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泄泻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腹泻防治专题 < 疾病防治丛书 < 中医药方网  
 中医对泄泻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腹泻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凡脾胃功能失调,以腹泻为主要症状而不夹脓血者,中医学称之为泄泻,并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

  中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运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生理状态下,胃主降,脾主升,脾胃健旺,则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如果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失常,则发生泄泻。

  导致脾胃功能障碍而发生泄泻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 感受外邪。六淫之邪,能使人泄泻,但其中以寒、湿、暑、热等原因引起者较为多见。脾脏喜燥而恶湿,故湿邪最能引起泄泻,所以有“湿多成五泄”和“无湿不成泻”之说。其他如寒邪或暑热之邪,除了侵袭皮毛肺卫之处,也能直接影响于脾胃,使脾胃功能障碍而引起泄泻,但仍多与湿邪有关。

  (2)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宿食内停;或过食肥甘,呆胃滞脾;或多食生冷,误食不洁之物,损伤脾胃,传导失职,升降失调,而发生泄泻。

  (3)情志失调。脾气素虚,或原有食滞,或本有湿邪,但未至发病,复因情志失调,忧思恼怒,精神紧张,以致肝气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受制,运化失常,而成泄泻。

  (4)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若因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而成泄泻。

  (5)肾阳虚衰。脾的阳气与肾中真阳密切相关,命门之火能助脾胃腐熟水谷,帮助肠胃的消化吸收。若年老体弱,或久病之后,损伤肾阳,肾阳虚衰,命火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而引起泄泻。

  除上述致病因素外,寒凝湿滞,蕴结肠曲,病久入络,瘀阻络伤,亦可导致泄泻不已。

  总之,泄泻的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脾胃与大小肠,脾虚湿胜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湿邪侵入,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即所谓“湿胜则濡泄”。内因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失运,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肝肾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脾虚失运,可造成湿盛,而湿盛又可影响脾的运化,故脾虚与湿盛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


    忠告:本站腹泻防治专题丛书可能非最新版,有关“中医对泄泻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内容请不要作为诊病的唯一参考! 【关闭窗口】
【返回目录】
  · 大便带血主要应考虑哪几种疾病
· 中医学对泄泻的辨证要点
· 中医对成人久泻的辨证论治
  · 中医对泄泻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中医对成人暴泻的辨证治疗
· 中医如何治疗经行泄泻