文将杨震诊治代谢相关性疾病的经典对药及诊疗思路总结如下。
治脂肪肝对药:桑叶、决明子
从肝经郁热论治
脂肪肝指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肪堆积的病变,肝内脂肪占肝湿质量5%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患病率高达25%,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NAFLD病情隐匿,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NAFLD病位在肝,明代龚信《古今医鉴》中有云:“夫诸疳者,谓肥甘饮食之所致也……大抵疳之为病,皆因过餐饮食,于脾家一脏有积不治,传之余脏而成五疳之疾。”条文明确指出,“疳”皆由过食肥甘厚味,脾脏成积日久传治余脏所致。脂肪肝的发病机制与“疳”类似,故杨震将NAFLD命名为肝疳,认为肝经郁热型肝疳是因饮食失节、情志不畅、劳逸失和等导致肝失疏泄,肝郁脾虚,气郁血瘀,郁久化热,热瘀互结肝络,膏脂失布于肝脏,致使肝经郁热,浊郁脉络。
桑叶、决明子对药功效桑叶,苦甘寒,入肝、肺经,可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平抑肝阳,凉血止血。《重庆堂随笔》云:“桑叶……肝热者尤为要药”,《本草分经》言其“滋燥凉血,止血去风,清泄少阳之气热”。决明子,苦甘咸寒,入肝、肾、大肠经,可清肝明目,平抑肝阳,润肠通便。《药性论》中提到决明子“利五脏,除肝家热。”《本草考汇》曰:“决明,味咸走血,气寒治热”。
桑叶、决明子合用有清肝、平肝、通肝之功。二药皆入肝经,《血证论》言:“肝主藏血……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二药均苦甘寒,苦可清,甘能和,寒治热,肝气条达,郁结自解,血脉通利,膏脂正常输布。《素问·五脏别论》云:“魄门亦为五脏使”,通利大便能给瘀浊之邪以出路。桑叶入肺经,决明子入大肠经,二药归经相表里,既能清肝泻浊,更能润肠通便;木克土,又有解肝郁之功,故河道畅,舟能行,疳自除。
临床应用杨震认为肝经郁热这一病机贯穿肝疳疾病始终,病程进展中,多有夹湿、夹瘀的表现,治疗肝经郁热型肝疳多以疏肝郁、清肝热、通肝瘀为大法治疗。临床主要用以桑叶、决明子为主药的经验方“桑明汤”(桑叶、决明子、菊花、夏枯草、牛膝、山楂)为基础治疗。NAFLD患者多嗜肥甘厚味,碍脾运化,肝郁脾虚夹湿者,加鸡内金、砂仁、茯苓、薏苡仁等健脾化湿;若脾虚湿困,日久化热,湿热阻滞,兼舌苔黄腻,加茵陈、白茅根、板蓝根等清热利湿;若肝气郁结,气机阻滞,瘀阻脉络,舌两侧有瘀斑,加川芎、香附、当归、郁金以疏肝化瘀。
治痛风对药:青风藤、海风藤
从湿瘀阻络论治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UA)增高引起的代谢性相关性疾病。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病理基础,更是心肌梗死、卒中、冠心病及糖尿病等发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影响日常生活。杨震依据痛风病症特点,将其归为浊痛痹。浊突出病理因素繁杂,痛痹多以突发性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伴麻木、活动不利。认为浊痛痹系饮食、情志、生活环境等导致脏腑受损,脾失运化,脾虚湿蕴,湿浊流注下焦,滞留经络,日久气血不通,气滞血瘀,导致湿瘀阻络。
青风藤、海风藤药对功效青风藤,苦辛寒,入肝、脾经,可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行气利水。主治风湿痹痛,鹤膝风,痈肿恶疮。《本草汇言》曰:“清风藤,散风寒湿痹之药也,能舒筋活血,正骨利髓。”《浙江天目山药植志》云其“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
海风藤,辛苦温,入肝经,可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跌打损伤。《本草再新》记载其“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现代《浙江中药手册》谓其“宣痹,化湿,通络舒筋。治腿膝痿痹,关节疼痛”。
青风藤、海风藤二药配伍,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力备增,更有行气理气之效。“凡藤蔓之属,皆可通经入络,此物善治风疾,故一切历节麻痹皆治之,浸酒尤妙。以风气通于肝,故入肝,风胜湿,湿气又通于脾也”(《本草便读》)。两药均入肝经,性平,善下行,通经络,活血脉,畅气机,胜湿浊,善治一切关节麻痹。联用可使湿浊去,瘀毒通,气机畅。
临床应用杨震临证针对湿瘀阻络的痛风,多采用清热利湿,化浊通络之法,以经验方“清风苓汤”(青风藤、海风藤、土茯苓、怀牛膝、萆薢、山慈姑、王不留行)为主方,青风藤与海风藤是该方的主要组成。若下焦湿盛久滞不除,下部湿疮,小便短赤,应增强除湿之药,加苍术、黄柏、薏苡仁有四妙之意用以清热燥湿;若酒毒炽盛,瘀阻不通,可加枳椇子、红豆蔻以解酒毒,温脾胃,导瘀浊;若疼痛难忍,加延胡索、川楝子以活血止痛;若伸筋不利,行之不畅,加伸筋草、豨莶草、大血藤以舒筋活血。杨震特别指出,所谓病久则虚,通络药多苦辛,后期易耗伤气血,故用量不宜过大,且需兼顾补气养血,切莫伤其根本。
治消渴对药:黄连、天花粉
从热伤气阴论治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首见于《素问·奇病论》。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血糖高表达为主。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预防糖尿病及其引发的并发症,成为世界难题。中医药治疗消渴历史悠久,未病先防已成为大势所趋。杨震指出,消渴总以热伤气阴为核心,可分为四期,前期被现代学者称为脾瘅。《素问·奇病论》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早期,以肺胃热盛之实证为主;消渴中期,热灼津亏,气阴两伤;消渴后期,气血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荣,气血逆乱,导致痈疽、眼疾、中风等病。
黄连、天花粉药对功效黄连,苦寒,入脾胃、心、肝胆、大肠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心烦失眠,血热吐衄,目赤肿痛,消渴,痈肿疔疮。《本草新编》载其“最泻火,亦能入肝……止吐利吞酸,善解口渴……除痞满……解暑热、湿热、郁热”。
天花粉,甘苦寒,入肺、胃经,可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本草正》言其“凉心肺,解热渴。降膈上热痰,消乳痈肿毒”。黄元御《长沙药解》中载其“有通达凝瘀,清利湿热之长,消囊肿,行扑损瘀血,理疮疡肿痛”。
黄连、天花粉二药合用,可燥湿消痞,清解肺胃,生津止渴,祛瘀消肿,解毒疗疮。可用于消渴病任何阶段。消渴前期,二药配伍,清脾胃内热,除湿热痞满,清上膈痰火。消渴早期,多为上中两消,以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多见,两药相伍,可清胃润肺,泻火燥湿。消渴中期,二药合用,能清热燥湿,养阴生津。消渴后期,两药配伍,可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瘀止痛。
临床应用黄连、天花粉是杨震治疗消渴常用经验方“玉参汤”(玉竹、苦参、乌梅、决明子、黄连、天花粉、郁李仁)的主要组成,全方既可清热泻火,燥湿解毒,又可养阴生津,敛肺润肠,可作为治疗消渴基础方,随证加减。若实热留而久不去,应加降火生津润燥之药如葛根、地骨皮等,不可用燥热伤津耗气之品;若气阴两伤,多用麦冬、知母、北沙参、黄芪等;若下肢疼痛,步履不畅,可用健步汤加减。(赵晶 李小平 郝建梅 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